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3):44-46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果政府经济管理的体制不变,如果国企与民企、外资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在出口贸易机制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绑定终将难以蜕除,这并不仅仅是世贸谈判时的后遗症,也是中国经济体制发展中的长期弊病。  相似文献   

2.
2006年,美国战略研究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民主联盟战略,试图用民主联盟来取代联合国。这一战略设想有什么背景?用意何在?对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调整会产生什么影响?民主联盟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建立起来,对世界政治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中美关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刘建飞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越、中、苏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再加上老、柬,情况就更加烦杂。现在我们先谈这三国之间的关系。 1954年到1956年越南整个北方解放时,正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中国解放前,斯大林曾对毛主席有些看法,但这对后来的中苏关系并没有多大影响。渡江战役以前,苏联也有过中国可  相似文献   

4.
钟岷源  刘敏涛 《南风窗》2010,(16):27-29
中国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后来者,尚不掌握农产品的定价权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出现问题,依靠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是不现实的。粮食安全的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基点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西方完全不同。其后果意味深长。在西方,至少在二战后这个时期,我们总是认为合法的国家,绝对是一种民主的运作方式,并且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中国模式却颠覆了这个逻辑。在西方看来,中国没有民主,但它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合法性,我认为比任何西方社会的合法性都大。如果国家的合法性所指的主要或只是民主的运作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政新中国长达27年之久。在这27年间,中国身处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经历了几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的时间上都创纪录的局部战争。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这也印证了新中国国际环境的复杂。毛泽东不但对此应付裕如,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固,而且成绩不俗,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一副不虚张声势,敢说敢做的架式,一丁点唯唯诺诺都没有,更不会看别人眼色行事。这里面如果没有毛泽东一整套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怕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关于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我想大体上做如下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邓聿文 《工会博览》2013,(23):15-15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仇和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异类".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履职昆明还未到两月,已经在昆明官场刮起了一股新政风暴.他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欢迎,对会议上打瞌睡干部的训斥,特别是规定全市领导和各部门官员的电话向老百姓公布,等等,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8.
读者     
《南风窗》2009,(18)
什么样的冷思考?张立平(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读完《中美关系"热络"的冷思考》后,感觉作者不是对中美关系进行冷思考,而是对中国崛起进行冷思考。虽然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热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毕竟是两个话题。如果是对中美关系热络进行冷思考,似乎还应挖掘更深一些,譬如中美关系这种热络的动机何在?这么多高官来访除了说明美国对中国的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理论体系。政治理论的核心关怀是国家治理问题。追溯国家治理如何成为中国国家话语,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学理与历史逻辑;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而在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中,制度模式选择问题与价值体系塑造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指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化将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它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力争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王玉珍 《南风窗》2008,(20):72-73
如果外汇投机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房市进行投资,收益可能会超过100%。而如果这笔资金不回国,可以继续在中国升值和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资金和投行助推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也是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体系决定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决定世界战争全景。当今世界体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还是革命和战争的年代?我们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朋友是谁?如果不从根本上弄清楚这些  相似文献   

14.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非传统安全观。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非传统安全问题没有错,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也正确,但是如果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质,因为这种认识忽略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另一方面内容,即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没有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关注和强调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对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非传统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对传统安全问题的非传统性认识。恰恰是因为后一点,总体国家安全观才不是普通的非传统安全观,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相似文献   

15.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14,(10):65-67
<正>2014年8月4—6日,首届"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顺利召开,期间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奥巴马政府正式将加强对非经贸合作提升至国家大战略的层面。从涉中国层面看,该峰会也存在着模仿与赶超中国的意味。从长远看,如果白宫借峰会带动美国商界加强对非贸易和投资的战略愿景实施顺利,那么此次峰会对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在未来发展对非关系将形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也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如何正确定义国际话语权,提出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调整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和其国际地位相一致,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为当代中国外交奠定了有效的组织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基础。由于国家强有力地控制着社会,因而中国外交决策体现出高度的国家自主性,社会层面的外事信息难以输入到中国外交决策进程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大众、公共舆论以及知识分子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开始增强。当代中国外交体现出国家对社会力量的政治动员以及经济资源的汲取能力,这有助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贯彻执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中国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国家制度是首要问题之一,与此相关的就是民主问题,这也是中国在目前就应考虑的大问题.由于中国正处于大变革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尚未形成稳定的国家制度,只能说是一种混合型制度.关于中国当代的民主化进程,最重要的首先是妇女的公民地位和权益问题、地方自治权问题和如何给公民提供法律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轨的核心是摈弃原社会主义制度 人们普遍认为,中东欧国家后社会主义转轨始于1989年,首先出现在波兰。随后“现实社会主义的衰落”,或者有些人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垮台”遍及整个地区。随之而来的问题便由此产生。在欧洲及亚洲广大地区上运转了几十年的体制是因为自身运转不利而轻而易举地衰落,还是被外力推翻?如果是被推翻,是谁一手造成的,是内因,还是迫于外界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仅政府要奥运,人民更要奥运。美国如果在奥运问题上对中国进行干涉,将失去的不仅是中美关系,而且也是中国人民的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