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建国战略上从过渡到转变的实现,制度架构上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交替,阶级关系上对资产阶级从限制、利用到改造、消灭的政策变动,国家政权意识上从领导党到执政党的确立,显示了政治变化的历史线索.研究这些政治变化,可以为我们提供考察和分析建国初期历史性转变和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建国战略上从过渡到转变的实现,制度架构上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交替,阶级关系上对资产阶级从限制、利用到改造、消灭的政策变动,国家政权意识上从领导党到执政党的确立,显示了政治变化的历史线索。研究这些政治变化,可以为我们提供考察和分析建国初期历史性转变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张美琴 《党史文苑》2009,(5):20-21,7
中央苏区时期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从奴隶变为主人,经济上从依附到独立,文化上从文盲变文化人,婚姻上从由父母包办到自己作主.中央苏区妇女地位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妇女问题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得益于苏区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保障以及苏区妇女自身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时期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从奴隶变为主人,经济上从依附到独立,文化上从文盲变文化人,婚姻上从由父母包办到自己作主。中央苏区妇女地位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妇女问题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得益于苏区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保障以及苏区妇女自身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1949年后中共政治文化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其意识形态控制,以及乌托邦理想主义等,最新的研究也在探讨中共如何运用文化符号来建构其政治统治。本文则侧重于,通过资本家的思想改造,观察从中央到基  相似文献   

6.
李格 《党的文献》2001,(5):85-89
194 9- 195 4年 ,是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国家采取的是“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 ,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与 195 4年后的历届中央政府在组织职能方面有许多不同。“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不采用内阁负责制。其间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还作了几次调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系统和运作方式 ,都与建立时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7.
慕向斌 《理论学刊》2006,5(9):26-28
1949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经历了一个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演变过程,尽管最终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其现有模式的片面理解以及对国内外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的非客观认识是其政策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有助于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在执政条件下,中共在高校的建党方式、发展对象、工作方式以及中心任务上都有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中共采取先吸收学生,其次是讲师、助教,最后才是大学教授的方针;在干部建设问题上,中共一面调配大批干部充实学校各级领导机关,一面又通过整党整风的办法整肃党的干部队伍.此外,中共还通过生产劳动和政治运动两种方式,培育高校党员的群众观念,坚定高校党员的阶级立场.这些做法,都直接强化了中共在高校执政党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面临的一个新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民主革命后期直至“文革”结束 ,毛泽东及我党在此问题上的设想曾经几度发生变化 ,通过对每一次变化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长期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着转变。建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强大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驱力。改革的春风在国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已渐渐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理。我国的公民意识在一次次的公共事件中促成了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对接.而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党多次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口号,《人民日报》还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是,大跃进运动开始后,党的领导人却又认为人多是好事,转而批评马寅初的人口论。党的人口思想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从当时社会心理的因素来看,劳动群众是很难接受节育思想的;党的领导人还没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到人口问题的深远意义;大跃进中人力紧张的假象,更使党的领导人相信中国的人口还不够多。  相似文献   

13.
冯鑫 《世纪桥》2009,(11):8-9
社会心理反映过程是从接受刺激符号开始的,直到形成相应的态度并予以表达,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特殊的社会氛围造就特定的社会心理特征。“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在计划经济和相对比较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其心理活动是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15.
1949-1956年的7年间,新中国从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到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文章通过对1949~1952年与1953~1957年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揭示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属性区别。前者是摧毁旧制度后除旧布新的创建,后者是在创建基础上的全方位提升;前者是新民主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实现,后者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启。而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而言,前者归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后者归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存在“崇洋”、逐“利”的社会心理,同时传统的礼仪、习俗朝着文明、简洁的方向发展。这些社会风尚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四川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的变迁及其自身自治运动的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动员是一种社会管理方法,也是政党的固有功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巩固和建设新兴的国家政权,在短期内恢复国民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党和国家通过借鉴民主革命时期的动员经验,根据情势变化制定正确的动员目标、方针和策略,动员广大民众发展经济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9.
王海文 《探索》2008,1(2):139-143
资本家的本质已在<资本论>中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只要资本存在,这一本质就不因外部环境和形象的变化而变化.与古典资本家相比,当代资本家的形象有所改观,但是不能由此否定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进行剥削的实质,也不能将资本家简单地理解为经营资本的专门家.中国新生的资本家有着与国外资本家同样的本质,但是由于其产生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受着公有产权的制约和引导,发挥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凌弓 《理论建设》2013,(3):72-75
新中国建立后工农业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大体由协调、失调再到协调,其跌宕起伏的演进过程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