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门在外的人,习惯把老家挂在嘴边,总爱将家乡揣在心底。老家有多老? 我一样不知晓自己老家的村史,不能够准确说出老家的渊源。因为老家实在太普通太土气了,也太渺小太无名了。小小的一个村庄,蛰伏于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脚踏巴掌大块地,头顶簸箕大块天,一面山,两片坡,山上石坨坨,出门便爬坡,方圆不足十里。数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丁,三五院落,傍山而建,聚族而居。即使是在县区地图上,也难以标注、占据自己小小的点儿位置。穷乡僻野,虽说五谷尚丰六畜也旺,但毕竟没出过啥声名显赫的人物,也没有发生过啥惊天动地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右眼无端充血胀痛起来,起初不以为意,用抗生素对付了几天,却越发不行了,瞳孔明显缩小,视力急遽下降。这可吓坏了来看我的一苇,她执拗地要陪我上医院。父母年迈,一时又找不到其他人,便依了她。我已够惨,倘再堕入黑暗世界,怎么活?  相似文献   

3.
城市暗河(散文)———为环境保护而作□程宝林你的生活即将坍塌,你脚下的大地正在陷落,一场地震正在地层深处酝酿,而震中不偏不倚,就在你的脚下,不是左脚,就是右脚。不管你逃到哪里,这场灾难一定会追随着你。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到处都是踏青的男女。置身在春天...  相似文献   

4.
老伍(散文)     
清明时节,随重庆统一战线编辑部的几位同志,为他们前任编辑伍志安扫墓。面对长眠于地下的老伍,我不禁思绪万千,潸然泪下,历历往事涌上心头。认识老伍是在1967年的春天,当时父亲在重庆市工商联招待所工作,为照顾在动乱中一心追随革命的女儿,父亲硬是把我们姐妹俩接到招待所与他同住,以免惹事生非。位于西三街的招待所是一个旧式独院,内设有十多个房间,里面除住一位李姓干部一家五口外,就只有老伍及几个有历史问题的老头了。由于当时时局复杂,父亲不许我们随便外出,不许我们与院内的人讲话,尤其是老伍和那几个老头。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守望(散文)     
叮铃铃……叮铃铃……我的电话响了。"喂,找谁?"我打开手机。"你是丹平吗?"电话里传来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好熟悉的声音!是母亲打来的电话。"妈,您好!"我显得有点激动。父母自离退休到了成都,又辗转到了彭山定居,一晃好几年了,从来没有通过电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家里刚  相似文献   

6.
表姐(散文)     
表姐(散文)□田子镒大表姐常在亲戚面前抱怨,说姨妈偏心眼儿,对两个女儿厚此薄彼;二表姐回到家里,姨妈就像对待贵客一样,而她回到家里,姨妈却对她平平淡淡,不冷不热。头几次听到大表姐的牢骚话,我只是不置可否地笑笑,心想,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些鸡毛蒜皮,婆婆...  相似文献   

7.
书影(散文)     
不知不觉中,书籍在生活中退到愈来愈不显眼的位置,尽管我们比以往什么时候都有条件拥有它们。 从前可不是这样。那时的小学生,兴许没什么别的玩法,除了游戏,便是随便捡起一本什么书也可以读下去,偏偏能读的书又极少,因而,对那些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很粗糙的读物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艳阳  相似文献   

8.
母亲(散文)     
春节来了!可惜,我已故多年的母亲再也无缘享受这人世间的天伦之乐。其实,母亲在世时何尝有过幸福日子呢?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劳累的母亲就像那勤奋的舂燕,整日里在风雨飘摇中忙碌,拼命地护着幼雏,不知辛苦不知停息地哺育孩子,耗尽全部心血。  相似文献   

9.
生命(散文)     
当我刚刚学步的时候,一场高烧,留给我永恒的双拐。 今天,脑供血不足,使找又一次徘徊在地狱门前。醒来,眼前一片熟悉的洁白——又住院了。 泪水,一次次从苍白的脸庞滑落,浸湿更加苍白的枕。朦胧中,看见日光灯上吊着一只小蜘蛛,在风中摇曳。  相似文献   

10.
11.
钟声(散文)     
有一个小镇很寻常,不寻常的是那个镇有一口木质大钟。 那口钟很大也很陈旧,高高地悬挂在一幢大楼上,那幢楼叫钟鼓楼。小镇的人们每天就这样在钟声里平安地生活和劳作。 我是很羡慕那里的人们的。想想,每过一个钟头,便有一次悠长、深厚、憨实的钟声响起,或者说被钟声荡击,那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尤其是在黄昏时分,夕阳西沉,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便又在钟声里散步和闲聊,那又该是多么的轻松和惬意。 钟声悠悠,一会儿越过房子和天空,一会儿又擦过树叶和鸟的容颜,一会儿又在湖水和阳光中击起涟漪。在钟声里,有没有我们渴望的心灵之…  相似文献   

