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诚龙 《各界》2008,(3):39-41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真是不错的."问题人士"金圣叹之所以一直是"问题人士",是因为他从小就是一个"问题少年",读书时间是个"问题学生",没有教育过来,此后"狗改不了吃屎啦".……  相似文献   

2.
如何指导基层工作,一位领导干部说得好,对基层的成绩要肯定,但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三农"问 题的主体是农民,"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人口问题,核心是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哲学美学中的"艺术终结"问题成为了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的一个预言,一些重要理论家基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艺术终结"的预言作出了不同的阐释,成为了当代关学和艺术哲学的热门话题.探讨黑格尔以来关于"艺术终结"问题可知,"艺术终结"问题是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发展的不同诠释,体现的是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阐释的开放性,而不是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艺术的结束.  相似文献   

5.
赵虎敬  赵东 《学理论》2009,(20):9-12
索马里海盗问题是当今世界政坛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亚丁湾水域的国际航贸和区域安全。在索马里海盗问题解决过程中,各国政府遭遇了一些“瓶颈”问题,如索马里国内有效政府治理长期缺失、惩治海盗犯罪法律适用的困境、单一军事打击方式难以奏效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制约着索马里海盗问题的根本解决,决定了索马里海盗问题的解决之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刘华军 《学理论》2010,(19):73-75
“休谟问题”的实质是本体论问题,对于本体论的误读使“休谟问题”成了理解西方世界中人与自然关系建立所难以逾越的障碍。理解“休谟问题”是化解“休谟问题”的关键,而解决“休谟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朝松 《党政论坛》2003,(10):26-28
张朝松的文章提出,人类的认识总是在发现、提出问题中前进,社会总是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发展的。哲学上所说的问题首先是指现实中的客观矛盾,其次又是客观矛盾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问题意识体现了哲学智慧,是哲学发展的推动力,它开启了理性思维的探索之门,它使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推进没有问题意识,就失去了认识的法力,泯灭了理性思维。这就是问题意识的哲学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虚拟亦或虚拟现实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项前沿分支技术,它是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学界对有关"虚拟现实"问题的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学界研究内容概述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炫 《学理论》2009,(23):30-32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史党建领域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民主集中的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发展过程中重要人物的影响”等问题广为学界所关注,或独辟蹊径或针锋相对的观点论调层出不穷,其精辟的阐述和深刻的辨析对全面理解民主集中制理论和正确指导民主建设实践颇具意义。本文拟对民主集中制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进行归纳并加以评析,力求对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郝志康  杨魁 《学理论》2009,(31):147-148
随着科技的发展,“代孕”现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代孕”实质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延伸,科技发展带来的产物。对于这一问题,支持和反对代孕的呼声几乎不相上下,支持者认为,那些不孕夫妻有权利通过合理的渠道得到代孕服务。而反对者考虑到更多的代孕可能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冲击、使社会关系复杂化等。本文就“代孕”的具体涵义、社会影响和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主要因素。作为处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机构,政府的运行和发展无疑也受其影响。政府做出正确的反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加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力度,破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中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终结农民"问题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理论导刊》2006,4(8):79-8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以农民问题为核心解决三农问题,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对国外社会发展历史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我国尖锐的人地矛盾客观要求有一部分农民必须退出农民行列;中国不可能在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终结农民是实现社会全面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公共部门中"X低效率"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低效率"是一种"来源不明的非配置低效率".这一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公共部门,由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性和公共部门的特殊性,也出现了"X低效率"问题.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通过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力产权、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灵活地运用压力原理以及实施多元监督机制来解决公共部门的"X低效率"问题.提高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处罚作为一种侵益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侵害是很大的,因此,在行政处罚适用时,责任问题无疑应成为行政处罚中一个应该被关注的问题,本文即对行政处罚中的责任体系作初步探讨和学理分析,以期重新认识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研究综述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关于"三农"问题理论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有三个:"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三农"问题形成的根源是什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三农"问题的研究现状表明,理论界在这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同时也暴露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合理的逻辑路径还没有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对"三农"问题的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也必将会推动"三农"问题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政治基尼系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理论探索》2006,(1):10-13
就我国的低收入群体问题看,国际通用的经济学基尼系数说明了很重要的问题,但不能说明社会政治的全部问题,为此应允许探讨“政治基尼系数”。一条简便的思路是,将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划分为四种类型,同时确定其六项指标体系,通过社会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类型、指标及具体问题的差别和比例关系,由此判断该群体问题程度和政治稳定程度。而其中的关键,是从质的规定性上界定各项指标和具体问题的轻重档次,制定全面、准确、有效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总体发展、富裕群体心态和有关研究强度及社会舆情。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而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已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 ,应尽快实施“三化”联动战略 ,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最终实现互补互助、协调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朝日"绑架问题"虽然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但其提出和演变始终与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相伴随,并成为两国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朝间虽然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在事件的处理上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日本热炒"绑架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利益,"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其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矛盾,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惯性和转换迟滞.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局限在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着局限性,必须跳出"三农"范围,采取各种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转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