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王悦 《八桂侨刊》2017,(4):42-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进入一个特殊发展的时期。社会层面上,华人社团虽振兴发展却大而无当,社会资本内耗严重。广大华人对政治生活的关注也普遍下降,华人社会内部的横向网络难以发展。政治层面上,马华公会与华人社团之间缺乏有效的对话机制,再加上马华公会对华文教育等关键问题解决不力,使广大华人在政治支持上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处理,马华公会的政党领导也不断弱化。这使得社会资本存量本就低下的马来西亚出现明显的分离,华人社会在政治和社会层面的互动关系愈加恶化。  相似文献   

2.
杨帆 《八桂侨刊》2021,(3):44-50,59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悠久,在该国国民中所占的比重多达四分之一,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当地称为华族.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政坛同样有着重要地位.在引起马来西亚政坛"变天"的第14届大选中,华人政党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华公会和民主行动党作为马来西亚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大华人政党,二者在第14届大选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无论是日渐式微的马华公会,还是虽然在第14届大选中脱颖而出,但不满两年便再次成为反对党的民主行动党都面临着各自后续发展的难题.两政党在第14届大选后的发展走势揭示了华人政党所面临的党内、党外双重困境,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马华公会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政党,且为执政党之一,在抗争政府不合理政策,争取华人权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马来西亚"一党独大"政治格局的形成,马华在国阵联盟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其在争取华人权益上态度趋于中庸,令华社不满。自马华成立以来,其在争取华教权益上的表现是抗争与妥协并存,这种态度受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领导层的变化以及政党特性的多层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对殖民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的压制,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至今已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们是促进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南洋大学的创立、独立大学的申办为例,分析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华公会的成立离不开英殖民政府的支持,英国殖民政府与马华公会的合作便于英国殖民政府在马来亚进行平稳的政权交接;协商联络委员会有助于马华公会为英殖民政府对抗马共提供帮助;马华公会通过发行彩票给新村华人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打消了殖民政府及马来人对华人的不信任,这使得马来亚在独立前实现族群合作成为可能。但由于早期马华公会并未真正深入华社基层,加之其中央权威性明显不足,导致协商联络委员会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彩票的发行被殖民政府叫停,深刻反映了当时马来亚政治的多元族群路线与单元种族路线之争。最终,巫统主导的种族主义政治占了上风,拿督翁的多元族群路线破产,进而对此后马来西亚政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后,多种因素促使马来亚华人在政治上进一步本土化,这有利于华人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发端于19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以后,华文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1955年,全马来亚华校达1276所,拥有学生277454人,教员7606人,还建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人大学——南洋大学,华文教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1956年,马来亚教育部在全马学龄儿童中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5%以上的华人儿童进入华校就读,这是马来亚华人教育的辉煌时期。 1957年马来亚独立以后,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有意扶植土著民族,排斥其他民族,抑制华文教育的发展成为推行马来人优先政策的组成部分,华文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作为一个政党,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其政治作用的发挥亦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诸多限制。本文将从宪法、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探讨马来西亚政治制度对马华公会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马)华文文学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其中一大延续点,但是与中国文学不尽相同,其中一大差异在于华人方言与当地语言的渗透。本文以《马华新文学大系》(1919-1942)中的两册小说集为文本探讨对象,从华人方言、华语、马来语和英语词汇的搜集,探讨战前新马华文小说中非典型汉语的词汇使用。小说集的创作群是来自中国和新马当地的华人作家。研究发现大多数词汇来自粤语、闽南语、当地华语、马来语和英语。方言和地方语言词汇的穿插使用让新马华文小说呈现不一样的面貌,独具浓厚的南洋特色。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在2013年5月5日举行了第十三届全国大选,其选战成绩彰显了在朝的华基政党之政治困境,尤其是号称有百万党员的马华公会。这种现象,显示出华人政治多年来依然处在当权不当家的格局中。2008年的大选被列为政治海啸,也是反风的崛起。2013年的大选成绩更是倾向于在野党—民联。这证明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意识进一步提升,民主意识基本形成了两线制。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是个各族杂处的多元社会,华人约占全国总人门的1/3。据非正式统计,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约有4000多个。这些团体有因地方福利而组成,如中华公会。有些则凭血缘关系而成立的,如宗亲团、乡亲会。也有些是基于相同的行业性质而组成的,如中华商会、各行各业的公会等。这些华人的社团涵括的层面相当广泛,重重叠叠,几平成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缩影。本文拟就马亚西亚华人社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教育法令允许存在、政府不予任何资助的华人私立学校。由于它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坚持教学、考试及行政媒介语为华文的原则,它成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中心和堡垒。探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对进一步研究战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及其发展趋向将不无俾益。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历来注重中华文化的保存和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历史悠久、成绩斐然。 5月上旬“马来西亚广西总会中国旅游探亲观光团”一行138位桂籍乡亲在广西开展探亲观光活动,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来西亚华人为发展华文教育而努力的一些情况。马来西亚有600多万华人,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强。据记载,从500多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华人到马来西亚谋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华文教育,只不过直到20世纪初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缓慢,规模极小。教学形式以私塾为主,教材是“四书五经”一类古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华文学校越来越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重视。马来西亚副教育部长冯镇安博士在去年底指出,迈入21世纪,马来西亚企业界将需要许多华文华语能力强,且能言善辩的人才,协助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华裔人士更是关心华文教育的发展,他们指出:大马华人一旦确信政府不会剥夺他们的根,就会全心全意的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为实现2020年经济目标平添动力。著名企业家郭鹤年呼请政府:让华校继续存在及提供学习华文的机会,从而协助华人保存他  相似文献   

