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方各派企业理论 ,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企业与不确定性的联系。在分析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文章将企业进一步概括为吸收、消化不确定性的“装置”。剩余控制权是企业“自觉力量”的灵魂 ;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制度安排则是企业承担不确定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经济转轨时期相关制度安排不当和制度短缺,总的说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缺乏有效的经营者选择机制(1)从现代企业理论来看,经营者选择机制是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来实现的。在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应该是对称的,即承担风险的人应该有控制权;反之,拥有控制权的人则应该承担风险。但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力,国资局手中掌握控制权,但却…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实体法既调整公共增量利益关系,又调整私人增量利益关系,因而经济法的程序法包括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两方面的内容。经济法实体权利的可诉讼性则来源于其所确立的权利模式能否有效保障人们的剩余博弈权而使社会不断走向安全、公平、发展的方向。剩余博弈权具体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是劳动力权力的经济法权利转换模式,它在企业、市场、国家等经济治理机制中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中私人所有权和剩余利润占有权的缺失,使得产权论的主张并不能在非营利组织中变成现实,而超产权论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观点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提高是有意义的。外部管理者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使得管理者为继续获得控制权收益、建立良好的信誉、得到基于心理契约的报酬而不断努力。从而使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得到提高。然而,在非营利组织聘选机制不完善、绩效考核和报酬体系不健全及外部管理者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超产权论也会随之而失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政府、NGO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局面,但囿于"市场–政府"范式,在彼此合作关系的制度安排中,尚未处理好逐利动机与公益目标的关系,也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路径的正确选择。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私伙伴关系(PPP)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私合作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契约治理公私合作关系的重点与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地方官员渐渐出现了与以往"晋升锦标赛"建功作为不同的避责行为。行政决策领域中地方官员的决策避责呈现出隐蔽决策议程、偷换决策主体、空转决策程序、转变决策形态、自设决策责任等不同类型。从剩余控制权理论视角看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与目标替代、考核控制与任务冲突、职责同构与层层加码三个维度的内在矛盾性基于下级政府的剩余控制权而不断加剧。控制剩余控制权是治理地方官员决策避责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准确界定剩余控制权的边界,完善决策程序和规范决策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7.
职工持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而要首先承认劳动力要素对实现利润作出的贡献,进而要实现劳动力所有者(全体职工)都能获得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不仅是企业的制度安排,而且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和前途。二次大战后,美国的路易斯·凯尔索在《资本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的企业契约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企业契约到底是什么,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该理论的局限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周其仁提出了企业契约的观点。根据企业契约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企业治理契约与管理契约。基于企业契约理论及建立在其上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局限性,公司治理不仅要解决"代理问题",更要解决"企业家问题",进而改进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不合理: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拥有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而企业内部劳动者(劳动力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和地位未得到应有体现。由此造成国家和企业局部利益的冲突和企业运行机制的低效率。由于上述产权安排与公有制希望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本来目的是相矛盾的。因此,转轨时期企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是否应该承认劳动力产权所有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如何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与重构建立一种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基本原…  相似文献   

10.
从契约的角度对财政预算进行分析,财政预算本质是一种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第三方的不可证实性等原因,导致财政预算契约存在不完全性,并导致我国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的低效使用。要从根本上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必须从制度层面重新设计财政预算契约机制,消除财政预算契约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组合,在契约关系中,物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作为委托人存在,而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作为代理者存在的,并得出“资本雇佣劳动”的结论。本文将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尝试性的界定为权益性人力资本和债务性人力资本两类。随后,对这两种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属性、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企业契约关系中的新的看法。认为,企业产权的最终逻辑结果是企业契约中的权益性要素合在一起雇佣了债务性要素。  相似文献   

12.
股票期权     
《瞭望》2001,(41)
股票期权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大型上市公司的高层经理进行激励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在我国,有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股票期权制度的试点探索。股票期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这一激励机制之所以必要,则源于现代大企业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出资人)与人力资本——即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提供者(企业家)职能的分离以及由此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激励机制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代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让经理人员也成为未来股东,赋予其剩余索取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产生的矛盾,使经理的目标函数与股东的目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人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利用人际关系发展经贸网络 ,是华人企业一贯的经营手法。通过对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进行经济学分析后 ,可以看得更清楚 ,这种非正式契约是以人际信任为支撑的 ,非常有利于华人企业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交易效率。但是 ,它对降低交易费用的潜力又是有限的 ,不能支撑庞大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内部人控制”的涵义人手,分析“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机制及其后果──—国有资产流失,并提出控制“内部人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和建议。一、“内部人控制”的涵义“内部人”是指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包括经营管理者和生产工人。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由于企业外部人员(如所有者、债权人等)监督不力或难以监督(信息不对等、不确定性),企业的内部人事实上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它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日本学者青木昌彦于1994年8月在“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论文:(对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裁员是很多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裁员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人岗匹配,为企业建立一个充满竞争的氛围。但裁员也会引起幸存者综合症在工作方面具体表现为工作不安全感增强,工作满意度降低以及工作积极性双向变化;在组织方面裁员会影响幸存者的组织信任感,组织承诺和心理契约。裁员的这些消极影响对企业有很大的负作用,足以引起企业的重视。主要讨论裁员如何引起心理契约的破坏及员工帮助计划在修补心理契约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永杰 《学理论》2012,(29):115-116
经销商和企业就是现实中的一对矛盾体,寻求渠道控制权是他们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之一。企业避免经销商"反控"的应对策略是:强化市场管理,减少企业对经销过度依赖;增加经销商转移成本;减小经销商对其他品牌的期望收益;减小企业客户流失的损失,分散风险;改变经销商与企业的关系,形成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战略联盟是指导当前企业从事战略管理活动的最新思想,而“跨国战略联盟”则是指企业通过有选择地与国外竞争对手或产品供应商、经销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互换控制权和市场进入机会,来共担风险,共享资本、信息、技术和利润的企业合作形式创新。中国企业在全方位面对全球市场的情况下,应积极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尽快制定出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形成以己为主的“利益同心圈”和跨国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8.
正我真心为全球事务的现状感到忧虑。当下,难民纷纷涌入欧洲,显现出北非和中东当前政治经济上的紧张状态。但难民问题并不是孤立事件,全球各地还有很多其他冲突正在发酵中,导致近600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层面同样有担忧。美国加息、中国经济放缓,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也使得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更大。情况可能变得更糟,但我们也不应该遗忘好的一面。我们刚  相似文献   

19.
在合资企业里,外资对企业的控制一直主要采取组织控制、知识控制、管理控制等非股权控制模式。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通过“独资化”运动来谋求企业控制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交易成本论和谈判论分析,外商在合资企业的独资化有其必然性。为此,在组建合资企业时,中方不能仅着眼于控股,更要在知识、管理和组织等方面加强控制,以获得实质性的控制权;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视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真实命题及中国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治理结构的真实命题包括多重涵义:回应"冲突和多元利益"的治理需要,建构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组织属性和委托代理关系特点的决策权结构;大学自身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办学利益主体,其"组织剩余"是由社会利益来决定的公共价值,每一种利益相关者都不应单独地对大学行使控制权;大学治理结构是比管理结构更为基础的制度结构,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大学决策过程与社会权利主体的合理联系,实现社会价值平衡。大学治理结构的中国语境是:办学体制的变化为政府与高校建立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契约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大学决策责任骤然加重、决策权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风险也随之出现;办学经费筹资结构的变化表明大学的社会基础日益广泛化,其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属性正从模糊走向清晰。我国大学已跨越前治理时期,但向治理阶段迈进必须依靠上层政治权威的推动,才可能突破"制度锁定状态",破解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