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和伟大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念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公有制、有计划发展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能坚持和完善.必须站在时代与时代主题的历史高度认识斯大林及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他创立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坚持和发展,突破不得.  相似文献   

2.
关于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上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同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问题。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把凡是不能一致起来的说法都看作是理论上的"发展",结果引出更多的麻烦。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式上都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混淆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到当代的变化,就其中的"麻烦"而言,多源于这个"混淆"。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叙述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论证了斯大林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并未进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本文第二部分,是对由于上述混淆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理论上的麻烦,作举要分析和简明解释,这是本文的主题内容。最后是一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3.
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理论界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大争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结",即斯大林.因为改革不到位、改革方向有问题,都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依据,所以对斯大林如何评价,极为重要.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探索者,又是一位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最后是一个失败者.必须突破时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真正用意之二但是,毛泽东评曹操的用意,并非仅此而止。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对此,也必须结合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来分析。斯大林生前支持过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有过功劳”,(周恩来1956年7月8日接见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谈话,见《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第153页)也为发展中苏两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过贡献。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也有过损害”。(同上)“斯大林很不相信”中国人,(《毛泽东外交文选》第23页)“中国人被看作是第二个铁托,是个落后的民族。”(同上)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一些旧账,主要是:“斯大林支持王明…  相似文献   

5.
王晓英 《世纪桥》2013,(8):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晓英 《世纪桥》2013,(10):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7.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或重新强调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的观点,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叶平 《求实》2001,(Z1)
社会主义从 1917年的十月革命算起 ,至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在这期间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模式。但从模式存在的范围和影响来看 ,斯大林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邓小平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范围最大、影响力也最大 ,不同的是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已成为历史陈迹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还在中国大地上辉煌地存在着。因此 ,对比这两种社会主义模式 ,总结斯大林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对我们继续在理论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 ,在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都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近百年的社会主义模式探…  相似文献   

9.
邱磊  高岩 《理论学刊》2004,(12):103-104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 ,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 ,重视历史反思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 ,在许多专门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隆礼重法”思想是荀子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 ,它对中国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荀子“性恶”的人性假设是他的全部学说的基石。荀子认为 ,“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本能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 ,精合感之 ,…  相似文献   

10.
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社会主义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比斯大林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的了.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作过原则性的预测,列宁对于“完全的社会主义”以及如何通往社会主义也有一定的设想,但是作为一种成型的、相对完整的社会主义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第一次由斯大林领导着变为现实.四五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时候,正是斯大林模式代表着现实社会主义的荣誉形象.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吸引力.当然,斯大林模式远不是完善的,特别是当具体条件变化了而它却僵化和凝固化了的时候,必然给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伤害.实践证明.这种伤害是巨大的.此外,我们之所以重视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8,(12)
1949年7月,党中央秘密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进行会谈,磋商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访苏作准备。这次访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少奇同斯大林共会谈了5次。斯大林问刘少奇:“我们妨害过你们没有?”刘少奇说:“没有。”斯大林说:“妨害了,妨害了。我们对中国不大了解。”斯大林说这话时,态度非常严肃,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3.
把“三个代表”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伟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认为,“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具有极深厚的历史意蕴,是我党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陈乃圣  陈明 《理论学刊》2002,3(6):58-60
马克思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世纪伟人。这位世纪伟人所创立的学说对人类作出的科学贡献 ,在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学坛中 ,特别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中本来是十分清楚的 ,那就是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乃至于政治、政党、国家、法律、历史、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领域都有独创的思想 ,都有极大的科学贡献。而王荣栓同志在最近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世纪疑案》一文[1] 中 ,却提出马克思的科学贡献究竟是马克思自己说的“三个新贡献” ,还是恩格斯说的“两个新发现”的所谓“世纪疑案”来。这个所谓“世纪疑案”在马…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从理论上讲这既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的重大完善 ,也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扩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第一要务”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发展思路 ,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特征。创新性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在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是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与时…  相似文献   

16.
先秦人学思想的成熟——孟子"心性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对古代人学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以性善论为特点的心性学诠释有关人的问题,透过“性善”高扬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尽心”凸显了人之主体自我、“知天”确立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并将人的主体性体现在这个最高境界中。因此,较之孔子的道德伦理型人学思想,孟子的人学思想则属于心性本体论人学,它弥补了孔子“仁学”理论上的缺憾,促使先秦人学思想趋于成熟,并影响着后世人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基本特征和“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概念 ,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一起抓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学说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要大力增强全党全社会政治文明意识 ,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李伟研究员认为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论断过于简单化。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是不能突破旧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发展迟缓、国力下降、矛盾激化。还有,曾昭禹先生也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如果彻底否定斯大林,必然是连马克思也一起否定掉。这一结论也太极端。只有分清斯大林、“斯大林模式”、苏联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几者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设想的局限性,才能完整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八大迈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当年起步的探索,包含着“以苏为鉴”的内容———既吸取了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错误所提供的教训,也借鉴了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克服原有体制弊端的有益经验;同时,也有中共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主思考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邓小平在国际环境变迁和时代特征转换的条件下,正确地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执政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