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这种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全体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入研究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道路的主要特征和成功经验,对于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道路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_,㈨uh』一l…  相似文献   

2.
中国渐进式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宋留清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逐步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这是与东欧和前苏联的激进式改革截然不同的道路。对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决策实践,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实现了平稳的经济和社会转轨。之所以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中的非正式制度与渐进式改革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非正式制度在促进绩效提高的同时,也干扰和降低了改革的效果。改革在总体上选择渐进式战略的同时,在某些问题上可以采取"激进式"的策略,实现正式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现代司法制度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内生型的,但就中国等后发展国家而言,由于本身有着生命力极强的本土文化,而现代化基本上又是一个全面向西方学习、进行制度移植的过程,因而使司法改革面临着本土化还是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当前,中国法治的初级性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司法改革必须采取立足本土资源实行拿来主义的渐进式改良方略,在具体运用这一方略时要注意把握改革分寸的六条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一、地区发展差距拉开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和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适度的地区差距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把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比较优势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引下,东部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并带动我国...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任理轩的文章,文章说,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健康的国民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单纯的渐进式行政改革导致了种种问题,应当运用跨越式改革方式的某些做法加以补充,使这些问题加以改进。蕴含跨越的渐进式改革是行政生态的必然要求,具体体现为生态环境中的七对矛盾。这是根据国情输入新公共管理的具体政策工具,建设新型官僚制,采取阶段性部分跨越和结构性部分跨越的变革方式为补充,以弥补渐进式改革方式的不足的一种行政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8.
渐进式改革模式下的替代型改革战略主要包括资源型替代、利益型替代和体制型替代等类型。替代型改革战略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有效运行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 ,替代型改革战略暴露出某些局限性 ,难以解决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9.
中国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之比较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翔 《学理论》2008,(8):21-24
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具有共同背景,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总体上,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和硬件好于印度,但印度的微观经济指标和软件基础优于中国。中国和印度在投资与商业环境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它们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需要反思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软件条件还是硬件条件;什么样的政府更有助于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政治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经济增长而言,制度是重要的,但或许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总体呈现出渐进式改革的模式特征,主要经历了探索、加速以及全面深化三个阶段。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机理正是在于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有效地把握了能动性与规律性、强制性与诱致性、局部性与整体性、增量性与存量性这"四个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渐进式改革所具有的协调性、适应性、包容性以及辩证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点集萃     
中国渐进式行政改革的特征 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队周宝砚撰文认为 ,中国渐进式行政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科学性。渐进式改革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在要求 ,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二是革命性。渐进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其性质是革命的 ,即强调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三是实践性。渐进式改革的重要特点是“走一步看一步” ,而不是“一步到位”。这种改革方式强调试点 ,试点是深入实践的最直接体现。□摘当前推进政务公开存在的几个问题 宜宾市委党校邓三定撰文提出 ,当前推进政务公开存在“六重六轻”的问题。 1 重局部轻全局 ,思想不到位 ;2 …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既有的各种话语在阐述中国道路方面都有所局限。中国道路是中国话语的载体、基础与依托,中国话语的建构应该着力于寻找、阐发使中国道路到目前为止成功并且也会成为中国道路未来成功重要条件的那些独特因素。只有引领与保证中国成功的独特因素才是中国话语构建的关键。从宏观上讲,这些独特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作为中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总体可控渐进式的现代化策略;治理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中国道路是开放的,中国话语的建构也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不完全社会化的特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特点的认识,提出了渐进式改革道路上意识形态的稳定与连续形成了超前型的不完全社会化,这种超前型的表现是把社会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作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动员方式来灌输,忽视了现实的理想和公民的教育。超前型不完全社会化也是社会化内容的缺失和错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选择了一种渐进式的改革,要从本质层面上摆正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深入研究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的内在联系,通过力求社会公平来确保社会稳定,力戒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拉美化倾向的问题.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谋求稳定才有意义,这种稳定才能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谷慎 《理论导刊》2006,(9):17-18
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前20年的改革选择了替代型改革战略和渐进的改革模式,这一战略与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收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它使改革进程过于缓慢,加剧了新、旧体制的摩擦,且无法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体制硬核”问题,因此下一步我国的改革模式应该由渐进式向“平行推进”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目的,是主题;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制度条件;稳定是发展和改革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和一般前提把握大局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渐进式发展,渐进式改革,把维护稳定置于驾驭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收到了既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又保持社会稳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中学体育教学要求的逐步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日渐增大,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现状及影响教师心理的主要因素,并从外部环境和教师自身两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心理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阶段,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已经使中国社会出现了阶级和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价值观、态度和期望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及时研究和把握现时国民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心态,有助于为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故此,我们针对社会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以取得社会政治心理发展变化的更详尽的资料。一、工人阶层:工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主体力量,其政治心态的积极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对党的信念是衡量工人政治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应由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规定的制度变迁路径来得到说明。然而,国内外研究经济体制转轨的学者大多忽视了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把它外生化。因此,加上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缺环,就是将来研究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袁刚  杨东曙 《学理论》2012,(12):21-22,58
在民主化道路过程中,各个国家建构了不同的民主模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民主化会带有自身特点。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并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民主政治。中国式民主与西方式民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民主的根本。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领导的社会基础与制度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于中国式民主内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