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佳玲 《法制博览》2015,(6):290+289
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让人为之神往、为之期待的境界。而政治自由更是关乎每一个公民同国家的关系,它涉及到平等、权利及权力。马克思理论中包含有大量的政治自由思想,马克思对其有着丰富详实的诠释,他终其一生,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之政治自由目标而奋斗不懈。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有别于其他流派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主张针对弱者的自由,从本质上散发着大众化、平民化的特征。同时,马克思尤为强调个体的自由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他的政治自由思想包括作为权利的政治自由之内容和作为结果的政治自由之实现。马克思认为政治自由是可求的,是实质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政治自由。其理论拥有的实践特征是同其他政治自由思想最本质区别。马克思惯以于批判中创新和创建,他在批判卢梭、康德、洛克、黑格尔等人的政治自由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其迥然不同的政治自由思想。其思想本体看似不如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系统性、体系性强,但纵观其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政治自由思想在其著作中是一以贯之的。马克思的政治自由重视人本身,把政治自由的实现定位在从生产力的变革到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用其他自由的实现来推动政治自由,又用政治自由来保障其他自由。马克思政治自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这也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归宿,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因其呈现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内容具有现实性、广泛性的特征,对于指导我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值得我们不断的深入发展和挖掘。  相似文献   

2.
赵博渊 《南风窗》2011,(2):92-93
政治剧总是容易引发联想和争议,正大光明地拿国家领导人说事演绎且无须担心受到政治打压和权力干预本身,即是民主社会自由开放包容的体现。自2010年10月开播以来,以总统为题材的韩剧《大物》引起轰动,女一号高贤廷更凭借此剧蝉联年度最闪耀演员。而该剧引发的政治联想也不乏现实针对性。在野的民主党抨击该剧是为大国家党前党首朴槿惠做软广告,并指出剧中形象晦暗的民友党名字带"民",容易引起国民  相似文献   

3.
禾刀 《南风窗》2014,(10):96-96
<正>"性别"与"国家"范畴的比较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是热门课题,但如何运用其分析范畴,来考查中国妇女的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议题,目前在国内学术界还刚刚起步。本书深刻呈现了中国妇女解放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与悖论,在理论视野中铺展中国妇女走向自由的曲折历程。近百年来,中国妇女的个体存在经历了从被忽略、扭曲、变形到正当伸张的坎坷历程。张念指出,"中国妇女的解放是  相似文献   

4.
周保松 《南风窗》2012,(1):98-99
只有社会的道德论述日益丰厚,我们才能累积政治社群的伦理资源,增强公民的价值意识,拓阔彼此的政治想象,社会转型也才有可能朝着合理方向发展。让我们从最常识的地方谈起。我们一出生,就活在制度之中。这些制度,由国家制定,并要求我们每个人无条件服从。制度,一方面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另一方面却也建立了秩序,使我们好好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  相似文献   

5.
和谐本位政治文化是指与和谐理念紧密关联,体现着和谐的精神和要求、原则和制度的一种进步政治文化形态。它具有先进性、主导性、宽容性、继承性、发展性、适应性、认同性等特征。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原则,主张政治自由与政治秩序的和谐与价值制约、利益与正义的和谐与相互调控、法治与德治的和谐与协作共治。和谐本位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执政党的领导力、政府的执行力、公众的参与力的作用,以形成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周保松 《南风窗》2013,(6):86-87
政治正当性的建立,是立足于当下的我们─自由平等的公民─在公共领域自由运用我们的理性和道德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商谈对话论证,最后达致的反思性认可。1690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一本书,叫《政府二论》,而第二论的副题是"论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权限与目的"。在这本书中,洛克做了一些重要宣称。他说,人生而自由平等独立,并拥有一些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健康和财产权。  相似文献   

7.
政治解放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在建立现代民主国家、促进市民社会发展和确立私人人权方面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政治解放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建立起来的现代民主国家是资产阶级享有的,维护着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原则和利己主义的人权。只有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相似文献   

