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雪忠 《南风窗》2007,(13):42-44
一直以来,对于一国两制原则的形成,人们总是过多地强调决策者理性的运用,而忽视了事物本身的发展势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台政策,香港开花当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双方都非常清楚,香港必将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对中国来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因而应该尽量减少可能会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香港与大陆在回归后的关系安排上,最自  相似文献   

2.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的内地人心目中,香港人是重金钱而轻政治、重民族而无国家观念的。但是,一九九七年之后,香港的命运将发生划时代的变化,在这个急转弯面前,香港青年的观念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最近,笔者采访了参加穗港澳青年联欢节的部分香港青年。这些有抱负和才华的香港青年坦诚地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我是中国人”尽管香港社会存在着思想的多元观念的矛盾,但接受采访的香港青年都认为,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是香港新一代必须更新的最重要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具有权威影响的“透明国际”机构公布的清廉指数世界排名,香港1997年排在第18位,几年来排名不断上升,2002年和2003年排名均为第14位。除此之外,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9年将香港评选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并认为香港的成功,首要的原因就是廉洁的政府。正如香港特首曾荫权所指出的:“香港在全球竞争力中的一项重大优势,是公营和私营机构的廉洁。这是国际社会高度推崇和广大市民引以为傲的香港制度特色,也是我们必须维护的核心价值观。”腐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量人口的拥入,香港的经济开始加速发展,财富大量涌流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传说,叙拉古国王在其属下的座椅上,悬挂了一柄随时都会掉下来的宝剑,这就是传说中有名的“达摩克利斯剑”。如果说,现在,这柄锋利的剑已悬挂在香港黑社会组织的头上,随时随刻都在揪扯着黑社会头子们的神经,那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这柄剑,就是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日期——一九九七年。提起黑社会,香港人无不谈虎色变。它的堂口众多,历史久远,据香港警方的统计资料,目前香港约有黑社会堂口三十多个,什么三合会、十四K、和胜和、新义安、竹联帮等等,名称五花八门。其中三合会,是香港最大的黑社会组织之一。在香港五百多万人口中,黑社会分子就有十二万,  相似文献   

6.
台湾与香港的相互投资探析陈恩台湾与香港因历史和地缘关系,早在50年代初相互间就有少量投资。但在台湾当局“限出不限进”的投资政策影响下,台湾在香港投资长期发展缓慢,而香港在台湾的投资则有较快发展。1987年后,台湾实行经济自由化、国际化政策,正式解除...  相似文献   

7.
许多到过香港的内地人都对香港公共环境的清洁印象深刻。香港的清洁显然与市民的良好习惯分不开,而在港府中主管公益宣传的宣传科更是功不可没。无论你翻开香港报纸,抑或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都可以看到、听到不少社会公益宣传,大的如“关心香港事、关心基本法”,小的如“香港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这些都是这个从属于其它部门的小小的宣传科的杰作。香港人一般不会随地吐痰、乱丢脏物,从小孩到老人,都养成了维持市区清洁、不做“垃圾虫”的习惯。这种现象并非历来就有。早  相似文献   

