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70多年前,那位扬言“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将要震动世界,还是让它继续沉睡吧.”这句话正好透露出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共同心声——企图使中国永远沉睡不醒,任人宰割.当然,法国皇帝的话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尽管出现了许多波折,甚至出现了“化大革命”那样的重大失误,但他作为探索的开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必须时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体制层面进行改革,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3.
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社会主义“四化”目标的确定,是中国共产党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对本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倾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和汗水.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他与战友们一起,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对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设计,精心思考,精心描绘.从“一化”(工业化)到“四  相似文献   

4.
5.
毛泽东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两次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虚君共和”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解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非常不同于苏联模式.毛泽东按“虚君共和”构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使中国经济在“文革”的动乱中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而且为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并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8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开辟了一条适合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特别是20世纪最后20年来,中国正在创造着发展的奇迹,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探索的战略思维轨迹,我们可发现一些非常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21世纪上半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就试图在寻求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在我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曲折发展.虽然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毛泽东在这期间所呈现的以道德理想改造革命主体和强调平等思想,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有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在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八大前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全方位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许多见解是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良好开端,含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具有量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生前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声 ,其成功及失误 ,都为中国共产党人今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可谓殚思竭虑。一方面,他提出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商品生产,制定《农业发展纲要》,动员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里去大有作为,等等,至今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全党全民大办农业”,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搞生产,是不可取的。 1、尊重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生产 毛泽东对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探索,是高度重视并花了大量精力的。他对价值规律的论述,尤其值得重视。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思考的问题。毛泽东也正是怀着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在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他对理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马克思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勾画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模式,这给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的中国共产党留下了一个难题:如何在自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建设、发展自己的经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苏联的经验,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新中国在胜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以后,从1953年起,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结合我国国情,在很…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发展模式上开始了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点"的探索;从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从发展步骤上开始了从"赶超战略"到"两步走"战略的探索;在发展机制上开始了从"优先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汪裕尧 《党的文献》2006,3(1):35-42
论述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贡献,应当着眼于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创造性地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战略设想,制定一整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并认真总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就拉开了序幕。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中愈陷愈深,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社会现实扼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希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具备了基本的前提条件。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又该走什么道路呢?这是当时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现代工业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落后农业国,这就决定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基于这一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6.
杨胜群 《新湘评论》2023,(24):19-21
<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高举起了反帝反封建和振兴中华的旗帜,主张大规模发展工商业,认为这是“兴国之要图”“救亡之急务”。但是,他曾经试图在封建军阀专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陷入了空想;他主张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这是脱离中国实际的。这种局限性,使他没有能够做到通过民主革命清除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也没有能够提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现代化的目标,没有能够提出解决农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领导党和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同时,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的奠基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8.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积极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是毛泽东一生中所进行的第三次伟大探索。这一时期 ,在实践上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也走了不少弯路。由此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