14.
由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黄昆章教授撰写的《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已由马来西亚教师联合总会(教总)在吉隆坡出版。该书是马来西亚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郑良树教授(原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主编的《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史丛书》中之一部。全书共28万字,论述18世纪初至1966年中国籍华侨兴办的华侨教育及1958年至2004年印尼籍华裔兴办的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华校概况、发展背景、性质与影响等等问题。“附录”有华文教育大事记、主要法规条例、部分华校校歌、校景、校徽和校训、主要参考资料与主要地名译名对照表等…  相似文献   

15.
接到马来西亚马华公会中央党校邀请赴马讲授中国法律制度的函,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为有机会宣传我国的法律制度而高兴。经批准后我欣然接受了邀请。  相似文献   

16.
在族群关系敏感与族群政治盛行的马来西亚,华人一直是受到歧视和打压的对象。华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影响马华族群关系发展和马来西亚族群政治整合的关键因素。与马来西亚独立前华人的认同相对比,致使华人在独立后的身份认同发生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族群政治的曲折走向使华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呈现出从冲突对抗到缓和调谐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温和的族群政治整合方式建构了华人多重认同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正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准备向政府提出申请,把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重镇茨厂街,申请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以保护这条具有"历史任务"的老街,使之再现光辉。该会主席洪细弟近日在茨厂街举行庆祝61周年纪念晚宴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获得出席晚宴的马华总会长廖中莱的支持。准备通过马华申请洪细弟说,该会准备通过马华提出申请,确保茨厂街能永远保存,并让后辈了解先贤创业的艰  相似文献   

18.
一 马来西亚华人约占该国人口的1/3,如何解决带有政治和种族敏感性的华人教育的 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该国的一大难题。尽管国家宪法规定各族人民享有母语教育的权利,但是,1961年颁布的教育法令,确立了以马来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政策。根据规定,华文小学随时有被改制的危险,而华文中学如不改制,将得不到政府的津贴,从而成为私立的独立中学。这一旨在最终取消华文教育的法令,遭到了华人社会的强烈反弹。结果,60间华文中学宁愿失去政府的资助,坚决不改制,因而成为华人出资兴办的独中。然而,在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人虽面对国家机关实施之单元教育政策的深钜影响,但却能发展出一支独特且蕴含着韧力非凡的华文教育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可谓是在中、港、台以外发展得最完善和肩负着薪传中华文化重任的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由于注重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得到华裔家长的支持。但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英语教育至上思潮冲击了马来西亚的独中。为了应此挑战,独中努力推广三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陈杰 《八桂侨刊》2020,(1):94-96
《聚族于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是马来西亚华人学者文平强的一部论文集,该书比较系统全面展示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各种层面,其中包括有关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现状与走势,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的讨论与分析。该书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考,将有助于学术界从方法论和理论视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学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