12.
糍粑(散文)     
新谷飘香喜农家,中秋户户打糍粑,象征团圆意义大,两岸同心望月华。2000年中秋节,父亲去台湾看望生病的伯伯时,我写了这首打油诗请父亲转交给伯伯。伯伯在台湾已经生活了五十余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他看了半夜电视实况转播,万分激动,尽兴喝酒,结果血压升高,引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方脱离危险,只是有半边手脚不及原先灵便了。得知父亲决定中秋节赴台探望他,伯伯回电话说,什么都不要带,拿几个家乡的糍粑就行了。父亲从台湾回家时,带回了伯伯写给我的一首和诗:漂泊游子苦恋家,难忘故乡品糍粑,待到金瓯完整日,普天欢庆大中…  相似文献   

13.
回家(散文)     
《回家》是一支曲子,一支令人神思恍惚的曲子。 那天,我和儿子心满意足地走出书店,书包里鼓鼓囊囊的,两人正在薄暮的古镇南外街上走着,《回家》出现了。那一缕古铜  相似文献   

14.
耕田(散文)     
下乡采访,看到一老农正在淡淡的晨雾中驱牛耕田。他右手按住犁把,左手扬鞭,身体前倾,似乎踉跄,但却走得非常平稳,显示了一种力的构图。健壮的黄牛并不需要鞭打,它一边悠闲地反刍着草料,一边轻松地拉着犁,  相似文献   

15.
雨伞(散文)     
雨伞(散文)□彭俐辉那天,无意中打开那个小柜,竟见里面有好几把雨伞,不觉哑然一笑,雨伞在什么时候悄然来到房中的?哦,有开会发的,有友人送的,有匆忙中买下的。曾经看到过一幅画,题目就是《雨伞》,画面是一个雨天,天黑沉沉的,黑云翻滚,向大地猛压下来,地上...  相似文献   

16.
小镇(散文)     
小镇(散文)□彭俐辉我的故乡是一个小镇,街不长也不宽,没有一丁点繁华之景象,但故乡依山傍水,充满了一种古朴、典雅的意境,尤其是那里的人,善良、正直、易于满足,更是让我久久难忘。俗话说,抬头不见低头见。小镇也就那个样子,张家有多少人,李家有多少人,一切...  相似文献   

17.
感动(散文)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来,我一直被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无论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还是部队官兵,无论是灾区的孩子还是全国的志愿者,无论是全球的华人还是国际救援组织。这一切已经被文字记下、被镜头拍  相似文献   

18.
青青(散文)     
一样的田埂,一样的泥泞。雨下得很大。一个穿红衣扎羊角辫的女孩儿,一只手护着头,一只手护着书包,跑过来。"青青",我不觉叫了一声。是的,是青青。怎么不是呢,一样的衣服、一样的辫子、一样地跑过来。而她,跑过我的身边,却没有停下来。青青,不是你。那么你呢,你到哪儿去了?正是菜花开的季节,青青,你又藏在花丛中了吗?"燕姨,花环给你,戴在头上,好看呢"。青青,就在早上,你出去扯猪草的时候,你的父亲对我说,你的耳朵越来越不灵便了,说话倒还行。可是往后耳朵全聋了,可能连话也不会说了。现在书读了也是白读,家里又忙不过来,想让你退学。青青,姨知道你是多么喜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喜欢坐在教室里读书。可是,你再也不能背书包上学了,你知道吗?"青青,"我把花环戴在头上,"下次回来,姨给你带书来,好吗?"你高兴地跳起来,就象考了一百分那样。  相似文献   

19.
父亲(散文)     
又是挥手告别时。76岁的父亲一早就起身,坚持把我和孩子送到街口,又叫来机动三轮,安顿我们坐好。叮嘱的话还没说完,摩托骤然起动,差点带他一个趔趄,后面半句说的什么,全没听清。 父母膝下4个儿女,都已成家,分散在宜宾、成都、佛山。二老以沫相濡,相伴于小城富顺,算来已近20年了。市里的领导念其年迈多病,说可做工作调回一人到身边。父亲谢绝了。他说,儿女有儿女的事业,万不能拖累了他  相似文献   

20.
花工(散文)     
<正>盛夏。正午。阳光炽白,树影发黑。在原煤炭工业部大楼东侧的花园里,一位看去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正在花丛中锄草。他穿一件半袖汗衫,敞着怀,头上戴一顶已经发黄的草帽。他的裤腿向上绾着,绾得一只高,一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