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琢磨,顾名思义就是精心思索。提倡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也就是希望我们的同志多琢磨工作,实实在在干事,少琢磨人,不拨弄事非,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党的事业上去,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却存在这么两种人:一种是专门琢磨事,实实在在干事的人,另一种是专门琢磨人,混事、不干事的人。前者要好好干事,后者却偏偏想方设法不让他好好干事,这就有了矛盾。矛盾既然存在,斗争也就难免。有斗争,当然也就有胜负之分,按照“邪不压正”的常理,干事的人应当是胜者,但让人不无遗憾的是,那些干事的人却经常败在专门琢磨干事的人手里,这种现象常常见诸报端。就拿发生在去年的两例来说吧,一  相似文献   

2.
书讯     
有两种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人是一心要做大事,却不愿或不屑于从小处着手,什么事都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结果空怀理想,终究无成。另外一种人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一个人可谓大名鼎鼎。他只有初中学历,却当上了硕士研究生的师傅;他是一名普通的采油技师,却革新成功了80多项采油技术,并有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一名基层石油工人,却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4.
田开镒 《湘潮》2005,(7):36-39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仍还活着。活着的人死了,死去的是灵魂;死了的人活着,活着的是精神。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田奇镌就是这样一位辞世多年、却将献身地质科研事业的精神长留人间的科学家。田奇镌院士是我国地质界的杰出代表之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我国地  相似文献   

5.
方子 《前线》2020,(10)
正"平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一个人喜欢说话,却不能够不分场合,每到一处都高谈阔论,习惯与情境需要平衡。一个人特别喜欢自由,却不应该吃了饭不洗碗,出了汗不洗澡,性情与正当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平衡。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认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和损失,而我却觉得受苦其实是一种获得、领悟与生命的再造。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免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免不了骄奢傲慢,崇尚浮华。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精进。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能  相似文献   

7.
理智的人生     
燕秦 《湘潮》2013,(5):1-1
有的人在幸福里头.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在幸福外头,却苦中觅乐,自娱自乐,自得其乐。有的人在寂寞里头,却甘于寂寞,把寂寞当成一种享受;有的人在寂寞外头,却生怕寂寞时刻准备与寂寞作战,逃离寂寞。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要吃饭,但吃法不同。著名作家柳青写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为集体买稻种,吃着自带的烧饼,就着5分钱一碗的面汤,也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一顿饭一头牛”,却吃得味同嚼蜡。人人都要待客,但待法各异。有的清茶一杯叫客人流连忘返,有的虽是“满汉全席”却叫人败兴而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好客。但中国人待客讲究的是礼貌、热情、真诚。有的人却未能理解这一点。有农民朋友向笔者反映他们村里的情况:上面来了人,村干部总是领着客人跑上数里路,到街上或镇上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清晨,都要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每一天,都要用心、用情、用力。熟悉董钢的人都知道,他有两样改不掉:一个是饭不应时,一个是执拗劲儿。他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却带着方便面调查督导;他外表温和洒脱,骨子里却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拗。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观     
孔子是丧家狗?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为了讲课,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想到的题目是:丧家狗——我读《论语》。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  相似文献   

11.
《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先知摩西带领寄居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寻找心中理想的城市之门。物质与精神的食粮都不可或缺,城市是人居住的。它的空气中需要流淌一种关怀一种人生活的习惯,一种适于人的妥帖。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开启人的  相似文献   

12.
懒惰无成     
懒惰,是落后的根本;懒惰,是失败的原由;懒惰的人是永远的堕落者,看不到前进的脚步;懒惰的人是井底之蛙,看不到天有多宽地有多广。 有的时候,眼前是精彩的,但心里却空荡荡;有的时候,眼前是一片荒废,但心里却满载希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演奏着不一样的人生。也许,愿望是人们一生的实践,也是活着的支柱。不少人因为它而风风光光地踏过了希望的原野,也有不少人因为它而追逐着成功的的脚印,虽然还在半坡中。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聪明的人都知道勤能补拙。起跑线上,他们往往会7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各行业逐渐从粗放型向技术型过渡的今天,有这样一群人常年在施工工地工作,虽然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楼房、铁路的修建过程,却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旁人只是把他们看作普通农民工,却不知道他们的身份是一线技术工人。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呢?春节将至,本刊记者来到工地,和他们面对面接触。  相似文献   

14.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一部分人对抓政治工作的人总持有一种偏见;总认为搞思想政治宣传的人都是些耍嘴皮子的,没有实干精神,成不了“大气候”。而六团宣传科科长步兴旺却用他在基层工作的实际行动,用他在基层取得的成绩,回答了政工人员“成不了大气候”的说法。 步兴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男子。然而,就是这位普通的男子,却在被前苏联专家断定为鬼不下蛋的碱窝里,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歌:在四年的时间里,把  相似文献   

15.
吴树德 《前线》2014,(6):118-118
<正>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大意是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经纶却像一无所有一样,别人冒犯自己也不计较。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曾子的这位朋友,就是"大智若愚"的颜回。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如果把什么东西都看得过重,都想得到,不想失去,结果只能给自己造成不应有的负担,到头来,得到的不会多,失去的却可能不少。生活中的这种道理,知道的人并不少,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尤其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却有不少人不能正确对待,总想多得到一些,不想失去一点点  相似文献   

17.
《党建文汇》2021,(1):60-60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漠视者心中尽荒芜。”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雅量。不懂欣赏他人的人,抱有的只是自己的偏见;而一个善于欣赏他人的人,却能以自己的胸襟和气度,收获无数人的钦佩。甚至不经意间的一句欣赏的话,能让一个人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好坏取决于后天受教育的程度。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  相似文献   

19.
走上街头,曾经是顾客络绎不绝红火兴旺的书店,如今却被餐馆、美容店、歌舞厅挤在一边;曾经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神圣殿堂,如今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冷冷清清,倍受冷遇,远没了往日的风采,往日的辉煌,有的只是无奈和尴尬。目睹此情此景,让人心头别有一种滋味。曾几何时,书店做为传输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王波 《实事求是》2010,(4):98-100
美感,是对人的主观需求已知有价值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人认为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美;人认为与自己的需求没有关系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不会使人感觉到美;人认为对自己的需求会造成某种损害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丑。主观感觉是以观念形态为根据的。不同的人,观念形态有所不同,且观念形态又总是在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感觉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感觉不美,曾经感觉美的事物现在却感觉不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