8.
自2017年11月津巴布韦进入"后穆加贝时代"以来,姆南加古瓦政府不断转变执政理念,实施政治改革,谋求政局稳定。除举行相对自由与公正的选举外,姆南加古瓦政府还将经济发展置于优先地位,缓和民族关系,加强执政党团结与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工作,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姆南加古瓦政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稳定因素,其中包括选举进程中的民族与地域倾向,民众思变求变心态强烈,以及经济恢复和发展尚需时日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的执政地位才能进一步巩固,津巴布韦才能重新成为"南部非洲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9.
周保松 《南风窗》2013,(3):93-94
自由主义在乎每个人活得怎样,并希望每个人活得好。我们甚至可以说,自由主义整个对社会制度的构想,都在环绕如何令自由平等的公民活得好活得有尊严。自由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确保每个公民享有一系列基本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公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只要这些选择不伤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沟通:两面性与效果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政治沟通平台。互联网一方面日益成为政治家们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也为公众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空间。当前网络政治沟通具有参与形式新颖多样、作用机制双向交互等特点,对其参与过程中的自由与限制、沟通内容的失真与真实、对社会影响角度的信息鸿沟与信息平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政治沟...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4,(14):2-2
<正>类似于改革一样,中国的反腐也已进入到了"深水区"。"副国级"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落马是一个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仅仅是在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并立",受族群政治与"青蛙政治"的双重挤压,马来西亚政治转型进程面临政治稳定性较差的困境.一方面,族群政治固化了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导致腐败和不公平现象频现,激起马来西亚国内政治反对派的持续抗争,最后演变成数波"政治海啸";另一方面,"青蛙政治"以权力和利益为导向,成为新旧政权转换的催化剂,即利用政权更迭契机左右新政权的诞生.未来,马来西亚政治转型需要破解多重矛盾,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3.
香港社会在身份认同和政治认同上均体现出"二元特征"。在身份认同层面,港人表现出"香港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区分;在政治层面,港人多年来在"渐进式民主"与"急速发展民主"之间争论,并在"一国"与"两制"之间纠结。上述认同特征体现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缘政治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做了诸多努力,但是由于英国在香港回归前对香港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去中国化"和美式政治认同培育,不可避免地为今天香港政治发展带来争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其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合法合理性进行批判,提出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社会--一个现有政治权威终结的社会的理想民主模式构想.这一模式的实现,以资本主义政治权威的终结为前提,不但在基本结构上与自由民主主义的模式不同,而且体现着马克思独特的自由原则.这一模式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2,(5):43-45
在一个个公共事件及"大V"们的意见表达背后,关注度和粉丝数量似乎构成了一个个粗鄙意义上的"政治压力集团"。然而,这样的"压力集团"仍然局限在抽象的"民意"范畴,以批评公共权力为预设,以明星崇拜为润滑,并不捅破"大V"们和底层,甚至和他们的粉丝具有不同的阶层利益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6.
许春华 《南风窗》2011,(24):83-85
日本毕竟是个法治国家,在无法绝对规避金权政治的现况下,对这种权力与金钱勾结的无遮性揭发和制度性处置,总还是"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不会造成政治停摆,人心大乱。退一步说,日本政坛接连曝出政治献金丑闻,其实也是一种"自净"过程。10月1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公开家庭财产的同一天,满脸委屈的日本民主党前党首小泽一郎拖着一周前刚因尿路结石住院的病体,出席东京地方法院对他的第二次庭审。当日的庭审被认为是小泽一郎  相似文献   

17.
张顺 《台湾研究》2015,(2):69-77
2013年"白衫军运动"以后,台湾青年世代一反过去政治冷漠的常态,大规模参与"反核四"、"反服贸"、"巢运"等社会运动以及选举活动。本文以政治学的政治参与理论为模型,系统论述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以往特点与近几年表现出的新动向,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并评估其新动向将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两岸关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欧的政治变迁——从剧变到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30年间,东欧政治经历了一个异常曲折、动荡和艰辛的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起,东欧各国普遍陷入难以自拔的多重危机之中。始于1989年席卷整个地区的政治剧变之后,以"民主化"、"市场化"、"欧洲化"为目标的转型成为东欧各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经过20年的转型,无论就民主的巩固、市场经济的运转及融入欧洲的进程来看,整个地区次区域间的差距明显拉大,多样化无疑将继续主导东欧未来的政治发展。东欧近30年的政治变迁表明,如何让本土因素更好地主导未来的转型进程,是东欧各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苏联动乱和解体的过程中,"绿色政治"和生态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作为苏联改革指导思想的"新思维"与"绿色政治"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甚至有着某种渊源关系,苏联解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被绿化的结果;另一方面,苏联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绿色政治"影响和掩护下的基层生态民主民族运动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1月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英国内部围绕这一协议出现了新的政治僵局和政治博弈:该协议在英国议会批准过程中面临巨大阻力,挪威模式、二次公投、无协议"脱欧"等可能性依然存在。"脱欧"僵局与近年来英国在议会主权的宪法体制、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化、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身份政治与政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层面出现的政治转型趋势紧密关联,能否打破这一僵局也与英国围绕这些问题建构新政治共识的结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