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中国论坛》2001,(3):63-64
如果说认识真理需要智慧,那么,追求真理却需要勇气。人的天职,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在于追求真理。这一点,自从西方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来,一直是众多知识分子的共识之一。戈尔巴乔夫和雅柯夫列夫,一位有着莫斯科大学的文凭,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笔者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文化人,广为搜集、考证了100多个个案实例,包括他们的个性人格、经济状况等。其中笔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清末的旧式文人,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罗振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擅长“瞒和骗”,这是当时官场的怪现状。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了敢于“揭露真相、追求真理”的一代新型知识分子文化人,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追求真理需要克服偏见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偏见的束缚。无知、盲从和偏见使得许多并非认真探讨过的观点得以流行。爱因斯坦在 1 93 8年写给青年时代的一位朋友的信中说 :“正如在马赫时代曾经非常有害地为一种教条唯物主义的观点所统治一样 ,在我们的时代则是一种言过其实的实证论主观主义的统治。把自然界看成是客观实在的主张 ,被认为是陈腐的偏见 ,而认为量子理论家们的观点是天经地义。人比马更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每个时代都有时髦的东西统治着 ,大多数人无力看出统治他们的暴君。”如果说 ,人们对于自然现象都会提出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 一、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意义称知识分子工作具有战略意义,这是因为:(一)知识分子工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二)知识分子工作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所谓知识分子工作,就是管理好、使用好知识分子,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调动他们投身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组织途径。(四)是新时期所需要的干部有可靠来源的保证。知识分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知识分子施展才能提供保证,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所以说,“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导思想。二、党委组织部门知识分子工作的主要任务党委组织部门如何使知识分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北京观察》2003,(6):38
SARS这个恶魔,把原本黄金的"五一"北京搅扰得失去了往日的绚烂.众多北京人选择了呆在家中以远离病毒.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不容辞的坚守在岗位上,保障了抗非典合格药品的供应,他们说,这是医药人的天职,是双鹤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6.
赵灵敏 《乡音》2012,(11):34-35
2004年9月,南方报业旗下《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了"影响中国50位公共知识分子",称赞他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这50人是否堪当此评姑且不论,但那个时候,确实是公共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2003年非典之后的信息公开,使得知识分子对"胡温...  相似文献   

7.
何中华 《传承》2012,(15):67-67
学术批评是形成学术生态良序须臾不可离的前提。离开了学术批评,学术共同体就潜在着走向腐败和自我塌陷的危险。就学术内容方面而言,批评意味着对话。对话导致真理的发生,追求真理乃是学术的天职,这也正是学术的神圣性之所在,是学术之所以真正令人敬畏和向往的根本原因所在。依笔者看来,所谓学术批评,大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规范方面的,二是学术内容方面的。前者旨在捍卫学术规则,对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加以揭露、谴责、鞭挞,以维系学术尊严;后  相似文献   

8.
赵建红 《求索》2010,(9):80-82
批评家,并且在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角色和职责是赛义德著作中一个持久不变的议题。在《知识分子论》(1994)等代表性著作中,赛义德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他看来,业余者和流亡者这两种角色能赋予批评家(或知识分子)一种社会和文化批判的有利位置或视角。同时,这样的角色也决定了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他们"对权力讲真话"这一在现实社会中所履行的重要职责。他有关知识分子角色和职责的独特思考对于在中国语境下反思知识分子在现实世界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如何处理知识和文化问题,做到"知行统一",面对复杂、多面的现实世界以及认识、回应和把握社会现实等都不无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论年龄     
古稀之年在我们的一生中是一层台阶,跟其它所有的人生台阶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环境与温度,有自己的欢乐与愁苦。我们满头白发的老年人跟我们所有的年纪较轻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我们的任务,这任务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甚至连病入膏肓的人和行将就木的人,这些尘世的呼唤都已难于送达到他们卧榻的人也都有他们的任务,有着重要的和必要的事要由他们来完成。年老和年轻同样是一项美好而又神圣的任务,学着去死和死都是有价值的天职,这和其它天职一样——前提是对人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11,(7):40-41
<正>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90年前的五十几人壮大到今天八千多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究其原因,这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始就有的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领袖群体直接相关。这个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主的年轻领袖群体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走向。年轻,心怀天下,献身于真理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们,几乎每人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经历。为了实现对真理的追求,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并逐渐认  相似文献   

11.
一除了民主五四启蒙运动的再检讨?我们还需要什么●马勇中国知识分子有着许多良好的传统,他们甘于清贫,“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孔颜乐处”一般说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向往的生命境界。但在政治上,在人格上,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有一种...  相似文献   

12.
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充分信赖,真心依靠,全力服务,才能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推人一个新境界。一、事业有需要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具有其他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是推动各项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曾宪新 《传承》2008,(5):4-7
所谓为知识分子"脱帽"即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所谓"加冕"即承认他们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国后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这必然引起我国知识分子工作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深刻变化,向我们提出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体制,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这是需要我们积极...  相似文献   

15.
一、忧国忧民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思想传统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知识分子,虽然他们都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虽然他们中确有少数人早已随历史的洪波而沉沦,然而从其主体上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浓烈的代国忧民意识。化国忧民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思想传统之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说明:首先,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典型,他们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列强纷争,战乱频仍,百姓受涂炭,国家盼统一。这期间活跃在政治、军事、教育等领…  相似文献   

16.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是鲁迅笔下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一段狡辩。如果把当年孔乙己的这段话放在今天个别专家、学者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他们不仅大段大段地抄袭他人的文章,"制造"论文,而且还百般抵赖。  相似文献   

17.
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偏见的束缚。无知、盲从和偏见使得许多并非认真探讨过的观点得以流行。爱因斯坦在1938年写给青年时代的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正如在马赫时代曾经非常有害地为一种教条唯物主义的观点所统治一样,在我们的时代则是一种言过其实的实证论主观主义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张柠 《岭南学刊》2010,(3):129-134
张竞生是五四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例,其学术成果长期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张竞生同时又是一位带有浓郁岭南知识分子特点的学者,他的第一选择似乎并不是以知识为业的知识分子,而是满怀改良社会冲动的实践家、革命家。带有玄想色彩的知识生产。往往是他们在改良社会或革命实践遭受挫折之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宣传党外知识分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实行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合作共事,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使国家机关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通过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党可以团结和影响他们所联系的广大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重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作用,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纵观历史,进步思想家们都十分重视知识分子作用,提出“国势之强,系乎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竟之谓矣”。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