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要将法国作家贝尔纳-亨利·莱维的《美国的迷惘——重寻托克维尔的足迹》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作某种比较,那么我更愿将前者视为对托克维尔著作的"质问"而不是"致敬"。1831年4月,法国政治思想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在经历了9个月对美国的访问,于4年后出版了这部令他留名  相似文献   

2.
微话题     
《南风窗》2012,(23):15
在华日本人加藤嘉一道歉承认学历造假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日前刊登了《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履历》的文章,披露加藤嘉一系文科生,并未考上过东京大学。对此,加藤嘉一10月31日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发表了"道歉报告文",承认自己伪造简历。同时,他也发微博承认  相似文献   

3.
微话题     
《南风窗》2012,(23):15-15
在华日本人加藤嘉一道歉承认学历造假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日前刊登了《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履历》的文章,披露加藤嘉一系文科生,并未考上过东京大学。对此,加藤嘉一10月31日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发表了"道歉报告文",承认自己伪造简历。同时,他也发微博承认  相似文献   

4.
刘阳 《南风窗》2013,(1):91-93
从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观察来看,法律之所以在美国得以执行,不是因为法律成为信仰,而是有信仰的群体自愿使自己服从法律。进一步说,法律就是法律,信仰就是(对真理的)信仰。法律不会也不必成为信仰。这并不是托克维尔在中国的第一次流行。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著作就成为许多中国知识人热衷引用的思想资源。当然,他是经典作家,而且他的话题涉及的法国与美国,属于中国人最有兴趣了解的欧美大国。更重要的是,他所谈及的如革命、民主、法治,正是中国当代最热门也最纠结的话题。在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的记忆里,再上一次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5.
尹凯妮 《法制博览》2013,(6):315+308
托克维尔被誉为是"自由民主政体的第一位哲学家"[1]。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民主内涵的深入拓展及其所遇到的问题,托克维尔的思想重新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论述托克维尔的三个政治问题,即什么是好生活,什么是好政治以及什么是好政府,对托克维尔的宪政思想做一个初步梳理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刘怡 《南风窗》2013,(1):88-90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在2012年11月30日的中纪委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向与会专家推荐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1805~1859)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而在两个多月前,美国卡特中心邀请的一批中国学者和官员观摩了美国大选,其中不乏对托克维尔耳熟能详者。我们在这个节点上刊发两篇关于托克维尔的文章,一篇从文本角度看托克维尔真正关心的问题,即从反思平等对自由的伤害中,发出对公民教育和政府道德的呼吁;另一篇访问在美国的两位中国学者,从他们对美国基层民主的观察、特别是从宗教和法律对美国民主的影响上"批注"托克维尔。在这两篇文章形成的对话中,我们将在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把《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议题还原到更宽广的背景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塞克(1906-1988)这个名字了,就连互联网上与塞克有关的条目也不多.塞克原名陈凝秋,这个曾被誉为"抗战吼狮"的剧作家、画家、翻译家,是中国抗战文艺的领军人物.他的剧作《流民三千万》,是抗战文艺的开山之作.他同时是表演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表演艺术"体验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诗人,和冼星海、王洛宾、贺绿汀等著名作曲家合作的《救国军歌》等歌曲,在抗战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读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高沂的回忆录《沂水流长》,里面专门讲到塞克的几件往事,颇能让人感受到这位个性鲜明、敢于直言的塞克.  相似文献   

8.
周传雄 《法制博览》2010,(17):24-26
溥仪,中国末代皇帝。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与他相关的人都出了回忆录,如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淑贤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他的侄子毓儋写的《真实的皇帝溥仪:来自宫内的证言》……  相似文献   

9.
生命政治化--简述乔治·阿甘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点推介瓦尔特·本雅明之后,《生产》①第2辑以意大利哲学家乔治·阿甘本(GiorgioAgamben)为焦点人物。书中精选了他的《生命政治化》、《弥赛亚与主权者》、《论潜能》、《科默雷尔或姿态论》四篇论文以及一篇概述其思想的评论文章,重点显示了他的“生命政治化”思想。阿甘  相似文献   

