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忽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扬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和研究,忽视了对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而造成上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往往习惯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割裂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苏联历史和苏联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只有加强对苏联历史的研究,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更加透彻,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时期的档案不断解密,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中的很多疑问将会得到客观的阐释,而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李利总结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即把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但有一种看法却相反,对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持全盘否定态度,把它看作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的战...  相似文献   

4.
高放教授终生从事苏联历史教研工作,探求对苏联历史经验的真知,把60年跟踪研究的感悟,概括为十个要点,既供资政,更供育人通鉴。我完全赞同该书关于苏联是自我葬送的结论,但在怎样理解苏联是自我葬送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的创立者列宁,在苏联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没有意识到角色的转换,一如既往地将革命党的意识、观念,作为国家、社会的体制构建的指导,从而为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培育了合适的土壤。因此,如果资政的话,切不可把列宁时期奉为社会主义的完美代表。  相似文献   

5.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海滨  陆卫平 《人民论坛》2014,(11):161-163
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与进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对国内学者关于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在推动俄国和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苏联模式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看待苏联模式的历史地位 ;苏联模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个人还是制度是研究苏联解体问题的学者的对立观点。由此衍生出了四个观点:即苏联解体是否具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苏联解体是否是苏联人民的选择;苏联解体是否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否是"去苏联化"的结果。对此,东西方比较政治学理论有着不同解释,而正确评价苏联解体原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涉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评价。对此,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具有阶级属性,以马克思比较政治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与进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对国内学者关于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在推动俄国和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学习过苏联,但是从未跟在"苏联模式"背后亦步亦趋,中国不是苏联,中国人民始终珍视自己的独立地位奥尔布赖特:信仰缺失的价值体系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她出生于东欧,父亲本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高级外交官。"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二战"结束后,苏联又将捷克斯洛伐克划为势力范围。这两件事情直接影响了奥尔布赖特的国际观,也影  相似文献   

11.
王祎 《八桂侨刊》2015,(3):72-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抗战史学界和华侨华人历史学界开始重视和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苏联华侨华人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俄两国专家学者也对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研究,不仅在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而且也有相关书籍出版。但根据已发表作品显示,有关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研究作品有限,研究学者也有限。研究内容主要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子女和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为主,对普通华侨华人群体在当时的活动和抗战情况研究有限。对苏联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有很多内容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邓小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以苏为鉴,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苏联霸权主义做了坚决斗争,并且最终促成中苏关系正常化。邓小平退休以后,继续密切关注苏联命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剧变,自有多方面的原因。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无疑是剧变的思想根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领导已经注意到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且不惜人力、物力,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无奈苏共中央无视客观世界的变化,一味简单化地、教条主义地强行灌输。加上苏共自身的渐次蜕化,以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适得其反。思想教育工作既应面对客观现实的变化,也要秉承自身的历史血脉,方能为国家和民族培源固本,树根立魂。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尽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实践上对于俄罗斯东正教会实行的基本上是打压和限制的政策,造成了东正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空前紧张,一定程度上给新政权带来了压力。而东正教会对于新生政权的态度也基本上是抗拒和排斥的,但是东正教的大多数,也就是中间力量,并没有走上与苏维埃政权完全对立的道路,在对待领土和战争以及解救饥荒等问题上,教会还是坚持了其传统的爱国主义立场,这为后来政教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的原因历来是众说纷纭,本文的观点是苏联现实的改革中的挫折和错误的理论将改革引入歧途,西方加强了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从而导致历史积淀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7.
苏联剧变中的法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联社会主义失败、苏联解体的进程中,苏联缺少法制的传统、违法现象普遍,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党在苏区的斗争精神,概括起来有:其一,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树立了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其二,开展了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培育了自我革新的斗争精神;其三,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创中奋起,并通过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壮举--红军长征,弘扬了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斗争精神。苏区斗争精神在时代中升华,转化为一种内心信念和精神信仰,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1965年兴起直到1984年才告结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它的参加者大部分是一些具有创新思想和敢于讲真话的人。他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病,希望通过民主化、公开性、言论自由来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克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然而,苏联党和政府却对大部分同自己执政理念并不矛盾的行为严加限制和打击,结果非但没能解决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反倒使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久拖不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了祸根,这留给世人太多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