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一条基本指导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较长期的战略指导思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关键,也是农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实现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既是实现我国“九五”农业两大任务的保证,也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当前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难点我国农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制约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影响着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目前,在推进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1.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负担重,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难。我国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比重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很低,1994年…  相似文献   

3.
1、根据我国的经济形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完善,一个是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变革,两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能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扫除体制障碍,提供转变的体制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又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转变。农业集约型增长与农地制度创新是两个转变在农业经济上的具体体现。2、关于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划分最早出现在农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前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后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发展,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抓住了这两个转变,就抓住了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够顺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宁波来说,更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变革,必须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找准转变的重点和途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就宁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和途径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着力实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企业家队伍,这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需要造就一支庞大的、素质精良的职业企业家队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企业家经济。实践表明.建立一支庞大的职业企业家队伍是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历史任务(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要实现这个既有现实紧迫性又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呼唤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症结性”问题。10年前,“九五”计划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等情况依然严重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未来十年间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这两个转变一个是体制的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两个转变对我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其中在经济体制上我们要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道路,使企业能真正走向市场,真正有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无形的手"的力量,力争完成我们宏伟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市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带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和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实现未来15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育“四有”的跨世纪新型农民,是实现山区农村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条件。一、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改革还…  相似文献   

12.
农业发展要注重转变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农业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怎样实现这个转变?这是需要认真探讨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首先,从农业面临的历史任务看,转变增长方式,是实现“九五”期间和2010年农业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在今后五年、十五年,无论是要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口稳定增产,还是要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都必须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走上既有较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爱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一...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以后,全国不少地方都把过去的地领导县的体制转变为市管县体制。如何看待这种体制的转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以徐州市实行市管县以来的情况为例,谈一些粗浅认识。一、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时期,实行市管县体制,是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措施。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和农业生产对我们来讲是带有根本性的重要问题。农民的生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便要向小康型转变。实现这项转变的途径,我认为是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踏步地向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综合发展的大农业转变:在稳定农业生产,尤其是稳定粮棉生产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破除以下几个观念。一、要破除“产值挂帅”的观念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即产值挂  相似文献   

16.
一、从实际出发,实行科学规划。农业综合开发,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整个国土的综合整治,是一个涉及整个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因素、多层次、多元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规划。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村经济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以农业为主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转变;由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产供销和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转变;由自给性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而推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开发,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和市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县城经济的振兴提供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转变,涉及到诸多方面工作,但是,其中一个主导环节就是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无论是对经济体制转变,还是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工程.一、产权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实行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理论的分析和改革的实践起来越突出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政府职能能否切实转变。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出现总是与一定的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相联系的。就我国情况而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与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要实现两个关键性的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关系到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都存在着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和排除,本文就这些障碍作些具体的分析和探讨。第一,劳动力严重过剩,社会就业压力严峻,将拖转变的后腿。长期以来,剩余劳动力引发就业压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今后15年也依然成为障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这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对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经济,实施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也是加速改变中国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需要。因此,实施农业产业化对于中国的反贫困更具有直接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贫困地区要实施农业产业化,首要的是改变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加速走向市场,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