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2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整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分两年实施,同时也要求各地在城市包括县城和重点镇周边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元年,广西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设新农村”观念深入民心,南宁市邕宁区、武鸣县的农民对“新农村”这个名词已经不再陌生。自从2006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广西将用两年时间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连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他们的身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载体,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导向”,而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则应向深度拓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必须强化“三个导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应切实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农村,大力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此,必…  相似文献   

4.
2月27日,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动员大会召开,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此启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时间为2年。我区各地也将在城市包括县城和重点镇周边选择一个或几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担负着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广西实际、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的重任。突出抓好“四基”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了我区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四基”建设:一是基础产业建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基本素质建设;四是基本保障建设。具体地讲,就是要把实现粮食增…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东台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建设,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农民道德评议、“三户”创评、“十佳文明新事”评选、204国道文明带创建等在全国、全省产生广泛影响的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6.
吴芳  齐美东 《新东方》2008,(5):18-23
2000年9月以来,海南省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其目的是,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经七年的实践探索,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从一个全新的概念转变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农村“品牌”,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相似文献   

7.
何雁 《今日海南》2006,(3):10-13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至今,“新农村”已成为热点词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中央“一号文件”,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更加明确。特别是全国“两会”已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愿上升为国家意志,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清晰思路和坚定信心。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我省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海南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两会”聚焦这个热点话题之时,本刊“主题策划”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我们尤其将视角放在了文明生态村建设——这一我省首创的、得到中央各级领导肯定的海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创建载体上。在这组策划里,我们回顾了我省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历程和成果;解剖“麻雀”,通过讲述一个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个案——昌文村的变迁,来展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对于今后如何深化文明生态村建设,记者走访了我省有关专家学者,让他们放谈开讲,热论我省文明生态村和新农村建设。期冀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广大读者展现一幅海南新农村建设的美丽蓝图。  相似文献   

8.
2007年来,江苏省启东市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广泛开展“奉献农民、带动农村”万人联创共建新农村活动的基础上,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全面组织开展“达小康·和谐新风东疆行”——“六倡六建”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创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推进了城市文明向乡村的辐射和延伸,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明和谐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2006年党中央又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三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实施了"一村一品"推进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明家园创建工程等,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目前,仍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06,(8):12-13
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中共江阴市委高度重视华西村的示范导向作用,连年开展主题突出、形式丰富的“学华西”活动,使之成为推进江阴“三个文明”建设的法宝。在全省、全国都在“学华西”的新热潮中,我们要加快江阴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06,(7):I0002-I0002
乐东具抱由镇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立了光明村、道日村等一批文明生态示范村,以带动全镇新农村的创建工作。先后组织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瓜莱10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宣传》2007,(5):13-13
2005年以来,竹山县委、县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立足山区农村实际,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思路,即以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为主体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和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两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主两翼”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初步改善了山区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村社会风气,而且使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品牌找到了新载体,得到进一步深化、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小龙 《当代广西》2007,(18):42-42
武鸣县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从2006年开始,武鸣县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真抓实十,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乡风文明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近年来,兖州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和谐、创建“三大工程”为抓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凸显了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乡风文明是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如果说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那么乡风文明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和思想道德基础.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持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瑞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赣州市文明委《关于开展“文明帮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开展文明帮建活动,通过创新四大机制,实现四个转变,文明帮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7个省级文明单位、23个赣州市级文明单位、80余个本市级文明单位全部与村组建立了“一帮一”关系,共为帮建村组投入建设资金100多万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沙湾县把“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全县264个村队组织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7,23(6):77-80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其中,“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和外在形象。乡风是否文明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乡风文明”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动内容之中。因此,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1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此,省委书记汪啸风提出,2006年要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扎实推进海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然,我们要把她当作“1号工程”。海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首创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第一大亮点。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海南近几年来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自2000年以来,全省…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6,(3):4-4
1999年,林毅夫提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并由此主张开展“新农村运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十一五”期间六项任务之首,指出新农村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统筹建设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