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亚太地区的权力内涵与安全内涵均发生重大的变化,建立在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基础上的旧的安全观已经不适应亚洲形势的发展.倡导新型安全观已经成为亚洲的客观需求和历史必然.亚洲新安全观的提出既是安全观念上的一次创新,也是安全规范和安全秩序领域的重大变革.亚洲安全观的倡导和实践将引导亚洲安全秩序从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变,从冲突型向合作型转变以及从权力型向创制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日亚洲观简论--"亚洲一体化"的思想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现实的背景,现实是思想的实现.因此当我们今天以热诚之心讨论亚洲一体化的时候,就有必要对"亚洲一体化"的思想作一次追溯,回顾历史上亚洲人的"亚洲观",以了解亚洲现状的"思想背景".又因为中国与日本是亚洲大国,梳理中日历史上的亚洲观,认识其源流,明晰其本质,辨别其同异就显得十分重要.冈仓天心、井上圆了、大川周明、桂太郎等人是日本历史上所谓"亚洲主义"的重要代表,而章太炎、孙中山则同样显示了对于二十世纪亚洲前途的深切关注与期待.将他们的思想作对比性的排列,也许可为今天"亚洲一体化"增添有益的思想历史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暴露出亚洲金融脆弱性:经济基本面未脱钩、私人资本主体区外流动、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困境、汇率制度选择依赖美元、区域货币基金缺乏、金融市场欠发达。为应对上述金融风险,东亚国家需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工业经济运行的血液,石油显然是一种战略商品,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而作为一种基础能源产品,石油目前约占全球能源消费的40%,它的价格变化牵动着经济领域的每一个方面,事实上,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尤其是持续上涨一直被视为能够显著影响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负面因素。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其内部的石油供需矛盾尤显突出,既有的应对策略和合作框架已无法应对持续高油价的现实,因此,对于亚洲能源需求大国而言,建立能源合作机制,参与博弈来代替完全的市场定价接受者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郑永年 《东南亚》2013,(1):32-34,92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维持亚洲秩序的"稳定"。但"重返亚洲"带来的结果却正好相反,亚洲秩序因此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失序"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说,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重返亚洲"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正在走众多双边合作过渡到多边合作、由小区域合作过渡到大区域合作的道路。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的一体化道路。在未来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将考虑吸收大国和大陆型经济体加入。亚洲的地缘大国和经济大国.理应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亚洲债券基金的推出背景、影响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使东亚地区面临两大问题,即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盈余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这也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有关各方脆弱表现的直接原因。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或缓解其造成的危害,东亚各国(地区)纷纷提出方案,亚洲债券基金(ABF)作为一个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推出两期,分别为ABF1和ABF2。虽然亚洲债券基金在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投资对象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天文、地理、历史、考古、人类学、民族、政治、经济等学科领域的中亚问题研究著作大多开宗明义,首先对中亚概念予以解释并对中亚范畴进行界定。究其原因,作为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概念,中亚一词概念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释义。目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中亚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这与俄国“中亚”概念框架下的“中部亚洲”和“中央亚洲”存在关联关系,俄国“中亚”概念的两分形式是普适中亚概念狭义、广义形式的雏形。虽经各国研究者不断深耕,已得出部分被世人接受的结论,但在不同语境下,对中亚的区域认知依然难以统一。因此,有必要再对与中亚概念界定和范畴划定相关的先行成果进行阐释,更需对俄国“中亚”概念的独特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10.
11.
欧亚关系的新进展邬九懿一两极格局时期,西欧国家重视欧洲本地区而对亚洲不大重视。进入9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纷纷调整对亚洲政策,政府首脑、高级官员接连出访,企业家也纷纷涌向亚洲。西欧出现"亚洲热",是基于他们对亚洲形势有了新的认识以及出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了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非洲经济步入加速发展期的原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具体分析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加强本地区以及亚非互补互利合作,对亚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减少贫困和实现共同繁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普京出访看俄罗斯亚洲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俄罗斯外交十分活跃.从7月份开始.普京总统先后出访了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和蒙古五国。其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与亚洲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反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密切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恢复和扩大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加强俄全方位外交的力度.增强同美国等西方大国在欧洲对抗的筹码。  相似文献   

15.
红,对李铭顺来说,没有定义,也没有终点.虽然有人说他在新加坡很红,但他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名气带出海外.李铭顺说,他的理想是跨越新加坡,冲出海外,在海外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他要红出新马,他的目标是整个亚洲,所以必须从现在就多努力.李铭顺加入新视已有5年了.1995年他就开始参加影片《才华横溢出新秀》的拍摄.1997年更是以新人的姿态,凭《和平的代价》中“汉奸”的角色,夺得“最佳”男主角的荣誉称号.虽然如此,但李铭顺觉得自己还处在耕耘阶段,不是很稳定的大牌明星,所以要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欧盟与亚洲国家就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层次、地区间层次和双边层次上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状态。本文旨在对欧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追溯了它们在全球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关系发展,然而分析了它们在地区间层次和双边层次上的关系,最后对它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系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国加强对亚洲的经贸关系张浩France:Strengthening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withAsia¥Abstract:Inrecentyears,Francehasreadjusteditsforeignecono...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归属认同、利益依赖、救济便利等方面,对区域性人权机制与联合国人权机制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亚洲区域性人权机制缺乏实质性制度安排,其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差异的障碍,冷战的消极影响,跨区域组织的“离心力”,次区域组织的“越位”,统一性、综合性区域组织的缺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文章还对亚洲人权合作制度性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Twelve years ago, East Asian cooperation started dur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 dozen years later, East Asian cooperation was upgraded to a new height during a more widespread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recent years,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has unfolded its dynamic force and made further progress.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反恐与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打击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之首。与此相适应,美国对其亚洲政策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这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强了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盟国的关系;扩大了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在印巴之间开始推行平衡政策;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增大了在中亚渗透的力度等等。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反恐需要美国对亚洲政策所作的调整也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美国将反恐战争无限扩大化,其后果将是极为严重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