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埋藏物之发现,是动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之一,也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已为大陆法系各国民法所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1款明文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对上缴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但其内容过于简略,在司法实务中较难适用,且与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对埋藏物发现的规定大不相同,因而有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论侵占遗忘物、埋藏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占遗忘物、埋藏物是侵占罪的特殊类型.遗忘物是持有者因疏忽未带走而遗留在他人能有效管理之场所的财物;埋藏物是埋藏于地下属于他人所有而又不在任何人占有之下的财物.在我国,侵占遗忘物、埋藏物之外的脱离占有物不构成侵占罪.第三者非法取得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遗忘物、埋藏物的,也不构成侵占罪,但可能成立盗窃等财产罪.  相似文献   

3.
自97刑法设立侵占罪以来,理论界对该罪的行为对象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对遗忘物和埋藏物的理解,更是观点不一,本文借助民法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作为侵占罪行为对象的遗忘物和埋藏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认为本罪中所指的遗忘物与遗失物同义,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财物所有人非出于本意而丧失了控制的财物;而本罪中所指的埋藏物应指发现之时所有人明确的财物.  相似文献   

4.
《民法通则》关于发现埋藏物的规定过于简单,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将其完善。(1)规定埋藏物的定义;(2)对发现的构成要件采纯发现主义立法例;(3)发现埋藏物的法律后果宜采发现人有限取得所有权主义。  相似文献   

5.
6.
《法律科学》1998年第3期周少华同志《侵占埋藏物犯罪的若干问题探析》(以下称周文)后,深为作者严密的思维所折服。周文对侵占埋藏物构成犯罪提出的许多极具价值的论点对于准确把握侵占罪的罪与非罪界限很有意义。但周文对“埋藏物”的界定,笔者有不同看法。在此愿发表自己一孔之见,与周文商榷。刑法第270条第二款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该条第一款侵占罪处罚。周文认为这里的埋藏物是符合以下特征之物:“(1)须为动产;(2)须为埋藏之物,一般是指埋藏于土地中,但也不排除埋藏于…  相似文献   

7.
“揭开公司面纱“是法律鉴于有限责任原则导致的利益失衡而采取的救济手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制投资者与公司之间法律责任的牵连关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一原则对我国今后完善<公司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表述的犯罪概念内涵偏多、外延偏小,并没有很好揭示犯罪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甚至出现了“不认为犯罪是犯罪”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该文深入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并提出了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突出这三个特性,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促进邓小平理论进头脑,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工会要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有适应形势发展、适应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颁布的新《工会法》及以后山东省人大制定的“两个法规”,适应了当时我国、我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对于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却反映出了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滞后性,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工会法》及“两个法规”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1.
迈纳的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内涵丰富,但作为一种情怀,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等意识,二是宽容、兼收并蓄的胸怀.我们有必要在认识到其局限性的前提下,把握它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学观点出发,对王小波的作品《黄金时代》中显露出来的宁静美进行简述。王的作品虽写有关中国“文革”,却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而以独特的清凉冷冽的境界和氛围展现实在羞辱的性与爱情,以那种不动声色的佯谬推理、妙笔生花的细节,喻沉重于轻佻的议论来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反标、挂勾信”案件所反映出来的语言、文字、纸张、印刷等方面特点,综合利用文件检验技术手段,发现侦查线索,认定作案人。并针对此案的破获谈了几点有关侦破此类案件的工作着重点。  相似文献   

14.
平等、自由、公平、信用既是我国民法的四大支柱,也是我国加入“WTO”所要依据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在交易领域、投资领域、除某些特定的行业外的一切行业确立平等的国民待遇原则;要体现自由竞争,私法领域有一个如何解决好国家行政干预的问题;加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法、反政府补贴法等是体现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信用机制,对于我们建立真正健康的市场经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八荣八耻”所归纳的内容,是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的。从小到大,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我们常常被家长、老师和师友告诫和教育:要热爱祖国,要服务人民,要崇尚科学.要辛勤劳动.要团结互助……问题是,生长在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小到大又接受着这样的告诫和教育.为什么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还是会反复出现种种美丑颠倒,是非模糊,无视、违背甚至践踏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耻”、“辱”现象呢?  相似文献   

16.
“赫什是美国新闻界为数不多从事侦探性报道的记者”,西摩·赫什的朋友默里·瓦阿斯说。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其实质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18.
从记者主持人,现场报道,纪实拍摄等向个方面分析了《焦点访谈》的栏目特色,并较详细地阐述了它在舆论监督与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沟通,舆论引导,平衡心态等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仲裁条有效性的最终决定权在人民法院,而不是仲裁委员会。如果某种仲裁机构地仲裁条款遥效力作出错误的裁定,可能并且应当导致仲裁载决的被撤消或执行被拒绝。《仲裁法》第58、63、70、71条中的“仲裁协议”。必然被理解为“有效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