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举报人的权利与我国《举报法》的制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举报是公民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报告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举报人可以自由选择举报方式,拒绝直接充当证人,署名举报人具有优先知情、申请和获得保护、将功补过、获得补偿与报酬等权利。《举报法》是调整举报人与举报受理机关之间在举报活动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主要作用在于规范举报受理机关的行为。制定《举报法》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
一、保密制度《刑事诉讼法》第85条第3款中规定:“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为了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42条和第43条对举报工作中的保密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第42条详细规定了举报工作各个环节的保密制度。第43条规定了违反保密制度的法律责任。二、保护制度举报保护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包括对被控告人,被举报人的保护。人民检察院举报保护制度主要包…  相似文献   

3.
莫雪庆 《政府法制》2008,(18):21-21
制度密室举报是第一步“密室举报只是我们院保护职务犯罪案件举报人工作的第一步。”近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控告申诉处处长杨燚称,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此外,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工作规定》中也要求检察机关作好保护举报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梁江涛 《江淮法治》2010,(17):46-4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新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新法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规定监察机关应当对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还增加了一条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期“一家之言”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去年,江苏省泰兴市纪委、监察局针对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署实名举报实施双向承诺办理,提高了信访查结质量,较好地控减了重复、越级、集体访。全年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总量比上年下降36.7%。市纪委、监察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对署实名举报实施承诺办理的规定(试行)》,要求对联系地址明确具体的,负责承办的纪检监察组织必须在一周内与举报人签订《来信来访承诺书》,举报人和受理(承办)单位同时实行双向承诺。承办单位承诺的内容是:公正处理,维护权益;限期展开调查处理;及时反馈调查结果。举报人承诺的内容是:积极…  相似文献   

6.
针对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意识逐步增强,但仍有许多举报人因担心泄露身份遭受打击报复而采取匿名方式举报,致使很多线索因查证困难而无法继续核查的情况,今年以来,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纪委、监察局实行代码举报制度,降低了举报风险,提高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和真实性。截至8月,全区共受理代码举报6起,转立案3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人。区纪委、监察局专门设置了代码举报受理机构,设立专线举报电话,建立纪委书记电子信箱,指定代码举报受理人与举报人实行单线联络。凡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而又不愿署实名的举报人,可先到银行储蓄网点办理一个设定密…  相似文献   

7.
一、立案难 其一,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渎职案件,线索主要来自信访举报渠道。但这些信访举报中有大量的举报内容是举报人在不掌握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凭主观“估计”、“推测”或“听说的”进行举报,同时因大多数举报信是匿名举报,办案人员无法找举报人了解情况,只能从举报人单位帐目中寻  相似文献   

8.
辨析反腐倡廉网络举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中国监察》2011,(10):41-41
反腐倡廉网络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网站或专设的电子信箱,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问题,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网络举报方式有五个特点,即:传递方式的网络化、反映内容的秘密化、受理机关的指向性、传播环境的封闭性以及表现行为的相对理性化。  相似文献   

9.
署名举报,因其举报人的“实名式”特点,而强化了举报线索的真实性、可查性和易发展性,因而一直得到检察机关等反腐败职能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提倡。是署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从表面上看,是举报人举报时自行选择的落款方式,其主动权似乎在举报人自己。然而,由于举报对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的对抗性、斗争性和正义性本质,决定了这种选择方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政治生活和环境影响的表现。除了举报人的一些主观因素之外,客观环境中令举报人不敢署名、不愿署名、不能署名和不便署名的因素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重视为署名举报…  相似文献   

10.
法讯     
《法律与生活》2009,(14):5-5
6月22日,检察机关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部分省级检察院正式投入使用,其余省份将在年内陆续开通。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6月22日起正式更新网址为www.12309.cov.cn。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受理反映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和反映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  相似文献   

11.
举报线索的分析鉴别王振昌在反贪污贿赂斗争中,如何发挥举报工作的积极作用,除宣传群众举报外.首要的就是处理好举报线索。一、分析举报人的动机和目的,鉴别线索真伪凡是向检察机关举报的人,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分析举报人的动机和目的,对鉴别线索真伪起着至关重...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邑县纪委、监察局通过推行实名举报五项保障制度,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成案率。一是对实名举报两次反馈制度。首次反馈在收到举报件5天内,向举报人反馈承办机关及受理情况;第二次是在3个月内向举报人反馈举报问题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如在3个月内未办结的案件,应向举报人进行第三次反馈,征求其对查处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制度。对署实名举报件一周之内落实承办部门,并在时间安排、办案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三是实名举报奖励制度。经核查属实的实名举报,自处理完毕之日起5日内给予举…  相似文献   

