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在这里参观游览,你会感觉阅读了一遍台湾历史,游览了台湾各地。大陆游客称这里是去台湾游览前的必做功课,台湾游客称这里是比台湾更了解台湾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2011年国庆期间,因私去了趟台湾,从北到南走了一圈,对台湾有了初步的认识。算是走马观花看了一回台湾。台湾的交通:台湾岛内的交通相当方便,仅有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岛有捷运(地铁)、  相似文献   

3.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4.
清代同治年间,诗钟传人台湾,各地社团纷起,形成了台湾古典诗社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日据中期,诗钟在台湾重新兴起,它与击钵吟一起,相互促进,互为推助,形成了台湾古典诗社的第二次发展高潮;1949年前后,一大批大陆诗人特别是闽地钟手相继渡台,又为台湾古典诗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对台湾古典诗社三次发展高潮的考察中可以看到,诗钟作为一种文体在台湾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台湾主体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内容,也含有"台独"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主张,再则其自身出现了极端化趋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台湾政治、社会和当局的政策主张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一、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台湾主体性"一方面成为朝野政党和政治人物主要的政治论述,一方面在社会上普遍化、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台湾舆论的主体精神,因而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6.
日据台湾期间,殖民政府为扩大侵略战争,适应战时统制的需要,在台湾各级警察机关设置经济警察单位及经济警察人员,实施经济警察制度,形成了台湾警察的经济化现象。日本殖民政府借助警察这一国家机器、利用经济警察这一制度加速经济殖民政策在台湾的实施,从而实现对台湾的强力统治。台湾经济化警察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其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史实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不是在台湾土生土长,也算是爱台湾;凡对台湾社会不但无贡献, 而且有危害的人,即使在台湾土生土长,也不能算是爱台湾。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9,(1):85-85
一个普遍的印象,就是台湾的东西贵。其实也不尽然。一般来说,大陆便宜的东西,台湾贵;大陆贵的东西,台湾反倒便宜。比如,同样一支牙膏。大陆也就是3块钱,台湾可能要9块钱。但同样一件世界名牌。大陆可就比台湾贵多了。有了这样一个基本信息。在台北旅游购物心里就比较有底了。  相似文献   

9.
正9年前,作为"第十届大陆图书展"的一员,笔者在台湾10天,并发表了《宝岛台湾印象记》文章。2018年8月16日至23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简称海图会)在台湾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盛事。在台湾8天,亲历海峡两岸图书交流活动,再次观察台湾的文化与教育,感受台湾的旅游与民生,进一步省思海峡两岸关系,既深感台湾与我们大陆同宗同文的亲切,又忧虑台湾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他们在敌后进行宣传、策反、医疗工作,在前线抗击日军,为祖国抗战和收复台湾作出了卓越贡献.台湾义勇队的工作不仅大大增强了两岸人民的亲情,极大地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再次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始终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梁月佩 《传承》2009,(14):80-81
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他们在敌后进行宣传、策反、医疗工作,在前线抗击日军,为祖国抗战和收复台湾作出了卓越贡献。台湾义勇队的工作不仅大大增强了两岸人民的亲情,极大地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再次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始终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9,(7):61-62
没去过台湾的大陆读者,一提起去台湾旅游,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的景点,大概都是阿里山、日月潭。阿里山、日月潭确为台湾旅游的象征.但如果只是阿里山、日月潭,那就有以偏概全之嫌了。因为台湾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其东海岸沿线,就有人觉得是台湾最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70多年前,台湾船只经常通航通商福建东山岛。有一位家住台湾高雄的海员陈如阜是台湾“海东号”船“大车”(舵手)。他频繁来往于东山与台湾之间,运来台湾土特产,运去大陆的烟茶酒。他认识了一个生得漂亮温柔的东山县城关姑娘廖玉华。廖玉华也看上了这位英俊的台湾轮船“大车”(舵手)。不久,他们就举行婚礼,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恩爱。陈如阜仍旧走船,并且一年中较多时间呆在东山城关顶街的家中,和妻子廖玉华相聚。不久,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先后生了儿子陈明范、女儿陈雪琼。这样,陈如阜有两个家,一个老家在台湾,一个妻子的家在东山。陈…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的长乐市与台湾一海相隔,很多祖籍台湾的人在长乐居住。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长乐的台胞与台湾的亲人失去了联系。因此,对长乐的邮递员来讲投递又增加了一重不同的意义,因为每投递出一封台湾的来信就意味着牵起了两岸之间的一根线。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经济史上,合股经营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日据初期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曾对台湾民间的合股经营作过调查,收集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契约文书等原始资料,并在《台湾私法》一书中作了专门介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台湾的合股经营作一初步的考察,进而分析其社会性质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毅 《两岸关系》2008,(8):72-72
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伴着台湾知名人士对北京五棵松棒球场的厚爱,台湾棒球及其赛事深受关注。从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台湾的棒球运动非常热络,成了台湾人民生活的一部份。而今,台湾人民提起“棒球”,很容易与外汇存底、经济成长率等“台湾奇迹”联想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到过台湾的游客如果留意,一定会发现,台湾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物都有剪瓷雕的缀饰。剪瓷雕在建筑物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民间建筑雕塑工艺一萃,台湾剪瓷雕艺术的源头在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台湾地方的开发,岛上经济重心的转移,许多研究台湾史的学者,包括台湾学者,多有论述。王长云同志在《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2期上发表了《从台米产销看台湾经济重心之北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米谷的生产及贩销在清代台湾经济巾具有重要地位,“产稻中心与台米贩销中心的北移,便在很大程度上意示着台湾经济重心的北移”。作者还具体指出这一“经济重心之北移当始于乾  相似文献   

19.
台湾建省,是由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海疆发生危机,清廷审时度势而作出的一项正确决断。因此,台湾建省不仅是台湾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台湾建省,不仅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和发展,也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20.
古远清 《台声》2001,(4):31-33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年 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的《台湾文学史》,要是有谁写出来了,就可落得一顶“开创者、奠基者”的桂冠。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台湾文学史》编写中,充满了“统、独”之争。但有人眼看大陆学者撰写了一部部厚厚的《台湾文学史》及其分类史传进岛内,便大喊“狼来了”,于是下决心自己写一本所谓“雄性”的“台湾文学史”,这样便有了以“台湾意识”重新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