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殚心力以报所知,一代长才出甘陇,处脂膏而不自润,千秋遗爱满邗江。此联系清代梁章钜撰写。梁章钜是清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所著《楹联丛话》对后世极有影响。居官亦清政廉明。此联是悼念—清官俞陶泉所撰。俞陶泉是由梁章钜举荐出仕,初到扬州时,府库并无积累,俞陶泉殚心竭力,整饬政经,第二年便使扬州有了殷实储备,但自己也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联语赞扬逝主为政清廉,德行高洁,竭心尽力,“处脂膏而不自润”,本是“一代长才”却不幸病故,但名垂后世,遗爱千秋。联语是颂扬之语,更是警世之句,值得今人借鉴。镜已澈则妍媸必鉴,衡已…  相似文献   

2.
全新明 《党课》2012,(15):106-107
“俗”者,粗俗、庸俗、卑俗也。俗气,指的是世俗间i一切恶浊之气息。古人有“十大俗气”之论,分别是: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三、遇美人企足观望;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而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必揭人短处。  相似文献   

3.
晓理 《党课》2011,(18):106-106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相似文献   

4.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5.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心中,书,就像一扇扇敞开的窗口,放眼望去,随处都是迷人的风景;书,恰似一层层蔓延的台阶,拾级而上,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书,又宛如一条幽静的山径,漫步其间,恍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境。书,就是清风,就是明月,能使人灵魂变得高贵脱俗,为人变得有品味和优雅。就像一首蒙古族民歌中唱的:鹰飞在天上,影子落在地上。一个人读书多少,终归会  相似文献   

7.
滕秀娥 《新湘评论》2013,(18):58-58
年前应朋友之邀有幸去了一趟丹麦。第二天,随朋友在他所居住的城市赫尔辛格的大街上闲逛,来到一扇大门前,朋友指着里面对我说:“你猜猜,这里是什么单位?”  相似文献   

8.
陈建华  傅小龙 《求实》2000,(1):46-48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它描述的是“天下为公”,“财产公有”,“选贤与能”,没有私有观念,以“博爱”支配人们思想,全体社会成员诚实无欺,各得其所,过着美满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正如两千多年前的《礼记·礼运篇》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这种思想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家有高字     
奥秘 《党风与廉政》2002,(12):37-38
人说“家有卫字,一生不穷。”我说,家有高字,则更令人有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旷远之感。一日,与朋友专程到建群家拜访,各求得高兄的一幅墨宝。他给朋友写了“香草美人,金石文章”,给我的是:“立脚怕随流水转,高怀犹有故人知。”我专为这幅书法做了框,把它挂在客厅显眼的地方,每有闲暇,我便朝夕揣摩,多数时候是一笔一画地看,细细琢磨其神韵。一位朋友到我家来,见到此作,赞赏之后带着试探的口气对我说,高建群的字好不好求?我说,建群十分平易近人,他的兄弟朋友很多,凡是去他家的人,不论身份高低,他都同样热情对待。朋友若…  相似文献   

10.
时下,“段子”流行得很,它无时不在———朋友聚会、战友相逢、电话聊天、书信交往、网上交谈……;它无处不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茶楼酒店、商场球场、情场官场……。它似乎成为酒桌上一道“必点菜”,牌桌上一张“必打牌”,交往中一曲“抒情调”。同事之间讲,上下之间讲,军地之间讲,异地之间讲,甚至男女之间也讲。所谓“段子”,就是指那种逗人开心、骂人过瘾、探人隐私的“笑话”;那种新鲜离奇、无中生有、庸俗不堪、包罗万象的“故事”。其中多数恶意中伤,粗陋无比,“荤”多“素”少,特别是某些“政治段子”,更是低…  相似文献   

