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亦明 《政府法制》2014,(23):8-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
余锋 《法制与社会》2012,(29):231-232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课程中进行“读写议”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此模式主要通过学生在读书、写作和讨论等三项内容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多数同监犯人的眼中,牟其中就像是个星外来客,他在起初几年间,鲜与同室的其他人交流.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反思、读书、写作,每天的写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新闻影像 当下,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虎妈”毕胜男想送女儿茜茜到第一小学读书,因为第一小学是重点小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毕胜男不惜以推迟一年上学为代价.这一剧情在现实生活中虽不多见,但在一定意义上也属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宜都市陆城办事处社区服刑人员王某某.在自身经济生活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除了供自己的儿子读书外.还克服重重困难资助服刑人员曹某某的养女读书.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每一颗善良的心.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6.
康熙帝常言:"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明清两代皇帝,在登基之后,除处理政务、躬身祭祀之外,读书是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作为嗣君继位之前,曾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皇帝为其延请名师,并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但是,总的说来,清代皇帝出身满族,入主中原后,为统治全国,更需如饥似渴地学习.清代皇帝的读书好学,以康熙帝为最.  相似文献   

7.
精神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变革构成精神生活的背景.现代性在人的精神生活的突出表现是四重遭遇:现代性挑战与精神生活的异化、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消解的冲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元对立、物质富裕与精神贫困二律背反,而精神生活现代性遭遇的救赎良方是四个向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读书、思考、写作 ,三位一体 ,对读书人 (或扩而大之的学术人 )来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但这样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对生活在现代的读书人来说好像是一种久远的记忆。在现代社会 ,生活的节奏在不断加快 ,生活的进程经常被打断 ,我们几乎很难按照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和安排去生活。“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句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常用语 ,几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写照。宁静离我们越来越远 ,代替它的是越来越多的喧嚣。就在本作者写这篇文字时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多天。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我们这个本来就不太宁静…  相似文献   

9.
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将朱子的六条读书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读书计划,强调读书中的沉潜涵泳,其意在救“科举时文之弊”,又有强化正统思想的目的.科举考试使得士子读书期求速效,揣摩风气,将经典置之高阁,有识之士有科举兴古学废的忧虑.在不动摇科举制度的前提下,清代教育体系中有引导规范读书习业的倾向,《读书分年日程》被采用是其举措之一.该书在清代至少有28种刻本,它一方面标示清代教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反映科举时文弊病的严重.《读书分年日程》的刊刻和采用,与清代官方对“俗学”的抑制相应;又有对“百家”、“二氏”之学的排斥意图.读经典计算字数,清代士人屡屡论及,此法多与《读书分年日程》相伴而行,其目的将经典化整为零,以缓解习业者的畏难情绪,使之追求有根柢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张东明 《政府法制》2010,(22):24-24
朱德的一生可谓戎马倥偬,为党和军队建设费尽心血。然而,不论早年求学时期,还是到了耄耋之年,他都非常重视读书生活。如今,四川省南充市的南充二中(早年朱德求学的顺庆府新学堂)还留有"朱德读书室"。那么朱德的读书生活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1.
读书会使人心存畏惧。基于当今中国法学出版空前繁荣之表象与阅读缺失悲哀之实在,基于阅读对写作者思想训练之重要,基于笔记形式可以消解阅读与写作之隔膜,我刊经过筹划,从2006年第2期始开设“读书札记”栏目。本栏目的定位,与基于“学术的有限性”而必须严肃地评价或批判已有知识为基本手段的学术书评栏目不同,“读书札记”栏目是书写者对问题探讨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化,是对特定学术传统下学思的梳理,是严肃性学术批评和学术写作的准备,它体现的是阅读者对知识与书写的双重欲求。作为固定栏目,我们需要的读书札记应当符合:(1)阅读的文本是和“法”相关的书籍或文章。(2)读书札记自然不能脱离原书,否则便是自发议论。清晰理解文本并厘清作者的表达意思,这是本刊所要求的。(3)读书札记应能够反映阅读者本人的知识背景以及其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知识积累,并非完全对阅读文本的摘录。(4)机智优美的文风,清新明确的文字是我们希求的表达风格。既为读书札记,当是心灵的漫游,其文字可以生动一些,感性一些。本栏首篇读书札记刊登羽戈“平等与自由的冲撞———有关德沃金与麦金农的论争”,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谢文英 《方圆》2021,(8):70-73
这一天很巧——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著名诉讼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91岁生日。在先生的寓所,记者送上一束鲜花,向先生祝寿,表达由衷的敬意。下午的阳光很好,先生的书房里很暖。先生说,自己一生都在读书、写作,是读写的一生,也是追求“立言者”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他的父母都是企业主,家境相当富裕。而他偏偏选择了极其“寒碜”的生活。在学校读书连饭都吃不饱,他还一直坚持捐助两个山区孩子上学。在没有路费回家的情况下,他骑车跋涉百余里路。  相似文献   

14.
南下打工,母亲在花花世界意乱情迷 今年15岁的姚霞家住湖南省桃江,家中有爷爷、父母、弟弟共5人.家处偏远农村,生活困难.姚霞的母亲谭燕心灵手巧,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条,虽然生活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女儿姚霞从小就很懂事,放学后就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她读书很用功,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排在年级前三名,姚光明夫妇俩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巴金先生在第47届国际笔会大会上发表‘哦们为什么写作”的演讲,倡议世界各国的作家们回答“为什么我们写作”。巴金说,“每个作家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通过创作实践,追求真理,认识生活。为什么写作?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的答案。……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改革开放及中国法制重建,随着民主与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律师业恢复重建,并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蓬勃发展。短短二十年间,律师制度就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广大律师活跃在国家政治、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足,许多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民“精神增收”便成了很迫切的事。当前在农村,仍然存在一些赌博、封建迷信、违法犯罪等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业余时间精神生活匮乏所致。  相似文献   

17.
说“勤”     
为学须勤,人皆知之,为政治军经商均执之以勤,这是近年工余读书和生活阅历赐给我的收获之一,受金膳先生爱读《资治通鉴》的蛊惑,从2001年开始,已断断续续读了这部巨著的一半,并随手记下一些有趣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制度是诸多支持文学作品创作的机制之一。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得益于18世纪的政治语境,也从宗教改革的运动中获得支持。著作权制度之于写作的人而言,促进了作者的自主。经由确认灵感、原创性、天才等概念与书写者的联系,作者们得以与抄写员分开。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著作权获得了合法性的认知。这个发掘独创性、原创性等概念的过程是知识传播的结果,后者促进了读书市场的扩大。最终,作者可以依靠笔与纸而生活。  相似文献   

19.
河西 《检察风云》2023,(20):4-5
<正>茅盾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总结,是一种激励。一有时间,我就读书、写作,就像一个农民必须要去种田,必须把田地弄好一样,并不是说我写得有多快,只是我热爱写作,像农民热爱土地一样,每天去除草,每天去耕地,天长日久,就有积累了。最终要表达的是思想和情怀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相似文献   

20.
干部一定要加强读书。如果不加强读书,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要通过读书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