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前,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大大加快了二战胜利的进程,诺曼底从此闻名于世。下诺曼底大区1990年12月与福建省正式结为友好省区关系。1995年,时值双方结好5周年之际,诺曼底大区邀请福建省参加在其首府举办的冈城国际博览会,以进一步加深两省区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进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14,(8):49-52
<正>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海岸实施登陆,这场战役吹响了纳粹德国灭亡的号角,甚至奠定了二战之后西方世界的格局。今年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1944年6月6日,抢滩诺曼底开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作战代号为:霸王行动。那日清晨6点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17.6万人,从英国出发,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攻登陆诺曼底区域的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等五处海滩。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2004,(11):84-84
1944年6月6日,由美国和英国等国部队组成的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形势从此发生逆转。为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法国邀请近2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聚集诺曼底海滩。  相似文献   

4.
李国兴 《人权》2009,(6):41-43
2009年9月14日至26日,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率团访问欧洲,其中重要一站是法国的诺曼底。众所周知,65年前,即1944年的6月,以美英为首的盟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从而直接加速了纳粹德国的覆灭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5.
邓博文 《乡音》2011,(4):48
1921年,普而菲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偏僻小区,20岁参军,23岁时因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一人炸毁德军10辆坦克,获荣誉勋章一枚。二战结束后,普而菲退役,成为了一名商人。  相似文献   

6.
职场如战场,年纪轻轻担任大型公司的人事主管的王海东,他靠得是自己的一套职场战略:当大家都在正面战场上展开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的时候,王海东选择跳出战壕开辟第二战场,像当年的盟军登陆诺曼底一样,取得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7.
张双 《中国减灾》2010,(4):22-23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激烈的阶段。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这场战役被公认为二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雨果 《中国减灾》2004,(4):53-54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游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周围一片漆黑,船桅上的梢尖勉强可辨。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希比蒂是唯一健在的最后一位科曼切语密码通讯员。在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登陆战中,他带领一小队印第安人使用一种比德国“谜”密码还要难破译的密码在战场上传送高度机密的情报,令德军大伤脑筋。迄今为止,希比蒂使用的这种密码仍是人类军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译的通讯密码。  相似文献   

10.
1905年,Dior出生于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企业主家庭,家境富裕的他拥有一个快乐简单的童年,除了在巴黎接受艺术熏陶,就是去诺曼底海滩度假。他自幼就酷爱艺术,并且逐渐显示出了他过人的艺术天分。他有一个嗜好,就是在每年家乡举办的狂欢节上做一些绝妙的戏装,并因此获得赞誉一片。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诺曼底”:“民间思想村落”咏叹调王东成泪眼模糊地读完了朱学勤的文章,心里盛满欣喜、苦涩与悲怆。记忆像一叶溯流而上的小舟,又一次穿越岁月的河谷,停泊在自己的精神故乡──长白山脚下那“六八年人”的“民间思想村落”。真的,那狭窄简陋、灯光幽暗,仅仅...  相似文献   

12.
天下     
俄罗斯:“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中国:温家宝在西安调研;中国:超级计算机启用;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65周年;联合国:联合国通过第1874号决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中国:IPO重启在即;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世界和平女神”成功登陆诺曼底,7月25日上午,由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承办的“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在全国政协会议中心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韩国等世界各国的和平使者,以及二战老兵近千人参加了这一盛大的剪彩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4.
追寻“六八年人”一群思想者的风貌和踪迹徐友渔难忘的1968年/雪颐人生的“诺曼底”:“民间思想村落“咏叹调/王东成坚冰下的潜流:“文革”申的知识青年思潮/印红标和“六八年人”对话/张卫民创意/张卫民主持/王东成编辑/杨长征■编者的话■“六八年人”是朱...  相似文献   

15.
王凡 《今日广西》2008,(2):24-26
2007年,琼瑶阿姨这位宝刀不老的爱情编剧,在旅游业大放异彩。 《又见一帘幽梦》,我们见到了啥?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塞纳河.巴黎美景就这样尽收眼底;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和梦幻古堡让我们醉眼迷离;别忘记还有诺曼底海岸,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带着一个梦女孩许下了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所以,戏里,紫菱“晕”了13次。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05,(11):23-23
美国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指挥官,在诺曼底登陆以前,一次他在英国打高尔夫球,新闻记者采访他:“前线战势紧急,您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打球啊?”艾森豪威尔说:“我不忙,我只管兰个人,大西洋有蒙哥马利,太平洋有麦克阿瑟,喏,在那边捡球的是马歇本。”其实艾森豪威尔手下有百万大军。  相似文献   

17.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集》收进作者的六十几篇作品,约占他的中、短篇小说的五分之一。然而它包含了许多富有代表性的篇章,已足以帮助我们窥见莫泊桑创作的基本特点,即严格遵循生活的真实。莫泊桑是一位卓越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爱好文学的知识分子,也是他文学上的启蒙老师。而少年时代的莫泊桑最大的快乐则是随着渔  相似文献   

18.
闲得“只能在病床上挣扎着打苍蝇”的日子里,隆美尔一直在等待元首给他安排新的征战使命。这位常年生活在硝烟血火中的纳粹名将,很不习惯于终日无所事事——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反登陆战中,隆美尔被盟军的炸弹击中,颅骨粉碎,失去了左耳和左眼,此后一直卧病在床。  相似文献   

19.
谋定而动     
谋定而动特约撰稿人李滋仁古语说,谋定而动,即做事、搞建设要先计谋好才行动。计谋即策划、决策,也就是选择方案,在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为什么选在1944年6月6日呢?除了潮水的因素外,还在于当时...  相似文献   

20.
老肯塔基     
一尽管无数先烈都反复强调精神重要 ,可现实中的物质力量却无处不在。人活的就是精神 ,可光有精神还真不行。十分钟前 ,我在石河战场的泥沼中仅仅出于对严寒的恐惧 ,差点掉头逃回阳光灿烂的加利福尼亚。可现在区区一盘热汤下肚 ,物质变精神 ,从躯体到意志都变得“如钢似铁”。满面红光神采奕奕 ,谁也想不到“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其实从逃兵到勇士之间本来就没有原则界限 ,一阵狂风、一片乌云、一场暴雨都可以随时动摇决策者的决心。诺曼底登陆的伟大决定 ,来自艾森豪威尔手中一枚抓阄的硬币。奥兹特利兹的太阳可以给拿破仑带来胜利 ,波罗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