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先庆 《桂海论丛》2004,20(1):17-19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 ,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 ,一方面重视和支持农业 ,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一方面减轻、限制农民负担而使民不伤 ,赋税取之有度 ,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农民、农村窘境的科学认识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展开了自己关于农民组织化思想的两个维度:在党、政、军体制内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在党、政、军体制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一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这一思想也无不发挥其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革命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影响革命进程、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存在三方面的差异,即在农民阶级划分、农民运动地位、土地革命的重要性等方面认识的差异。差异存在的原因是由两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不同、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的不同、对中国革命特殊规律认识的不同这三方面决定的。本文通过对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比较,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要根据中国国情,重视农民问题,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理论月刊》2004,4(10):28-30
农民教育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结合中国农民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马列 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凡涛 《前沿》2012,(18):6-8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真正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的土地上培育和创造新文化的历程.这一时期毛泽东文化实践和文化思想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人,启蒙和组织农民,维护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的文化统一战线.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建党初期工人运动的高涨和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这在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实践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初步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的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由中农在农村中的阶级地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中国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团结中农的思想,对于动员和影响农村中的不同阶级、阶层参加革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必须激发社会的正能量,依靠群众的大多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必须根据实际的变化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通过允许社会积极分化保护农民各方面的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农民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将实现农民物质利益作为发动农民参加抗日战争的主要抓手,极力重视农民的民主政权建设与文化教育工作,带领农民英勇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农民观就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在新时代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处理“三农”问题以及培育新型农民从而推动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的理论建树。毛泽东是在中国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吸引下,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农民观的;毛泽东选择农村,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农民革命,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0.
韩静雅  李昶罕 《传承》2012,(24):6-7,29
毛泽东一生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民利益。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利益是毛泽东解决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为了实现中国农民的共同富裕的道路,毛泽东殚精竭虑,不断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毛泽东反复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要关心农民利益,保障农民利益,引导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认识农民问题,保障农民利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孔楠 《传承》2011,(21):4-5
毛泽东党建思想是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毛泽东在党的领导、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创造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党建理论。对毛泽东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加以研究,对于新时期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毛泽东的农民利益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 ,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大问题。毛泽东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负担 ,改善农民生活 ,同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占突出地位的应属经济思想。它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思想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的经济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观主要包括三个历史时期的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为小资产阶级包括城市和农村两种,它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基础。第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认识观,以为中国小资产阶级除仍包括农村与城市的两种外,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民主党派是小资产阶级的团体。第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观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此时,他以为知识分子在经历改造后,仍与工人、农民有着鲜明的区别,知识分子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资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很难区分,小资产阶级在经济范畴上属于资产阶级等。毛泽东对中国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观发展到最成熟时期应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党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十分丰富、精辟和深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办好党校是很有必要、很有教益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毛泽东总是从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亲自抓干部教育,抓党校教育.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建立新民学会,并以新民学会为基地,通过办文化书社,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湖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新民学会是孕育了湖南共产党小组的革命摇篮,也是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的滥觞.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潮中,共产党人主持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当时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亲自参与了农讲所的组织和教学工作.在第五届农讲所,毛泽东向学生介绍了湖南衡山等地区农民运动的经验,并讲授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第六届农讲所,毛泽东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并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还讲授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著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和梁漱溟在研究农民问题中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并身体力行地付之实践。他们在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农民运动的领导力量,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依据,解决农民问题的模式和方法等四个方面都既有相似的理念,更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的光辉典范与杰出代表。他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过程中,提出并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贡献,对于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科学地论证了群众路线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角度论证了群众路线的地位与作用。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总结了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的经验,作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这一极其艰巨复杂的问题,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体系。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毛泽东建党思想是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在毛泽东建党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它具有下列几个鲜明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君弟 《前沿》2011,(2):61-64
基于对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认识以及中国革命现实诉求的考量,毛泽东指出受敌人控制与影响力最弱的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在这一分析路径下,毛泽东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这种以农为本的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其阶级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成为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20.
1958年,人民公社席卷中国大陆,这实质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一场空想的实践。毛泽东之所以热衷于进行这一庞大的实验,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对他的侵润不无关系。从主观上讲,毛泽东是希望由此解决农民问题,建立人人平等的公正社会是他的奋斗目标,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促使公社狂潮突起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从思想史、人类社会史的角度来反观这一运动,不得不承认它是毛泽东的一次颇为悲壮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