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1938年1月至3月,政和边区根据地的建松政、政屏、寿政庆三块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720多人,分四批奉命整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2.
屏南棠口是73年前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北上抗日的出征地,很值得我们纪念。闽东红军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整编的第6团,转战在大江南北,战功赫赫的团史,很教育人、很鼓舞人。  相似文献   

3.
依照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的结果,1938年2至3月,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支队和军部特务营,奔赴皖南抗日战场,直接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卫国战争。这是福建革命史上的一大壮举,当时北上的人员有5000多名,占初期新四军总数近一半。福建子弟兵与南方8省抗日健儿汇合在一起,驰骋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4.
1938年2月25日,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300多人,由团长饶守坤率领,挥戈北上,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我是闽东北特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正带领一连的红军游击队在闽东北一带活动。战争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消息,我们不知道。当我接到通知后,即率队日夜兼程赶回崇安的长涧源,见到了曾镜冰。他说:“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已经开赴前线了,你们没有赶上。”于是我们奉命在长涧源休整,将五  相似文献   

5.
福建是新四军的故乡。1938年初,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福建红军游击队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5000多名八闽健儿与南方其它省区的红军游击队一起,汇成了一支铁军。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出入枪林弹雨,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立下赫赫战功! 今天,这一代战土还健在的已经不多了,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本来,他们完全可以在儿孙绕膝中轻松地安度晚年,但他们雄心犹在,锐气不减。1987年,老战士们成立了“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1988年,研究会创办了《战争年代》会刊;1990年,组织了“新四军老战士宣讲团”;1991年,被省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1994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社会团体”;1996年,组织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闽北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5团北上抗日75周年。笔者翻阅闽北革命武装发展历程的卷册后发现,这是中共党史、新四军军史上集部队番号、隶属关系多样性、跨省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一支革命武装。其发源地和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均在原中央苏区县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现将闽北革命武装发展历程的七个闪光点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是由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编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军部从诞生到撤销番号的9年时间里,其驻地有9次大的变迁。{1}诞生在汉口。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逐渐表现出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愿望。国共双方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事宜达成共识。中共中央即刻派张云逸前往澳门请叶挺出山,负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工作。北伐名将叶挺,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受到不公正对待,在海外流亡10年,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省份。当年南方15块游击区,福建省闽西、闽南(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5块,占了三分之一。新四军组建时,将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4个团,占当时皖南整编新四军部队的一半以上。只要翻开新  相似文献   

9.
挺进茅山     
茅山在南京东南面。其山脉延伸丹徒、句容、金坛、溧阳等县,丘陵起伏,茅草丛生,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我们六团北上抗日建立根据地时,就是以茅山山脉为依托的。 六团的前身是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同志领导的闽东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时,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担任团长,阮英平为副团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三支队60周年。为纪念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我们约请5位福建红军游击队和新四军的老战士写回忆文章,他们的战斗经历和革命精神,对贯彻十五大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新四军初建时,由福建游击队组建的部队兵力约占当时皖南岩寺整编部队兵力的半数,成为新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推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表现了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意。由北伐名将叶挺担任军长的新四军,是以南方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的,它是驰骋在大江南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主要的武装力量。新四军是深得民众欢迎和支持的人民军队,从组建到发展壮大,她与上海、上海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聚焦这一关系,作历史诠释。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加紧对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闽北地区进行“围攻”。他们担心新四军突围部队到武夷山区与福建党组织会合,便抽调3个团的兵力,对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崇安等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这时,我闽北红军游击队早已全部编成新四军第五团北上抗日,没有留下武装。为了保存党的有生力量,省委和闽北特委机关被迫撤离崇安坑口岭头山。  相似文献   

14.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3月北上抗日,英勇地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为全国抗日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北上之前,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采用灵活的斗争策略,抗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第3师、49师、75师、80师、第十九路军和粤军第9师、155师、157师以及国民党福建保安团的残酷“清剿”,坚持了闽粤边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福建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初期的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  相似文献   

16.
不是神话是真实有人听到闽西老根据地的保卫土地革命果实斗争的情况,曾惊讶地说:“这是谈神话,讲小说吧!”我们告诉他:同志,那是生活里的真的事情!红军长征后,特别是闽西游击队编成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国民党以为这是消灭闽西共产党、夺走土地革命果实的天赐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千方百计地指使、组  相似文献   

17.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汇成一道抗日铁流,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这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对开展华中抗日战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一九三八年四月中旬,新四军二支队全体指战员在张鼎丞司令、谭震林、栗裕副司令统率下,先后胜利到达了皖南岩寺和潜日集结。用半月到二十天的时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于1935年3月率部突围来到信丰县与大余县的边界地区—油山,并在赣粤边北山、梅山、油山之间的广阔山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9.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突围来到赣粤边的油山,领导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二营北上抗日。1945年8月后,东江纵队等北上部队挺进到粤北,先后派出三支部队进军油山地区,重新点燃了赣南老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斗争烽火。下面叙述的就是发生在新四军红色源流的一则真实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0.
艰难谈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