8.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4):22-24
"东方之珠"光彩依旧。然而,在全球宏观经济和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下,香港不再一枝独秀,面临更多挑战。香港回归已进入第16个年头。从回归前夕出现"唱衰"香港经济杂音,到一路闯过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风暴,香港有惊无险,"东方之珠"光彩依旧。然而,在全球宏观经济和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下,香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之所以可以在香港回归之后,继续维持其繁荣与稳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北京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繁荣与稳定”视为政策成功的关键,因而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使得十余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得力于北京片面的努力,从北京到香港都忽视了香港对维护“一国两制”应该存在的责任。本文认为北京和香港应该将“一国两制”,视为一种在国家典范下的新制度,欲使“一国两制”成为不同于“一国一制”的制度,香港不应对抗“一国”,更应该与“一国”合作,才能使“一国两制”成为香港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陶杰 《南风窗》2010,(19):109-109
<正>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马尼拉香港旅行团大屠杀,又一次证实了中国人的基因:内斗内行,外斗外行。香港特首曾荫权,在人质被绑架在旅游巴士上的时候,给菲律宾总统打了两次电话,两次都吃了闭门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没接电话,总统府称,不知道特首曾荫权是谁。香港特首有没有权给菲律宾总统打电话?某卫星电视台大受愤青欢迎的一位光头节目主持人,向曾荫权问罪,认为按国际对等关系,香港的特首只是一个地方领导,《基本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11.
沈旭晖 《南风窗》2011,(22):38-39
美国一般不谈超越《基本法》的香港自治范围,不谈香港民主和内地民主互动,只会淘空一切内涵支持民主。但是就香港近年出现的两次政改方案,美国却摆出大为不同的姿态,显示了一定影响力。就维基解密网站前不久披露美驻港总领馆电文一事,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9月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警告美勿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为近年来罕见表态。根据维基解密内容,美领馆在香港十分活跃,不少香港政情都是其内部通讯内容,香港各界人士也是领馆定期访谈对象。究竟美国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推广活动至少令不少旅客在赌场之外有了一些另类的选择。自1842年香港在珠江口对岸开埠之后,英治香港逐渐完全取代了葡治澳门的中国对外国际贸易港地位,澳门的经济便如一叶帆船在珠江口随波逐流地发展。澳门的整个经济发展过程都是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2,(26):22-22
香港地产商有点坐不住了。12月7日,香港地产建设商会等10多家香港地产商代表集体约见港府官员,强烈要求放宽买家额外印花税条款,同时建议港府应向持有物业业权20%以上,且过去5年已持货的发展商退还已缴交的买家印花税。有数据显示,受楼市调控影响,香港楼市成交量环比大跌八成。这实际上便  相似文献   

14.
香港“流行”移民,这已不是近期的事了,据政府有关方面统计,仅1989年香港就移出4.2万人,预计1990年会达到5.5万人。在这股庞大的移民行列中,上至百万富翁,下至打工仔,都被这“移民咒”弄得团团转,似乎只要移成别国之民,便可高枕无忧。其实不少移民心中都有一把流不出的辛酸泪。  相似文献   

15.
尹鸿伟 《南风窗》2010,(5):83-84
从总体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越中两党和两国间的关系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都得到美好的发展。2010年,越南共产党迎来了建党80周年的光荣时期——1930年2月3日,40岁的胡志明受共产国际的委托,在香港九龙华仁书院宣布成立越南共产党。80  相似文献   

16.
媒体     
《南风窗》2008,(13):9-9
国籍风波出生在曾经是殖民地的香港,苏锦梁拥有和许多香港人一样的人生经历:教育程度很高,早年生活在加拿大,在1997年主权移交前的经济繁荣中回归香港,职业是律师,并曾在亲北京的政党民建联中升到了副主席。  相似文献   

17.
1999年3月22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破天荒地用几分钟介绍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以平和的心态关注西半球极具世界影响的文化盛事,这是进步。当晚,我在深圳观看香港明珠台转播的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时,想起特区初建时是不允许收看香港台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香港恆基兆业集团以32.5亿港元成功地收购了香港美丽华酒店企业34.78%的股权,成为美丽华最大的单一股东。收购的成功,成为香港著名富豪李兆基几十年商战生涯的又一次辉煌。蛟龙出海中国人崇拜龙,据说,香港几位数得着的大亨巨人的生肖属相都是龙。其中一位属龙的人,便是恆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先生——600亿王国的舵手。李兆基今年64岁,祖籍广东顺德。他的父辈是经营金银买卖的商人。  相似文献   

19.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4):16-17
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深大律师梁家杰在香港特首选举中败北,但因为梁的参与,成就了香港回归后第一场有竞争的特首选举,也改变了香港行政长官的选举模式。下届选举,公开辩论、拜票、握手等直面市民的所有手段和形式,都将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标题来自一个女人的演讲。她生于1940年的上海,1948年随家人移居香港。1962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政府公务员,以公职为终生事业。离开公职时,她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也即香港19万公务员的首长。 这个叫陈方安生的女人曾经这样描述她的生活—— “我在香港生活的日子里,目睹数以十万的难民及移民,为逃避内战纷纷由内地涌来,在香港落地生根,其中也包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