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列维国王的忧虑 1973年10月6日下午14时,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毫无防备的以色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大规模的援助,以色列几乎灭国。以色列人在战争初期的惨败震惊了中东地区的另一个非阿拉伯国家--伊朗,伊朗巴列维国王立即--于1973年11月--向美国订购了第一批F-14A雄猫战斗机,同时,他命令参谋人员展开研究:当遭到类似于以色列人在"斋月战争"初期所受到的偷袭时,皇家伊朗空军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近来,不断传闻美国将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日前,美媒体又透露,布什政府将就是否把"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朗的问题进行辩论.布什总统公开表示,如伊朗不停止核计划,将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对布什讲话做出反应说,伊朗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3.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并且表示他有决心处理他们可能对美国造成的任何威胁。很显然,这番言论回应了20年前里根总统的论调,他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布什的这种言论在国际国内都受到了批判,此后他也没有再提起过类似说  相似文献   

5.
自伊拉克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断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致使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多次扬言要对伊朗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在波斯湾地区,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伊朗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伊朗精神领袖哈姆内伊和总统内贾德也多次视察演习的主角--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以提升革命卫队的革命和宗教热情.伊斯兰革命卫队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一、克里就职美国国务卿,奥巴马发表2013年国情咨文 2月1日,约翰-福布斯·克里接替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任国务卿..克里就任国务卿曾遭到来自保守共和党的反对美国保守政客批评克里对反美国家的外交立场偏软,尤其是在对以色列态度和伊朗核问题上,认为克里的政策可能会过于放纵伊朗,而对盟友以色列却不温不火。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两家在死打——往死里打,打出许多孤儿寡母。大家都想劝,但劝不住。美国有这个能力,但美国偏袒以色列。阿拉法特都求布什总统了,但布什铁石心肠,就是不管。副总统切尼更是铁杆支持以色列。大概他还是记仇。“海湾”战争中,切尼是美国国防部长,相当于中国宋朝总领兵马的高俅、高太尉。而当时巴勒斯坦站错队了,站在伊拉克的萨  相似文献   

9.
储昭根 《南风窗》2012,(6):92-93
由于美伊冲突、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犹太人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如果以色列单方面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美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亦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下旬以来,美国要打击伊朗的言论迭起,伊朗毫无妥协迹象,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再度绷紧.美国做出调兵遣将的咄咄逼人姿态,似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世界为之狐疑和忧心,但总体看,美国动武的可能依然需要观察.而《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布什的民众支持率降至其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仅有33%,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错误;65%的人反对布什最近向伊拉克增派2万多名军人;60%的人表示更相信民主党人能处理好伊拉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7):30-34
近来日益紧张的伊朗局势牵动着世界各大国的神经,在2011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以色列也不断威胁要在必要的时候摧毁伊朗的核设施.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制裁,目前伊朗在核技术方面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为了防备遭到空袭,伊朗还正在将核设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在福尔多的地下核设施扩大铀浓缩生产.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表示,伊朗已经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伊朗核危机似有失控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伊朗与其周边国家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认清这些复杂的局势,对于中国处理好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伊朗核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以色列密切关注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戈兰高地局势以及叙利亚境内重型武器流向等议题。以色列独特的犹太国家地位、对叙利亚反对派的不信任以及叙利亚问题本身的敏感性,使其不愿大规模直接介入叙利亚内战。因此,以色列虽不断动用战机对叙利亚境内的一些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但没有派地面部队直接介入叙利亚战场。同时,以色列积极游说叙利亚问题相关各方,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力图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未来,以色列仍需面对戈兰高地问题、与黎巴嫩"真主党"关系以及俄罗斯在叙利亚防空体系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月之最     
对布什中东政策最严重的警告日前美国21名前外交官以及退役将领发表联署公开信,“以前军事领袖及外交政策官员的身份”,抨击总统布什的中东政策,呼吁布什直接与伊朗对话,并警告美国若使用武力,驻伊拉克美军也会受到波及,将进一步燃起穆斯林的仇恨与暴力,导致中东地区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色列鉴于导弹技术在中东急速扩散,寻求美国协助研制激光反导弹系统,以便有效拦截导弹,确保本身安全,也保障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该地区主要竟争者是伊朗,伊朗在以色列首次试射激光武器之前,已派专家赴俄采购激光军事技术,俄军方同意助伊朗一臂之力,美国立即向俄表示反对,指责此举破坏地区武力均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呈现持续恶化态势。伊朗革命型外交导致伊以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而双方地缘目标日趋冲突,加之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与伊朗矢志提高军力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在可见的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恐将继续升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图和能力,伊以矛盾远未达到爆发全面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7,(19):11-11
扑朔迷离的叙利亚核风波以色列9月6日对叙利亚的空袭,两周后终被在野党领袖内塔尼亚胡率先证实,英美媒体随后拼凑出空袭的全景。但新闻当事人之一、被控协助叙利亚建造核设施的朝鲜,则指责华盛顿鹰派造谣,目的是想破坏朝美在月底六方会谈上达成停战协议的机会。据报道,以色列情报机构几个月前就向美国通报了在叙利亚发现朝鲜专家和核材料的消息,布什当时要求有"铁证"。于是,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巴拉克指挥特种兵从叙北部的地下仓库窃得直接证据交给布什,从而取得美国的动武许可。以军随后推算空袭时间,并进行了多场预防战争爆发的演习。为防叙方怀疑,以总理奥尔默特在8月份大肆散布和  相似文献   

17.
3月6日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在题为《攻打伊拉克,可要三思而行》的文章中一开头就说,即使是事后诸葛亮,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回顾那场由老布什发动的波斯湾战争。结论是,当时收拾掉萨达姆的条件是那么的成熟,但我们错过了。 作为掌握全球战略的老布什,当时的考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萨达姆本来是美国大力扶植起来对付美国死敌伊朗的军人政权。两伊战争打得昏天黑地,真正的赢家是美国,一来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的军火,二来帮助美国抑制了伊朗反美的势  相似文献   

18.
沙特、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是当下中东四大强国。沙特谋求的是阿拉伯世界领袖,伊朗和土耳其梦想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以色列则对国家安全最为关切。从国家发展环境来看,以色列最佳,土耳其次之,沙特随后,伊朗最差。  相似文献   

19.
12月10日《华盛顿邮报》社论以《布什先生的叩头》为题,来评论前一天布什在国际电视摄影机面前发表对陈水扁的警告。北京向华盛顿施压而华盛顿“叩头”屈服,这就是《华盛顿邮报》社论所显示的当前中美关系状况的重要现象。该社论也对布什让步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是“在大选年避免另一个外交危机”。这一分析是中肯的。社论又补了一句:“可是为了避免自己头疼,他(布什)又一次显示出他忠实于美国政策原则而做出保卫自由的保证是有伸缩性的。”目前全球三大国际冲突热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印度与巴基斯坦以及台湾海峡两  相似文献   

20.
自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以色列一直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以色列领导人以及军方人士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言论,称以色列不排除使用武力打击伊朗核设施。以色列空军司令沙基迪少将更放言,以色列空军必须为“空袭伊朗”做好准备。这番强硬表态的背后是以色列空军“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方面骄人的战绩。25年前,以色列正是使用这种方式一举摧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使萨达姆拥有核武器的梦想成为泡影。2000公里奔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