11.
郭庆晨 《党课》2008,(4):124-125
和朋友一起闲聊,不经意间谈起了领早干部的以身作则。朋友是一位大机关的干部,大概是因为对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示范”作用颇不“感冒”,因此举起例子来就像是信手拈来:有的领导干部,穿必名牌,非千元以上名牌绝不上身,所以,所逛商店也都是名店、大店;有的领导干部,出门就向机关要车坐,不论是办公事还是办私事,甚至连去泡脚屋、美容院都得公车接送;  相似文献   

12.
张培元 《廉政瞭望》2005,(12):44-45
近翻古籍,看到《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汉安帝时,苏章当了冀州刺史,他有个老朋友时任清河太守。在巡察中,苏章发现这位朋友严重贪赃枉法,于是令其手下备了一桌酒席,两人共叙平生友谊,十分高兴。这位太守更是喜不自禁地说:“人皆有一个天,我独有两个天!”苏章听了立即言明:“今昔与故人饮者,私思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敝人只有一个天。”果然,苏章便将这位自称有“两个天”的太守依法治罪,从此,也就“州境肃然”。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廉政瞭望》2008,(9):60-60
以今人的眼光看,汉时的酷吏行政、酷吏司法,杀人太多太滥,但他们不畏强权,对敢于违法乱纪的人:特别是对豪门贵族、强势人物敢出狠手,自己又操守廉洁,不贪不占,严于律己,“酷”之对贪官污吏,倒让民众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4.
小暑说热     
七月,节气进入小暑、大暑,到了一年最炎热的季节。“赤日炎炎似火烧”,“王孙公于把扇摇”。在王孙公子把扇摇的时候,农夫却要冒着暑热锄禾。因为这正是庄稼茁壮生长、成熟的关键时候,农夫不在这时锄草耘苗,庄稼就长不好。三伏不热,五谷难熟。热是庄稼生长、成熟的必要条件。越热,庄稼获得的热量越多,就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积蓄  相似文献   

15.
“惯例”是个好东西。这是我的一位在官场颇为得意的朋友闲侃时无意告诉给我的。 我们知道,所谓“惯例”指的是业已成为习惯的一些老规矩.本是属于“改革”要“改”、要“革”的对象,何以在“深化改革”倡导了多年的今天,竟依然以“好东西”受到宠爱呢?既是受宠的“好东西”,我想大概必有其究竟。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到底“好”在何处?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08,(2):58-61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话道出了天下才子的心声.“才”与“财”孰轻孰重?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才”与“财”,如何待之?以“财”养“才”,以“财”滋“才”,以“才”为根,以“才”为本。以“财”助“才”!  相似文献   

17.
《开开的门》是新蕾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一部以成长为主题,表现童年探寻与回归的幻想小说。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书中讲述了小男孩开开在偶然中进入了一扇“神秘的门”,在这扇门内,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美丽奇妙的世界,领悟了“心中的眼睛”的真谛,伴随着这扇“开开的门”,开开不断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18.
王群 《前线》2013,(7):70-71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对党员的教育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既要靠个人自觉,更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更要靠常抓不懈;既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刘吉同 《唯实》2014,(10):95-95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宪宗还算为"一代明君"。然而,"明君"也难克服人性的弱点,他一度数出游猎,荒怠朝政。此事引起一位叫柳公绰的新任吏部郎中的不满,他仿医生劝说患者的口吻,写下《太医箴》上奏,讽谏皇帝要"改邪归正"。文中不乏辛辣之词,"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即"上天定寒暑,从不私于人",故人要遵守生活的规律;“饮食资身,过则生患”,即“饮食滋养身体,过度享受必然生病”,故人要自我节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即“有病才考虑去治,远不如在生病之前预防”,故人要防微杜渐,不要养痈遗患酿成沉疴。  相似文献   

20.
“虚其心,实其腹”,是老子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千古名言。老子讲的“虚其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内心物我两忘,虚旷无垠,能容得下江河湖海,容得下崇山峻岭,容得下天地宇宙。而“实其腹”呢,则指的是在“虚其心”状态下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可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实是以虚为前提为条件的。虚,是一种状态;实,是一种结果。“虚”到极处,方可“实”到好处。虚与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