13.
马铁兵 《内蒙古检察》2007,(6):57-58,60
检察机关案件线索统一管理,是指对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管理和对外监督的立案监督案件的控告和对法院的民事行政判决不服的申诉案件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公民向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举报,是法律给予公民的权利。对如何管理这些线索是一项十分严肃而重要的工作。检察机关只有管理好控告、申诉、举报案件线索,才能防止线索流失,有利于初查工作开展,切实保护好控告、申诉和举报人,才能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举报信是公民行使举报权,向侦查机关提供侦查线索的重要方式。作为案件的来源,它往往被直接装入卷宗。笔者认为,这种将举报信直接入卷的做法不妥。应当将举报内容摘录入卷。首先,这种做法不利于保护举报人。虽然举报人举报的动机多种多样,但要求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致因...  相似文献   

15.
举报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对行政机关处理举报设定相对固化的程序,并不创设查处和答复义务,行政机关的答复义务内在地隐含于其查处的职责.举报答复行为包括程序意义和实体意义两种,涵盖行政处理的答复为实体意义的答复.前者属于观念通知,后者系行政行为.程序意义的答复的可诉性在于程序权利受到侵犯;实体意义的答复的可诉性视自益性举报抑或公益性举报而定.在公益性举报,举报人与被举报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不存在利害关系.在自益性举报,行政机关如何履行答复义务对举报人利益产生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职务犯罪举报中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情形屡见不鲜,使得举报工作难以开展,导致整个社会实名举报行为的总体萎缩.因此,在职务犯罪的举报制度上急需更加完善,并应加强对举报人人身安全的保护,确立权利主义的保护观.本文通过对职务犯罪实名举报的简要概述,引出对职务犯罪实名举报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完善实名举报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组织内部的腐败因其隐蔽性而难以被发现,故内部举报制度在揭发组织内部的腐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究其历史来源,我国的检举揭发或举报(reporting)制度时间久远。故从内部举报的概念及行为模式着手,结合我国举报制度之特殊性,阐明内部举报行为应系举报行为的一种,但行使主体限于组织内部人员且仅限于对特定国家权力机构进行举报(对外举报)。并以我国现有举报制度的立法现状为根基,加之参考国外相关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应当系统区分内部举报人与一般举报人,对内部举报人进行单独保护。具体而言,即从明确内部举报的内容、提升对内部举报人的保护力度以及构建对内部举报人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内部举报人”制度。2023年12月29日,《刑法修正案(十二)》通过,为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提供了法律手段,进一步对国家反腐倡廉号召作出了回应。内部举报制度亦亟待作出相应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治理腐败,净化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主要来自群众举报,但因惧怕打击报复等原因,举报人多不署实名,匿名举报现象相当普遍。大量的匿名举报,给检察机关查案带来极大不便,检察机关无法通过找举报人核实案件细节而使不少案件线索不能成案。   在我院,匿名举报数量偏多也一度是反贪侦查人员头痛的问题。但近年来情况有三大改观,一是受理的举报线索数量增多,二是署名举报所占比例增大,三是根据群众举报查案成功率提高。今年 1- 6月,我院受理群众举报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线索 195件,其中署名举报 105件,占线索总数的 53. 8%,…  相似文献   

19.
办造字犤2004犦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加强对造林质量举报的管理,规范举报受理行为,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并依法追究造林质量事故责任,我办制定了《造林质量举报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上报我局植树造林司。电话:010—84238100传真:010—84238592E—MAIL:zljcb@126.com附件:造林质量举报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二00四年七月二日附件:造林质量举报工作管理的…  相似文献   

20.
将举报答复行为纳入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对于保障公民的举报权十分必要。但前提是必须从理论上明确举报答复行为的法律属性。通过对行政法律行为相关理论的考察并结合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可见举报答复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这就意味着,举报人对举报答复行为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