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朱德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刻,朱德提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新方略,竭力倡导“军垦屯田”政策,亲自领导南泥湾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建立革命家务”和生产竞赛运动,为陕甘宁边区克服经济困难、实现丰衣足食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任弼时的经济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弼时的经济思想研究吴崇信,张培林任弼时是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较早致力于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人之一。他在领导陕甘宁边区及广大解放区经济建设中,以马列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勇于探索经济规律,为民主革命后期党的经济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2年10月开幕的西北局高干会,是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一件大事。任弼时受中共中央委托负责指导这次会议,为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会前,他通过推动干部学习整风文件,确立正确思想方法,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围绕党政军民关系开展调查研究,为会议准备相关材料;查找边区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会议明确着力点。会上,他从理论上和思想上阐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帮助党员干部克服不正确的思想和倾向;积极引导转变工作作风,把发展生产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一环;以实事求是精神推动陕北党的历史问题解决,促进党内团结,使会议顺利实现预定目标。会后,他推动会议精神贯彻,使陕甘宁边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大生产运动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任弼时在负责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对边区经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本文从战时经济、边区生产和消费的协调性、边区国民经济性质以及边区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他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若干认识,并对他的经济思想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是毛泽东财经思想的核心.这一方针是毛泽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提出来的.抗日战争转入防御阶段后不久,陕甘宁边区就处于国民党的包围之中,财政经济一度陷于严重的困境.然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毛泽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研究毛泽东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思想及其作用,总结当时党和军队怎样在极其严重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经验,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纺纱状元”任弼时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本侵略者封锁陕甘宁边区。边区军民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自救运动,自己纺纱织布、垦荒种地,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和广大军民...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凡曾同任弼时在一起工作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 一怕工作少。任弼时曾经两次被捕入狱,受过国民党的酷刑,加之长期艰苦劳累的革命斗争生活,因此身体虚弱多病。但他一直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高效率地坚持工作。1947年,蒋介石调集重兵进犯陕甘宁边区,我党政军机关进行战略转移,环境十分艰苦。这时,任弼时血压升高,常常头晕。但他担心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任弼时是使用"执政党"概念定位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率先使用"执政党"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定位。1949年3月13日,任弼时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现在,我们要防止因为经常的行政事务繁忙而忽视党务工作的现象。这种情形是存在的,将来更可能发展。忙于各种经济建设和行政事务,放松了党的建设,忘掉了党务工作,那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从1936年到1947年,中共中央一直驻在陕甘宁边区,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指挥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区域。”“陕甘宁边区在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保障妇女权利方面是各革命根据地的榜样。边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顺应了时代、民主、社会的潮流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云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财经生涯,是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边区起步的。1949年7月14日,陈云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干部会议上,诙谐地把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比作搞“大买卖”,而把在陕甘宁这一段的财经工作比作搞“小摊摊”。边区财政金融乱象频生  相似文献   

11.
睆砦 《党史博采》2004,(1):38-41
1941年以后,国民党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革命政策,派出特务到陕甘宁边区进行破坏活动。同时,日本侵略者已快要走向穷途末路,为了作垂死挣扎,也派遣奸细打入我陕甘宁边区。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延安整风后期,陕甘宁边区开始了审干运动。在当时掌握保卫工作大权的中央社会部长康生的“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把以反特为目的的审干工作搞成了“抢救失足者运动”,片面夸大敌情,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搞“逼、供、信”,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毛泽东在整个运动中,不断发出反对“逼、供、信”的指  相似文献   

12.
博识文萃     
当前经济工作要防止八种倾向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当前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注意防止八种倾向: 一是市场经济“市场化”。认为市场建设就是市场经济,把大量的资金投去建设市场,造成资金浪费。  相似文献   

13.
李磊文 《学习导报》2012,(14):33-33
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率先使用“执政党”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定位。1949年3月13日,任弼时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现在,我们要防止因为经常的行政事务繁忙而忽视党务工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曙新 《党的文献》2022,(3):115-119
1924年11月20日《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刊发了“少年国际五周纪念特刊”的一组四篇文章。根据文章的署名、内容等相关信息,在查阅目前已经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任弼时的各种文献资料后,笔者经过分析认为,这组文章中的前三篇应为任弼时早年佚文。从作者署名看,《今天是什么纪念日》的署名“弼时”系直接由任弼时的本名而来,《少年国际五年来的经过和成绩》的署名“闢世”为“弼时”的谐音,《少年国际四次大会的经过和其内容》的署名“伯林斯基”是由任弼时俄文名字Бринский音译而来。从任弼时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和承担的工作看,这三篇文章发表时,任弼时刚参加了青年共产国际四大,且在回国后肩负着贯彻和宣传大会精神的职责和使命,在参加青年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国代表中最有可能写作这三篇与此次大会密切相关的文章。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看,这三篇文章的思想主旨和任弼时论述青年团建设的文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全国"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于2004年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这次研讨会也是纪念任弼时诞辰10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牵涉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实行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八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教育引导,使乡、村干部增强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防止和克服怕公开,怕影响“稳定”,怕...  相似文献   

17.
拥政爱民公约和拥军优抗(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后改为“优属”)公约(以下简称“双拥公约”)是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重要文书。20世纪4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中曾出现了一些不融洽不协调的现象.诸如各自为政、地方主义、本位主义等。1942年整风时召开的西北局高干和军政干部会议上,军地双方为了克服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共同商定开展一个“拥护政府。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多次重要的九月政治局会议,对1941年、1943年、1948年的九月政治局会议,学界研究颇多,但对党史上的第一个“九月会议”,即1938年的九月政治局会议,学界着墨较少,本文就此次会议的来龙去脉予以梳理。会议缘起:任弼时奉命赴苏,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九月会议”缘于王稼祥回国后带来的重要讯息。  相似文献   

19.
任弼时等提出“以毛代项”为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1931年3月初,中共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3人组成代表团进入中央苏区,负责人是任弼时。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是项英。中央代表团进入苏区后,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以毛代项”,即由毛泽东替代项英担任中央局代理书记。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中共中央何时批准毛为中央局代理书记,苏区党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是否撤销毛泽东中央代理局书记的职务?本文拟根据迄今看到的材料作一些探索,澄清一些事实。一、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 1930年10月,蒋介石结束了与阎、冯、桂的中原大战后,调集重兵准备“围剿”各苏维埃区域。当时,还在长江局工作的任弼时,即向中央建议:“速以大部主力回过头去配合湘赣边广大群众的力量,消灭赣方之敌”;之后,又请中央“速派负责人前往苏区主持指导工作”。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指定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任  相似文献   

20.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研究所所长雷云峰研究员主编,由该所同志多年研究撰写的《陕甘宁边区史》,于1994年出版了。该书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史学著作,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综观《陕甘宁边区史》这部著作,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史实为经纬,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陕甘宁边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作者根据史实与史学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理,将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划分为西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时期(1937年7月前,追溯到大革命失败后)、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