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本文仅就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增长很快,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三年,农业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5,713人,平均每年增长2%。在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相对减少。若按一九五二年的每个劳动力负担11.6亩播种面积计算,现在要剩余1.56亿农业劳动力。毫无疑问,随着农村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时地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问题,是四川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入世之后四川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和重大变动,必然会使农村劳动力重新配置和加速转移。这一影响过程中将产生长期的就业效应和短期的就业替代效应。虽然未来20年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保持一种平衡的下降势头,但在21世纪初加入WTO过渡期内,要解决已经积累起来的现存农村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必须在目标取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莎 《瞭望》2007,(33)
为了适应今后城乡统筹的需要,政府应该加大扶持职业教育的力度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是18.31亿亩,人口达到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村的现有劳动力大约为4.85亿人,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亿人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采取分层培养模式,将对年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对中年农民工的短期职业培训相结合,才能将大规模剩余农村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蔓延内地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嵬 《瞭望》2006,(21)
以“民工荒”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为标志,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开始从“无限供给”转入“有限剩余”的新阶段尽管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 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民工荒”却有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之势。我国劳动力输出第一大省河南,目前在纺织、煤炭等行业相继已出现“招工难”问题。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些专家指出:“民工荒”的蔓延是一个转  相似文献   

6.
"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廉价劳动力时代很快终结,以及近几年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农村劳动力存在剩余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较低,用工单位的待遇较差,就业中介的服务缺失是出现"用工荒"的重要原因。化解"用工荒"问题,劳动力要提高综合素质,进行适当的流动,企业要提供更好的待遇、提升科技含量,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12亿多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而总数约达4.5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剩余率约为30%,有的地区达到40%~50%。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按照古老的劳作方式仍滞留在土地上“修理地球”,势必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尤其是贫困地区,将封闭在贫困圈中,很难摆脱困境。但是,片面地强调将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及转移前景(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供给由于生育率下降的滞后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会有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年一1989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加1427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4%。1990—1998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长量下降到835万人,年均增长率则下降到147%。劳动适龄人口只是潜在的劳动力供给,实际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参与李。199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参与率为82%。农村由于教育落后,参与率一般在90%。按这样的参与车计算,90年代…  相似文献   

9.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的经济结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人际交往、人员流动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势必使农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城区农村村级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如何加以解决?我们在西安市莲湖区二府庄的社教工作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又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岩 《瞭望》1993,(36)
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一年一度的“民工潮”使人们对这种转移的力度和广度有了切肤之感。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对策。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联合举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会,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大批农村青年涌进城市受聘为合同工或合同制工人。这些脸色黧黑,操着乡音的“新市民”以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又接受了城市文明的洗礼。 从穷乡僻壤来到繁华的都市,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有哪些变化、追求和苦恼?最近,我们在杭州市对此作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3.
新闻角     
《瞭望》1986,(27)
劳动力紧缺的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近几年到农村招收大批青年农民进城做工以后,遇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劳动部门和一些企业的同志认为,城市工厂企业到农村招工不是长久之计,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根本途径在于城市工业走技术密集型的路子,把技术要求不高而用工又比较多的工厂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到农村去办。 从一九八三年以来,苏州、无锡、常州每年到周围农村招收合同制工人和农村临时  相似文献   

14.
晓温 《瞭望》1985,(28)
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已经颁布三年多了。实施情况如何?我们对山东省益都县的农村经济合同实行情况作了调查统计。这个县共签订土地使用管理、乡村企业承包、科技协作等各种类型的经济合同四十五万余份,而且多数合同能够兑现,经济合同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推广和完善起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已经三年多了,农村劳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力状况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今年6月上、中旬,我们组织24名团干部分赴城郊、陈巷、关庙、蔡河等四区所属9乡27村,对我县农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召开有关基层干部座谈会60多次,座谈570多人次;选定100名各种行业的青年填写5种表格,1种答卷,累计600份;收到分组调查报告9份。调查情况表明,农村青年的闲暇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劳力剩余的现象比较突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力从传统的农业中转移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5)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根据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来调整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计划经济伴随着逐步深化的改革转向市场经济这一形势,促进了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基于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建议:从本质上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正出现日甚一日的女性化态势,所谓留守农村的“老、少、妇”现象。兴农需要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遇到了人才匮乏的制约。针对这种情况,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送科技、送教下乡,从机关选派人员到贫困村帮助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较差,这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障碍。其出路在于挖掘现有农村智力投资的经济潜力。这是我们在广西梧州进行农村调查得到的新认识。 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素质,二是生产素质(包括经营能力、技术状况、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
高振存 《求知》2001,(9):34-35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农民对基层干部的不满情绪在增加,于群矛盾突出,群众上访,特别是越级访、集体访的事件屡有发生,已经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从事农村工作的各级干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3000万人,比去年增加20%左右。同时,由于一些劳动力输出省区遭受自然灾害,还将导致大量新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谋生。此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门路有限,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面对如此数量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