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该规则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结合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进行探讨,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所获取的证据不得予以作为定性或量刑根据的法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即包括本国宪法、刑事诉论法律 ,也包括已成为缔约国的联合国有关法律文件 ,并且多数国家都认可“非法行为”的程度是以重大违法 ,或达到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程度为标志。“非法证据”的范围一般包括言词证据和部分实行证据。在“排除”适用的诉讼阶段上 ,多数国家已扩大到侦查阶段和上诉审、再审程序中。从取证主体的范围上看 ,多数国家将适用主体限定在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中 ,并未将诉讼当事人个人纳入适用此规则的主体范畴。  相似文献   

3.
刑事非法证据如何界定;在我国应构建什么样的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较为复杂,也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界争议颇多的问题。确立与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完善诉讼立法,规范司法实践,确保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存在一定区别,但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很多刑事案件都是行政违法案件转化而来的,部分行政证据会转化为刑事证据。二者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刑事诉讼效率,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限定不明确、转化程序中的监督不明确导致证据证明力的审查不明确、行政与刑事机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了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更高效地转化,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转化范围,在法理上强化正当程序,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证据的审查机制,严格取证程序,加强检察院监督,并加快行政、公安司法机关信息共享机制的推进速度等。  相似文献   

5.
陈小青  李岳林 《传承》2011,(2):76-7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应予排除的范围并不明确,从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证据规则具体适用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通过对非法证据处理规则价值导向的具体分析,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本源价值进行还原,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运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受一国刑事诉讼价值和刑事诉讼目的等因素的制约。确立经济合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更是实现程序正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考虑到我国的依法治国方针、刑事诉讼追究价值的均衡、人权保障理论以及与国际潮流相接轨等因素,在我国应确立“排除加例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大变化,也是刑事诉讼理念的重要进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角度出发,分析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用机制的合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祎 《公安教育》2004,(2):32-36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案件调查中,侦查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或程序,以违法的方式取得的证据材料,包括非法取得的口供和实物证据。可见,非法证据产生于侦查人员发现、固定、提取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收集过程中;说它“非法”,是针对收集的方法和程序而言的。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就是指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非法取得的口供和实物证据不予采信。该规则自十九世纪末在美国产生以来,迅速由英美法系国家传入大陆法系国家,由西方国家传入东方国家。这一进程反映了国际刑事司法程序的理性化及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尊严认识的…  相似文献   

9.
自第二次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非法证据排除成为刑事司法不可回避的一大挑战。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审判适用情况、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语境下证据合法性的证明标准进行调研分析、适时总结;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刑事法规的日臻完善和其有效实施,提供实证参考和实践经验,可谓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此规则之所以引起如此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非法证据问题与限制政府权力行使和人权保障紧密相连,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传统文化、治安形势休戚相关。在刑事司法实务中,非法证据能够有效地追究犯罪,获取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迅速查获犯罪嫌疑人,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然而,打击犯罪,实现实体公正,并不是刑事诉讼的全部。随着司法民主化、文明化、科学化进程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给予极大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为了追求打击犯罪不择手…  相似文献   

11.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建构起了中国式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其中的许多规定堪称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重大突破,被官方寄予厚望。但考虑到规则自身的不完善、配套制度建构的困难以及来自观念、体制等宏观层面的障碍,规则适用的前景不容乐观,很可能出现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不能。  相似文献   

12.
对刑事非法证据的科学认定,是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实施该规则的关键。我国的刑事非法证据认定规则在实体构成与程序保障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合理重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认定规则,应从其实体构成与程序保障两大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斐弘 《人大研究》2003,(10):38-41
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 ,关涉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并重 ,关涉刑事司法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的价值趋向 ,关涉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冲突的权衡 ,以及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刑事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刑事非法证据能否进入我国诉讼程序并最终据此定案,取决于我国确立怎样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传统与现实需要、公正与效率、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主要指以非法方式收集言词证据,以非法定程序获取实物 据,以非法定主体提供证据和以非法定手段获取各种证据。确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 法方式收集的言词证据应采取一般排除原则,非法定程序获取的实物证据应采取相对排除原则 非法定主体提供的证据应一律予以排除,而非法手段获取的各种证据应采取区别适用排除的 则。此外,应设定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6.
今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及此前"两高三部"出台的两个证据规定,从实体规则和适用程序两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涵。新法将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由非法言词证据扩展到非法实物证据,并对违法严重程度不同的多种非法侦查行为进行了理性的区别对待,经过对多元价值的权衡,最终确立了富有层次的三种排除模式。为保证制度实效,新刑诉法和两个证据规定还为排除规则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适用程序。这些突破性规定标志着我国向现代、文明、法治的刑事司法制度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黄晓权  杨玉荣 《求索》2012,(4):179-181
在刑事诉讼中,遵循正当程序与否是鉴别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最为重要的标准。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区分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的道德意义在于让人对正当程序产生一种尊重和信仰。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维护法律信仰和司法尊严,使道德主体的良知得到确认和升华。因此,我国有必要从道德现实出发,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证据即是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信息.基于信息有限与非法证据排除之矛盾,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在"有限排除"理念指导下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对于完善诉讼立法,规范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立法、明确非法证据的效力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工作的推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范围以及适用模式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内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范围从总体上可以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以及通过非法证据所获得证据,即"毒树之果"。《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从防止冤假错案发生的角度规定了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及其操作程序,没有规定对实物证据的排除,也没有提及"毒树之果"。非法证据排除规的宗旨并不是为了防止司法误判,而是为了抑制官员滥用权力侵犯人权。作为一项程序性制裁手段和一种权利救济手段,为达到抑制警察非法滥用职权的行为和保护民众不受非法侵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不能仅仅限于非法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