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抢劫行为发生的时空对于抢劫罪的认定及其定罪量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与典型抢劫罪不同的是,在转化型抢劫罪和暴力持续型抢劫罪中,抢劫罪前后行为的时空通常发生分离和转换,致使当场的内涵发生变化,只有结合抢劫行为的特征才能准确界定当场的内涵.因此,时间与场所上的连接性、前行为与后行为事实上的关联性都是判断当场的因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空间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论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型抢劫罪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抢劫罪 ,由于涉及基本罪和转化罪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比较复杂。特别是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犯罪形态 ,理论上存在着多种观点 ,实践中难以认定。认定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必须明确三大理论前提 ,并将转化型抢劫罪划分为基本构成的转化型抢劫罪和加重构成的转化型抢劫罪 ,才能准确认定它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3.
王永国 《学理论》2010,(29):151-152
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又称为转化犯。由于转化犯及共同犯罪本身的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构成转化的共同抢劫罪还是转化犯的实行过限问题较难认定。结合司法案例,依据犯罪时的客观情形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分析转化型抢劫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4.
抢夺罪疑难问题较多,从较常见的三个比较有争议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公然以平和方式进行取财行为性质定性;其次是抢夺罪中"数额较大"的定性问题;最后是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定性.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背后的权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权利性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即消极权利观和积极权利观。消极权利(negativerights)是指依市民社会中自由的法则获得的,个人不需要社会、国家或集体的帮助即可享有财产权、自由权等等。对于这些权利,国家只能消极地“不作为”,只有当权利人与他人发生纠纷时才来居中裁决,进行干预。积极权利(positiverights)是指弱势主体通过国家的积极行为来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权利。简而言之,消极权利是以不受国家的拘束为其内容;积极权利以要求国家积极的行为及施策为其内容。我国现行的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背后恰恰透露着一种消极权利观,这正是当前我国就…  相似文献   

6.
王鹏飞 《理论探索》2015,(1):115-119
抢劫致人死亡是否意味着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罪过仅限于过失,刑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该问题需要结合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等刑法学原理进行体系解释。如果对为劫取财物而故意杀人的行为按照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会导致杀人行为受到双重评价。承认抢劫罪的方法行为包括故意杀人,则会避免定罪的混乱。如此,以杀人的方式劫取财物,即使未发生加重结果也适用升格法定刑。而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并非以是否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为判断标准,应当以抢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为根据。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县乡政府行为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内容.县乡政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承担者,只有切实从县乡政府行为的现实出发,促进县乡公共行政行为方式由消极应付型向积极谋划型、由效率型向公平型、由浪费超前型向节约精致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县乡村网络治理型、由封闭自主型向开放参与型转变,公共服务均等才能逐步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8.
李云林 《学理论》2012,(33):87-88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罪处刑。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后,往往会为了摆脱被害人或者他人的追捕而实施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所以,对其暴力程度的认定成为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行政学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地方政府行为在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也间接地产生着积极的“政治性”后果。与这积极作用相伴生的,还有日益严重的消极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与职能朝哪个方向转变?如何转变?就成了中国行政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1)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单独入刑,由此也带来了实践中对"扒窃"行为的认定的争议。我们认为:"携带凶器"并非"扒窃"的必然要求;对于"随身携带"的理解不能狭义地仅仅理解为"贴身携带";"扒窃"应为结果犯而非单纯的行为犯。  相似文献   

11.
犯罪构成及其客体要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美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2.
在铁路货盗案件中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地变化 :(1)选择目标准确 ,吊打车门的“智能化” ;(2 )采用技术手法 ,迫使列车慢行或停车 ;(3)内定联系暗号 ,掀盗货物的“专业化” ;(4)作案联络及运赃工具的“现代化”。如何发挥刑事技术在侦破货盗案件中的作用 ,成为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铁路货盗犯罪作案手段的新特点和技术工作对策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卢臻 《学理论》2010,(11):130-131
飞车抢夺具有不同于传统抢劫、抢夺的特征,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将其定性为抢夺。为了严厉打击飞车抢夺,近年来,我国打击"飞车抢夺"的刑事法律政策,经历了从量刑从重到定性从重的演进,但还是不能有力打击"飞车抢夺"。针对与人身具有紧密连接的物品进行的"飞抢"完全符合"以其他方法抢劫"的主客观要件,应当认定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场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犯罪现场概念之我见@贾永生$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53~~  相似文献   

15.
市场信用犯罪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侵害了市场信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本类罪的共同客体为市场信用;客观上具有侵害受刑法保护的市场信用这一行为;主体为市场经济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上为故意,大多具有牟利性。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市场信用犯罪分为不同类型的犯罪。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抢劫案件之基本特点 ,运用诱惑侦查手段是提高其侦破效率的关键。适用诱惑侦查的抢劫案件应有其特定的范围 ,并须是系列抢劫案件 ,且在通过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犯罪嫌疑人线索时才允许采用。侦查诱饵的设置应考虑被害人角色扮演、抢劫目的物或随身携带物特征、适合抢劫行为的时空环境等三项因素。运用诱惑侦查手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确定和缉捕犯罪分子 ,终止系列抢劫行为 ,以此为基准 ,可以从行动方案的拟定、化装守候行动的展开和适时抓捕行动的实施等构建诱惑侦查的方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刑法中,轮奸被定位为强奸犯罪的一种加重情节,而非独立的罪名。因强奸犯罪属复行为犯,复行为中的强制行为之上可成立共同正犯,而奸淫行为具有亲手性和排他性,故不能成立共同正犯,各犯罪人只能轮流地、各自地实施奸淫行为。轮奸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共同正犯,而是数个独立意义上的强奸犯罪之叠加,也只能在宏观上被拟制成为“共同正犯”,即多犯罪人“在实现各自轮流奸淫被害人的目的支配下”通过参与实施“团体性”强制行为而实现每个犯罪人对被害人的奸淫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以承诺给予高息、工程等好处为借口从特定受害人处吸收大量存款,然后勾结银行工作人员更换特定受害人留在银行的验证资料并伪造取款票证将款项取走的行为,应当定性为票据诈骗罪。对票据诈骗罪的理解要建立在对票据这一犯罪工具和非法集资行为实质内涵的正确解读基础上。对此类案件中银行工作人员和相关存款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应具体分析,票据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罪数问题值得重视。刑法是科学,任何个罪的定性都应摒弃刑法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灭绝种族罪的行为,必须指向特定的群体,这个群体需要具备生命性、文化性、固定性和发展可能性的特征,只有符合这个特征的群体才能够认定为属于本罪所保护的群体的范围。灭绝种族罪的对象应分为种族、民族、族裔和宗教团体四种类型,政治团体并不是该罪的犯罪对象,仅消灭或者摧毁某个团体的全部领导层的行为也不能构成该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