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维护"道德公平性"。维护"道德公平性"就要做到: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达到利益和谐,消除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并使两者保持良性互动。维护"道德公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发展目标和必然要求,而且是它的伦理基础。从操作层面,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引导、约束、奖惩、补偿四位一体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倪波 《工会博览》2011,(12):40-40
加强道德建设始终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因而社会主义道德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积极和进步的道德,对当前的改革、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范一琪 《法制博览》2013,(11):85-86,84
近年来,就不作为犯罪而言,究竟道德因素能否成为对行为人非难的理由逐渐变为了刑法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不作为"是一个与"作为"相对的概念,一个人因为没有做一件事情而获罪,本就是一种刑法上的特例,故而行为人必须本身就具有某些法律所规定的作为义务,只有违反了这些特定的义务才有可能犯罪。而在刑法所规定的这些义务中并不包括道德方面的义务,因此关于是否应将道德纳入到法律体系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不断的状态之中。众所周知,刑法的谦抑性决定了其为维护社会安宁的最后一道防线,故而在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只能归由道德来进行调整,否则刑法就太过于暴虐。因此,我们不能以道德原因指控行为人的不作为而对其进行非难。  相似文献   

4.
黄卧云 《南风窗》2008,(4):60-63
"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无处不在而又隐而不露。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如何行动。法律只在身外约束我们,道德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在法律的源头,是居于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道德支持研究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道德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道德属性是民主与科学;道德特征是公平;主要载体的道德取向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的途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价值导向、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制度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及主辅地位一直都是思想家的争论焦点。本文立足于各派思想代表人物的观点,以此为依据探讨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演进过程,以图为现今社会的"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内涵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利己、自爱"、"同情、公正"、"仁慈、良心"、"正义、规则"等理念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中新增加了专门讨论"政治家和法官该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一卷内容,斯密由不遗余力鼓吹"看不见的手"、宣称自由放任主义,转向自由市场怀疑论者,并求助于政治精英摆脱自由市场道德困境,足见斯密基于"道德情操论"而使其"经济人"、"道德人"、"制度人"的假设逐步统一。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法律都维护优良的道德,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出发,简要阐述法律的道德理念法律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保松 《南风窗》2013,(6):86-87
政治正当性的建立,是立足于当下的我们─自由平等的公民─在公共领域自由运用我们的理性和道德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商谈对话论证,最后达致的反思性认可。1690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一本书,叫《政府二论》,而第二论的副题是"论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权限与目的"。在这本书中,洛克做了一些重要宣称。他说,人生而自由平等独立,并拥有一些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健康和财产权。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1,(23):30-30
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事件不仅刺痛整个中国,也让国外媒体目瞪口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委会议上称此悲剧令人"心灵受到巨大冲击"。在近年来诸多和"道德"有关的公共事件中,能在民间和官方都产生如此冲击的,并不多见。可以说,中国那么多年的道德滑坡对人心的刺激,经过"累积",在这一事件中达到了顶点。其耻辱,足以叩问国人的良心。而反思,当然也一并出现。  相似文献   

11.
戴玉 《南风窗》2014,(8):17
<正>中国有很多价值观色彩浓厚、经常成对出现的词语。"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跟官员艳情搭配在一起,仿佛官员应该并且能够做中国的道德楷模,而"女性"则跟"被玩弄"联动出现,好似她们是全无反抗能力和自我意志的孱弱羔羊。另外,当"富二代"还仅是显得"嚣张跋扈"时,一些嫩模已经被骂成了"绿茶婊"。"妻子智斗小三"的戏码更是从古装剧、近代戏一直演到现实中的风雨娱乐圈。在舆论的价值观中,卖春的人好像总是比买春的人要肮脏,协助出轨的人好像总是比出轨的人还要无耻。女人似乎仅剩两种,一种是两性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12.
石勇 《南风窗》2014,(15):9-9
<正>经常有人说"道德是用来律己,不是用来律人的",并且一脸高尚的样子。据说,如此标榜可以防止"道德绑架"。这有问题吗?有。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下的情境:公交车上,一个中年渣男突然对一年轻女乘客施暴,先是跨腿坐在女子大腿上,接着,压在女子身上,猥亵并企图强奸。司机见状,赶快过来和施暴渣男搏斗,并连呼车上的乘客"快来帮她",喊了5次都无一回应,直到最后才有一个眼镜男帮忙。这并不是我假设的"思想实验",而是7月4日发生在福州27路公交车上的真实事件。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南风窗》2012,(17):8-8
当真相被披露,道德便再次遭受了嘲讽,为当下社会道德"塌陷"提供新的佐料。事例一,云南巧家"5·10"爆炸案真相大白,赵登用是被人利用,仅仅是个"肉弹"。巧家爆炸案发生伊始,便被当地政府强力导向与拆迁无关和赵登用"反社会"两个方面。巧家县公安局长曾经用职务和前程担保,"这个案件是赵登用所为"。中国人讲究"拍着良心说话",只是当下的环境让人格担保变得孱弱,不如以前程作抵押更让人信服。人们在看,真相大白后,担保要不要兑现?事例二,湖南永州市11岁幼女被逼卖淫案在延宕6年后,近日出现了另一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袁成败:而传统道德中有丰富的养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应该"古为今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也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前,道德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对规范国家问的交往关系和维系国际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的法制发展和道德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小兵 《南风窗》2008,(3):86-88
在政治文化没有被"刮骨疗毒"的时候,在公民权利没有"名至实归"的时候,在阿伦特所谓"平庸的邪恶"到处弥漫而反思的精神寥若晨星的时候,一味地寄希望于势单力薄的乡村小共同体,以及无限地美化"底层"的道德精神与文化质素,而鄙视乃至否定具有理智力量的知识分子阶层,只能是寻求民族自新之途的知识分子的"一帘幽梦"而已。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道德关系探讨贯穿于法哲学全局,也是法学界诸多专家学者一直探讨的重要命题。法律与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本文试从法律与道德的概念、区别、联系来探讨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南风窗》2011,(22):8-8
10月中旬,201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正式启动。可以预想,又将有一大批人,幸运地进入体制内,为人民服务——或者像有些人所说的,不排除有的人以后会变成腐败分子,为人民币服务。中国的腐败深入社会肌体,对于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来说,已然形成生活方式和"工作"的一部分,丧失政治道德的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乌托邦具有突出的道德性特征."人类均力"的无政府理想社会、机器化的大同理想社会、无政府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等具有代表性的乌托邦蓝图,显示出近代政治思想变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无政府主义乌托邦的道德性与批判性是高度统一的.近代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蕴含着专制与极权主义的底色或暗影,但同时,它在政治现实背景下又映衬出了强烈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