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鼎,四川省南溪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早年留学法国和苏联,是最早在国外学习科学技术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抗战期间,曾以中共代表身份赴西安,常驻张学良公馆。做东北军和张学良的工作。毛泽东曾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危难之际,受命赴西安宣传政策 1936年3月初,刚刚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后回到西安的张学良,接待了老朋友董健吾。张学良介绍会谈成果后,毫不隐讳地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不是身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联系。”董健吾表示支持。张学良恳请董健吾帮助寻找。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威在西安扣留了前来督战攻打红军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而酿成了震惊中外、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对我国侵略和我国人民长期要求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当局长期内战的伟大斗争的必然产物。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致使日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华北进攻,并于1935年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在华北的统…  相似文献   

3.
谭献民  文斌 《长白学刊》2007,(5):123-125
从"拥蒋反共仇日"到"逼蒋联共抗日"的嬗变,绝不是张学良一时的思想冲动,而是他决心抗日,致力于祖国统一,苦苦探索所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为民族不惜牺牲东北军团体和个人生命的崇高境界,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张学良思想的转变,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不朽的卓越人物。  相似文献   

4.
杨飞  解军强 《传承》2010,(34):29-31
<正>七十余年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促进国民党转变的关键,以此为契机,绵延十年之久的国共内战结束,国共两党开始携手抵御外族侵略。西安事变的发生,是九·一八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尤其是加强对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工作的结果,更是宋黎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共党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71年前,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出于爱国热忱,以突遽的兵谏形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宏愿。这一宏愿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军广大官兵的心声。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力量的总和是推动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基础。但是,事变中驻洛阳东北军炮兵6旅旅长黄永安,却在接到张学良密电后泄密他人,使西安事变险象环生,并对西安事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四安事变五十周年纪念日。发生在五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开始了国共再度合作的新时期,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伟大历史事件中,旅欧爱国华侨和侨团组织热情支持张、杨的爱国义举,竭诚拥护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合作,作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70余年来,人们皆以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导者是少帅张学良,但随着近年来对张学良的采访及口述等史料披露,策动"西安事变"的主角是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影响的杨虎城将军。  相似文献   

8.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在这场事变发生后不久,就有不少人发出的疑问:身为国民党“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怎么会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毅然扣押国民党最高军事领袖蒋介石呢?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0.
郭洋 《协商论坛》2016,(12):53-55
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五大之后,其对外政策开始趋于强硬.中央红军撤退到陕北,中央军势力进入西南、西北地区,蒋介石此时对统一信心满满.从1936年开始,国共两党就开始了秘密谈判,但一直未有实质进展.1936年虽然中日间未曾发生什么冲突,但是国内并不太平.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24)
正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趁中国内战,兄弟阋墙的乱局,大肆加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由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统辖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呼应全国各地有志之士奋起抗日的民意,针对蒋介石主使的反共内战发动兵谏,提出结束内战、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促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对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之一,就是使得中国当时的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开始了由局部抗战向全国抗战的格局转变;南京政府同中国国内其它各种军事力量之间的关系由矛盾对立开始向合作抗日转变;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军事联合关系解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诸因素作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诸因素作用评估季云飞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诸多间接与直接因素的制约和推动下,事变于12月下旬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蒋介石长期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与蒋介石关系密切,既是主属关系,又是拜把弟兄,还加上亲戚往还。张与蒋妻舅宋子文结成儿女亲家,张之原配夫人又拜蒋之岳母为干娘。如此种种关系,蒋委张以重任,任海陆空三军一级上将副司令,兼北平军分会主任,豫鄂皖和西北剿共总司令部副司令,代总司令等职务。这就牢牢地把张学良将军连同他的25万东北军捆到反共  相似文献   

15.
盛超 《新东方》2007,(6):14-17
西安事变的发生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性因素,然而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却是当时国情下抗日救国的必然选择。有些学者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共产党独立自主做出的决定,有些学者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共产国际指示做出的,还有些学者格外强调张学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综观各种观点,无可否认的是共产国际及苏联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制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扣放蒋介石之谜张学良为什么由扣押蒋介石,转而又决定释放蒋介石,是受人欺蒙,直到扣蒋介石后方才发现自己之幼稚、鲁莽,因而悔悟?是急报父仇,为洗刷日本侵略东北的奇耻大辱?还是……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得到和平解决,是由于多方力量作用的结果,它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卖国求荣阴谋,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审蒋到后来的有条件地释蒋,期间经历了一个变化的决策过程,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股肱部下举棋不定1936年12月12日凌晨3时.张学良在西安金家巷接到孙呜九从临潼打回的电话后,自知捉蒋兵谏已成事实。张学良意识到将面临的军事威胁:即南京政府在获悉蒋被捉的消息后.肯定派大批中央军西犯,而潼关则是保证“事变”是否成功的重要关隘。他这才明白事变前没对潼关进行军事部署是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蒋介石终于接受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担保内战不再发生等条件。同月25日,张学良陪送蒋介石飞返南京。蒋介石和张学良到达南京后,都对记者发表了谈话。蒋发表的谈话说:“……现在一切问题应候中  相似文献   

20.
浅谈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民族的危亡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置自身安全于度外,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联共抗日,从而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张学良不但在发动“西安事变”中有功,在解决“西安事变”中也有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