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东亚政策进行大调整,出台了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东亚由此出现原生性地区多边主义与美国东亚多边主义并行发展的局面.内容上,美国的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是在新形势下对其原有双边主义东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其在实践中表现为:将双边同盟关系合并或扩展成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各种三边合作机制,在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各行为体建立或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小多边合作机制,以及选择通过成员资格具有开放性的“东亚峰会”机制加入东亚一体化.实质上,这一新政策与双边主义东亚政策一样是美国用以维持其东亚领导地位的工具.尽管美国的加入使东亚一体化的力量格局趋于平衡,但其带有很强的应对中国实力上升的色彩和将东亚一体化消解人亚太地区一体化中的意图,使东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可能结构,从而展望在不同的结构下东亚一体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意识的内涵包括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利益观念.东亚意识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性"的认同和东亚意识的社会化.未来东亚社会秩序的构建根本上取决于东亚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东亚认同还处于萌芽状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清算意识"还很缺乏,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将在东亚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见,东亚意识的社会化将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新的东亚社会秩序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一个高度认同,以中日关系、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的东亚社会秩序将会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因此,东亚国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权力转移理论加以扩展,区分实力与政治权力,并探讨了全球层级体系和区域层级体系并存的情形。借助这一扩展的权力转移理论框架,本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的实力格局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中日对东亚政治权力格局态度的变迁,以及前两项对中日关系和东亚区域稳定的影响,并讨论了美国面对中国崛起而采取的对日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崛起所导致的中日两国间的权力转移有利于东亚稳定,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东亚区域层级体系的态度逐渐由满意转变为不满意,给东亚稳定带来不确定性。本文指出,中国在全面推进与日本的战略互惠关系时,不应在日本"入常"、领土主权等争议上轻易妥协,而应承担起东亚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尽可能避免在美国的认知中成为挑战者。  相似文献   

5.
当前东亚经济合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有两个明显态势对于地区稳定和发展会带来长远影响,一是美国携TPP重返亚洲,试图主导东亚事务;二是东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越来越深,然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对中国的疑虑也越来越深.对中国而言,这两大态势涉及了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中美关系和与周边国家关系,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加敏感和复杂,在战略上亦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权竞争问题以及区域内部由于利益分歧和战略信任缺失而可能导致的外溢效应给东亚地区的区域稳定带来不确定消极因素.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其在东亚地区的战略选择.中国在东亚合作事务上的战略选择应当注意,引导中美从“战略竞争”走向“战略协调”;在深化经济领域的功能性合作的同时,注重建立与东亚主要国家的战略对话,提升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6.
夏立平 《当代亚太》2005,20(6):17-24
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表现为东南亚次区域主义的发展.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其特点包括:区域主义由东南亚发展到整个东亚;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同时发展;开放性与板块性并存;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与中、日逐渐愿意承担更多义务同在;开始构建东亚认同的进程等.东亚区域主义发展将使中日两国可以更多地在区域合作框架内处理相互关系,以开放的区域主义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在东亚形成"反独促统"的区域框架.  相似文献   

7.
一东亚论的文理“东亚论”视韩半岛为重要一环,其出发点是把东亚作为一个分析单位或者一个思维单位。①为什么要把传统的一国的单位扩大为一个区域呢?这是为了和平解决韩半岛的问题,谋求这个区域的长久安宁。韩国战争(1950~1953)以后,美国以日本为中心把南韩、台湾、南越连接起来构筑了东亚反共包围网。韩半岛的南北分界线也是这个网的一个结合点。以此线为界,北方三角同盟(朝、中、苏)和南方三角同盟(韩、美、日)形成势不两立的对立局势。但随着越南的统一(1975)、美国与中国的和解(1979),东亚的意识形态同盟关系开始进入解体阶段。苏联最…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美国与东亚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及东盟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东亚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大国的关系。作者认为,中美关系肯定是未来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关系。中国的崛起促使创立东亚地区机制成为必要。多边合作是解决和克服双边低效的最直接的战略,因此,创立东亚共同体的想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胜湘 《当代亚太》2007,18(10):18-27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大国,中日关系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理论上来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三种状态:对抗关系、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东亚也会相应建构为三种不同的状态:互为敌人的对抗状态、互为对手的竞争状态和互为伙伴的合作状态.由于未来中日之间占主导地位的是竞争关系,东亚安全的主流是竞争结构,只有在竞争中加强中日合作,减少对抗,东亚才有可能摆脱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冷战结束后,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与地区政治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变化。美苏相互对抗的两极体制逐渐消失,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对日本的影响力构成严峻挑战;与东南亚区域主义的有所上升形成鲜明对照,东北亚主要国家民族主义持续高涨。上述调整和变化,使日本逐步走上疏华、厌华甚至反华、制华的道路,最终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与恶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东亚正在发生着民主的危机"这一观点进行了剖析.本文首先指出,广义上的民主包含着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是相互联系又是有所区别的.东亚的危机尽管也有政治体制上的问题,但主要的还是治理方式不能适应民主的体制.其次,本文对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确定了东亚现阶段民主进程的历史定位,指出东亚当前的多元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还处于民主政治发展阶段的较低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李文 《当代亚太》2003,(1):11-16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东亚在经济上重新崛起,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在科技文化上由原来对西方单纯的学习、模仿甚至被动接纳开始走向自主创新.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因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全球化不再主要表现为"西化",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单方面对东亚产生巨大压力和影响的时代全面走向终结,全球化进程开始更多地呈现出东西方双向平等互动和均衡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东亚跨世纪的巨变与重新崛起--东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前言,对东亚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东亚发展的理论问题、发展的模式与基本经验教训等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受外交部委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的东亚合作暨东亚思想库网络成立大会于 9月 2 9日至 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以及东盟秘书处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 ,代表中国政府表达了对东亚思想库网络成立的大力支持。与会学者对东亚合作进程和东亚思想库网络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在东亚合作进程方面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东亚合作进程虽然开始较晚 ,但已取得很大进展 ,并且得到包括美国…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contrast between Japan's emergence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n industrializing nation and China's continued relative stag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constitutes a puzzle that has provoked many attempts at solution. To heighten the sense of paradox, a number of observers have echoed the view of the late Alexander Eckstein that

an informed observer appraising the pro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in Asia from the vantage point of 1840 might well have picked China—rather than Japan—as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 China was a vast empire more populous than Japan, much better endowed with mineral resources and large internal markets. Even in term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China might have appeared to be in the better position [etc.]  相似文献   

20.
东亚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应该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以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为纽带形成的一个区域.具体范围应该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这8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的相似性上不管以任何标准划分都应该是东亚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