10.
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教授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是对他出版于1977年的《现代性的诸副面孔》的修订。在原来的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四副面孔之后加上一副新面孔:后现代主义。书名随之改变,成了如今的样子。此版于1986年问世,迄今近20年,而中译本(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也在学界热炒现代性的时候出现,虽略显姗姗来迟,却也十分对景。卡林内斯库实际上并没有泛论现代性的全部意义,他着重讲的是美学现代性,具体讲就是抓住了现代艺术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几次特征鲜明、影响深远的运动,展示美学现代性的复杂性、矛盾性和这些面孔间的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是美国著名的宪法学家和政治学家,现为耶鲁大学斯特林法学与政治学讲座教授。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美国宪政史,其多卷本的代表作品《我们人民》被认为是"过去半个世纪在整个宪法理论领域所进行的最重要的工程"。2010年,阿克曼因《美利坚共和国的衰落》一书入选《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国内学者已经在系统  相似文献   

12.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2):96-96
<正>《鲁迅回忆录》许广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版这本《鲁迅回忆录》许广平写于1959年8月,11月底完成,它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鲁迅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但是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应归结于当时的写作环境。正如许广平在《前言》中所述,此书是在"社会主义风格的创作方法"下完成的,许广平只是初  相似文献   

13.
彭兴庭 《南风窗》2007,(21):10-10
"承认的政治",概念源自加拿大学者泰勒《承认的政治》一书。在"承认"主义者们看来,当代社会的各种斗争,如果恰当地加以理解的话,都可以视为"为承认斗争"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承认不外乎有三种,一是得到家庭的承认——爱,一是得到法律的承认——尊重,一是得到社会的承认——声望,  相似文献   

14.
南书房     
《南风窗》2009,(15)
《你我之间》[美]迈克·华莱士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版采访过邓小平的美国名记迈克·华莱士的回忆录。华莱士的职业生涯始于1940年代,持续了长达60多年的个人辉煌。在此书中,他对于美国历史最悠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2)
正法律的目的和科学不同,不是要发现真理——减少冲突是它的主要目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这样总结他自身的认识:"在多数问题上更重要的不是正确适用法治而是适用法治。"即使是错误或"不公正的"裁决也可以结束冲突。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在他刚刚出版的回忆录《黑暗中的一缕烛光:我的科学生涯》中,他指出伟大的思想家离开其自身专业领域时犯错是毫不稀奇的。道金斯以伟大的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为例来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我系教学、科研的需要,我们编辑了这份综合性的《南斯拉夫大事记(1919—1969)》。《大事记》简要地记载了南共联盟在这五十年中领导南斯拉夫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英勇斗争的历史,内容涉及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情况。《大事记》的材料来源,主要是南斯拉夫发表的文件、公报及报刊文章,同时也参阅了一些回忆录和国外研究南斯拉夫的专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兄弟单位的部分研究成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南风窗》2013,(16):96-96
《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美】托尼·朱特著林骧华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5月版托尼·朱特(1948~2010),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其《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本书收入文章写于1994年至2006年,题材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  相似文献   

18.
印共(马)既不同于印共(右翼),也不同于印共(马列),在国际共运中实行一种所谓"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对"欧洲共产主义"持批判态度。它对"欧洲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批判,集中体现在兰纳地夫最近撰写的《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则立场》一书之中,该书约有四万余言(七十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部分)详尽评论了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圣地亚哥·卡里略的论著《"欧洲共产主义"和国家》。第二部分是评论法共成员埃迪诺·巴利巴尔(Etienne Balibar)论著《论无产阶级专政》。这里摘要译编的是第一部分。文内标题是原书所有(原书小标题较多,用其中的一部分)。文内引用的卡里略的言论参照了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一书。  相似文献   

19.
注释体例     
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一)首次引用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1.专著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梁守德、洪银娴:《  相似文献   

20.
注释体例     
正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一)首次引用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1.专著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第13页。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