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层信息公开作为公众了解政府和社会动态的主要渠道,既能有效减少公共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又能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在基层"微腐败"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制度日益健全、范围不断延伸、形式日趋丰富,同时存在着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导致"微腐"治理面临着权力运作异化和监督力度弱化等局限。为此,应建立"双务"公开的联动运行机制、健全联动清单机制、强化联动服务机制、完善联动监督机制,从而实现乡村"微权力"的有效规制和"微腐败"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本身以及政府行为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程度。完善政府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的重要保障。本文试从完善政务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出发,分析政务公开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阐述保持政务公开建设的法制性、明确性、适时性、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东 《实事求是》2012,(6):34-36
在网络公共空间时代,随着微博在互联网上的迅速发展,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也进行着有序推进。利用政务微博进行网络公共治理,是政府增强自身公信力,体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之举。政务微博有参与、公开、回应等公共价值,其兴起反映了网络时代新媒介的发展对公共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为建设法治、责任、透明政府提供了推动力。当前,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利用政务微博,为提升执政能力、实现良政善治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李伟 《实事求是》2012,(5):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本质属性决定了我国政权运作的方式必须符合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宪法精神,必须体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政治要求。政务公开制度既是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必备要件,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就是责任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机关的法定权力,实行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政务公开不是政府对社会公众的一种“恩赐”,也不属于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实事”的范畴,而是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不作为或者不认真作为,均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政务公开对于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作用。政务信息的分类依据缺乏可操作性、政务公开部分流于形式、公开过程随意性较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目前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不到位,政务公开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为此,应加快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透明度”和“知情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两项重要内容。“透明度”是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而“知情权”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务公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之的“自由裁量权”。增加政府透明度、保障公民知情权应加强制度建设,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完善监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要求。公民参与程度是衡量社会民主的一个重要指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作为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政策公共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对于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公民与政府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政府和公民对公民参与的认识存在误区,公民组织发育不成熟,制度化的缺失,使得当前我国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严重不足,这就要求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完善听证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鞠连和 《新长征》2006,(12):22-23
政务公开是指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依法向社会公开一切不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是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的宗旨不明、内涵模糊,不能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及其每个职位的职权相结合,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是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强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力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快捷高效的行政管理方式及运行模式;践诺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部门责任公开道歉制和公务员责任行政赔偿制;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我国对于政务公开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在21世纪将倍受重视,成为热门话题。一、实施政务公开的法理基础及必要性卢梭认为,国家是根据人们订立契约组成的,大家必须服从公意。所谓公意就是最高权力即主权,主权应当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第2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说明对公民而言,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从另一方面,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佛逊曾说:“政府的基础,源于民意。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使民意正确。…  相似文献   

11.
政务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义,法治政府的内涵决定了法治政府必须是诚实守信的政府.当前政务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危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现代法治政府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建政务诚信建设体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褚松燕 《新视野》2003,(3):31-33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当前推行的政务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初级形式,公开程度较低,偏重于保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首先应当在公民本位思想指导下摆正责任位置,之后在公民参与下从修改现行的保密、档案法律入手,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推进基层公开,是促进基层治理机制完善的重要切入点。成都市按照"全域成都、城乡一体"的理念,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公开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深度整合基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等资源,实现了横联部门、纵贯村社的全域覆盖,建立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网站体系,使得基层治理有了平台依托,从而转变了基层政府公开服务的方式,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完善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助推器,也是责任政府建设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法律滞后、问责信息缺失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合理配置和划分行政权力,明晰问责客体: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供给、实现问责的法制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等几方面来突破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民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级政务微博、微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通使用,喻示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已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微政务"与农村基层治理在细微、便民、亲民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基层政府应通过打造公共服务的全新理念,让政务公开实现信息有效传达的同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政务公开是建立廉洁、民主、高效的政府 ,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行政理念 ,同时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转道 ,科学界定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陈雷 《实事求是》2007,196(3):5-8,16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结合新疆实际,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坚持不懈地深化政务公开,把新疆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并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治理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凸显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碎片化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推进地方政府整体性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广州市海珠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新型社会治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高效便捷、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立体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地方政府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手段—目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制度建设和部门协作,善用大数据,推动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变革,进而实现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20.
曹敏 《奋斗》2008,(2):30-3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从十五大到十七大,对政务公开的表述不断丰富和完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政务公开的推行,意义重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