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政治效果上可以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法律效果上可以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在社会效果上落实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但是,构建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在理论上各方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内涵有不同解读,在实践中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构造也不同,在程序方面被执行人信用修复缺乏可操作性。对此,应科学界定信用修复机制的内涵,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和信用修复机制的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2.
由于市场机制在行业信用管理中的作用,使得诚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具有了特殊作用。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诚信激励机制与失信惩罚机制可以将市场经济打造成信用经济。本文基于诚信机制的运行原理和诚信机制形成的基本条件,提出对失信行为的最优惩罚量化区间,其经济含义是“诚信经营有利可图,欺骗行为并不合算”,并从诚信激励机制、失信惩罚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以及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各地政务诚信建设虽已迈开步伐,但对诚信与信用仍存在法理上的深层次误解,政务诚信建设与依法治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间的矛盾与纠结关系也日益突出。以政务诚信治理政府失信行为的思路不仅违背了信用的本质,混淆了违法与失信的关系,并且使得政府介入市场信用体系过大,无法反映并实际制约政府信用本身。鉴于此,为更好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发挥信用治理的功效,建议从主体要素、意思要素、内容要素、结果要素四要素出发,重新界定政府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4.
区域信用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主要作用于融资约束、创业投资、经济效率和生态经济等方面。然而,当前区域信用环境治理面临着示范性主体失信行为屡有发生、失信惩戒法治化程度不够、区域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存在短板、子区域信用环境监控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当采取强化信用政府建设、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培育和践行优秀区域信用文化、健全区域信用激励和监控机制等措施以优化区域信用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失信惩戒措施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一种主要基于公权力的新型社会治理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中央各部门、各地方纷纷出台失信惩戒措施,意欲在全社会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然而在失信惩戒措施层出不穷的同时,也存在着泛化与滥用的趋势,这也使得失信惩戒措施饱受质疑。基于此,我们应当以法律保留原则作为形式标准,平等原则和比例原则作为实质标准来对失信惩戒措施乃至社会信用立法进行合宪性检视,由此发掘出部分地方立法主体越权进行信用立法以及部分惩戒措施对公民基本权利造成不当限制这两大问题,最终尝试构建失信惩戒措施的合宪性控制路径,即从严限制信用地方立法位阶、平衡信用立法的价值取向、澄清行政性失信惩戒措施的性质,并以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来对失信惩戒措施的设定与实施环节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33号指导意见的"规范目的 "和例示严重失信行为的属性与内容,可以发现其他严重失信行为应当具备目的 标准、属性标准、形式标准."社会信用法"出台前,各级别规范设列的其他严重失信行为不可与33号指导意见相抵触."社会信用法"出台后,依照法律保留原则,其他严重失信行为可以由法律、法规加以设列.相较于例示严重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7.
诚信机制是社会化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完善的诚信机制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制约诚信机制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源于恶化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本身。建立诚信机制必须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在信用行业、机构和信用主体之间形成完备的信用管理、评价、交易和奖惩机制 ,核心是要形成市场主体的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产生社会性信用危机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矫治信用缺失,构建信用社会的方法和思路。主要有: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惩违法失信行为;政府要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信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居主导地位,对整个社会信用建设起到辐射、引领作用。社会公众对政府信用期望很高,一旦政府信用发生问题,政府公信力会降低,行政管理的效能会丧失。基于政府信用的重要性,本文从政府信用的理论基础入手,对政府失信行为进行检视、透析,进而提出政府信用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保险市场的信用环境直接关系到保险业的长远发展,信用作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着保险主体的利益得失。针对目前保险市场信用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保险主体失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用管理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问题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政府信用以政治民主为基础,其目的是保护民众,获得人民的满意和认同。建立高效的政府信用管理,构建完善的政府信用管理体系,须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失信惩罚机制,以及对政府失信造成的损害进行救济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信用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高校信用文化建设遭遇诸如传统信用文化引导力"现代性危机"、失信文化蔓延、信用制度乏力、信用环境建设羸弱等现实困境。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根本上破解高校信用文化缺失问题,既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信用文化建设、强化高校信用教育、营造良好的高校信用文化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又要从构建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校园信用文化体系入手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资源,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信用不足尤其是企业失信问题却由来已久,并愈演愈烈.信用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点略性和决定性的重大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企业信用的现状、失信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社会无诚信不稳,市场无诚信就难以健康稳定发展。目前中国的信用危机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得地步。所以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本,加强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整治社会信用,需从多方面努力,才能奏效,企业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企业失信是当前最突出的信用危机,同时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企业的失信、违信、甚至践踏信用,至使全国三角债举高不下。一些企业把改制、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15.
信用特别是政府信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失信行为和现象,与政府的失信行为及政府对信用管理的缺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尽快构建和完善政府信用对于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构建诚信社会,首先要求政府做到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使社会关系处于稳定状态。在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应当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信用取向、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实际信用行为的表现对整个社会信用建设发挥导向作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既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又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失信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从加强政府信用道德建设、重塑政府角色、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信用政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发文,要求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记入档案,作为公务员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根据近日发布的《河南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相对不起诉、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产生的信息将纳入政务失信记录。政务失信记录由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失衡状况,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之一。我国信用失衡原因有体制性障碍、利益驱动、缺少资信评估机构、失信惩罚机制等,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构建信用延边,要倡导信用建设,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塑造诚信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主体的守信意识,也有利于惩戒失信行为和经济犯罪行为,有利于经侦部门提高发现经济犯罪的能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的基础工作之一,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促进经侦基础工作的角度,就我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出明确信用信息征集范围、设立适格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加强经侦与信用信息管理机构间协作机制、强化经侦民警的数据库使用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