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闻动态     
《求贤》2012,(7):52-52
三部门联合发通知加强职业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 近日,人力社保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令年7月起,残疾人职业培训将纳入政府总体规划。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残工委协调职能,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2.
《党的生活(青海)》2009,(9):I0001-I0001
格尔木市就业服务局成立于1982年,是格尔木市目前唯一一家集服务和管理于—体、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就业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全地区的就业、就业培训(包括社会力量办培训)、职业介绍、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管理、失业保险管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及外来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等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6,(12):15-15
【储备型就业】 意大利,发展职业培训——储备型就业。意大利十分重视和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培训通常分为就业前培训、转岗培训和在职进修3种形式。为适应不同求职者对进修的不同需要设培训机构,根据培训者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方法,如讲课、专题讨论会、全日制、工读交替制及函授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学习月刊》2010,(14):109-109
“就业乃民生之本”,抓好培训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沙洋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围绕就业抓培训.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就业培训工作形成了结构逐步优化、资源布局比较合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鉴定范围不断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升的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8):40-41
正安顺市西秀区共有64万人,其中残疾人4.1万,占总人口的6.4%。解决好辖区内的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两秀区残联工作的核心。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西秀区残联通过建立"西秀区残疾人信息系统"掌握辖区内的残疾人信息,集信访维权、康复服务、宣教文体、扶贫救助、培训服务、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百合花行动"网站,架起了残疾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残联对残疾人的服务效率,通过定向帮扶自主创业、定点培训推荐就业等途径,西秀区残联第一时间了解残疾人诉求,第一时间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近两年,西秀区未出现过残疾人越级上访事件。在残疾人心中,西秀区残联就是一个倾吐需求、实现愿望的"希望之家"。  相似文献   

6.
《党建文汇》2009,(6):12-13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外出务工党员因失去工作岗位返乡,各地组织部门及时摸底调查,制定计划,采取培训技能、创造就业岗位、搭建信息平台、出台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等多项措施,帮助返乡党员再就业。针对返乡农民工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弱的特点,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河南等地都把这次回流看成是再就业技能培训、提升返乡党员素质的有利契机,依托本地远程教育系统、培训中心和技能培训学校等,开设服装、电焊、家政等专业课程的培训。同时,各地组织部门不断创新培训与就业的对接模式,不仅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在家门口寻找工作岗位,还牵头联系外地用工单位、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并鼓励其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积极发挥就业服务机构、驻外劳务办事机构等的作用,及时掌握各地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就业信息,并利用宣传栏、远程教育网、电视台、招聘会等平台发布,引导、鼓励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带动就业。本期摘登湖南、江西等地党组织力促返乡党员就业的经验做法,供各级组织部门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服务型政府坚持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就必须在公共就业服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使公民的就业服务权得到实现.我国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与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公共就业机构的服务人员数量偏少、培训机制不合理.应鼓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举办职业中介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社会化;健全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8.
英国早在1973年就通过了《就业和培训法》,并建立了人力服务委员会。该机构下设就业服务部,管辖全国各地上千个职业中心;培训服务部,负责职业培训政策;特别项目部,负责特殊需要的人力项目。新西兰劳工部专门设立了  相似文献   

9.
滨海新区汉沽团委把服务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履行服务青年职能的重要途径,以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创建就业见习堪地、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为载体,  相似文献   

10.
活动设想:北京市残疾人活动中心负责全市残疾人的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工作。在一次交流会上,中心的党员们了解到,盲人朋友渴望到海边去听听波涛声,亲手摸一摸大海。党支部在听取党员反馈的意见后决定,举办“倾听大海,共享阳光”主题党日活动,把党日活动和为残疾人服务结合起来,带头在全社会营造更加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4,(11):65-65
自治县成立3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石柱县人力社保人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传奇篇章。1981年,县劳动服务公司成立,开启了全县就业服务工作。全县在促进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基层平台建设、困难人员援助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若干政策方面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县就业工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09,(4):52-52
为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最近决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从2009年至2010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里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  相似文献   

13.
2014年,西宁市城西区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努力改善民生福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好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的带动辐射作用,实施大规模就业创业培训工程,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00,(7)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 ,在未来的3年里 ,技工学校将进行全面调整和重组 ,通过联合、协作等方式创建职业培训综合基地或职业培训集团 ,从而逐步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按照要求 ,地级市以上城市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 ,应率先采取合并或联合形式 ,建成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也将进行必要的调整。技校将逐步转为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就业普遍存在就业率较低、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诸方面的因素,又有残疾人自身因素的制约。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从切实解决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分散就业和集中就业为主要途径,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建为基本原则,构建促进残疾人充分、平等就业的长效机制,推进残疾人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20,(1):I0001-I000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并明确要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坚决防止就业歧视"等,全会精神为我们今后抓就业创业工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残疾人就业仍然存在高失业和低参与并存的特征,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构建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模型,优化就业体制机制和就业环境,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张万林  韩晓舟 《实践》2010,(5):36-36
<正>近年来,正镶白旗劳动就业服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始终坚持"优化服务、强化培训、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完善措施、促进就业、加快转移"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劳动就业部门职能作用,实现了就业工作技能培训、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创业带  相似文献   

19.
辽阳市白塔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充分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几年来,白塔区共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5万余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一白塔区先后三次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市政府评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比健全人更为艰难。 目前,我市有57万残疾人,其中在就业年龄段的有21万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有10.99万人,加上每年数以干计的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毕业生,使得他们的就业压力很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残联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架起了一座就业的桥梁。这座桥梁的一端是残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