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前10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将主要表现为一种不均衡的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上海自身劳动力供给不足与总的有效劳动力供给过剩,同时,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存在差异。本文对21世纪前10年劳动适龄人口、在校学生规模、外来劳动力人口、迁移人口以及老年就业人口的预测,这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在校学生规模,推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加强对外来劳动力人口及迁移人口规模的调控;调节老年人口的就业参与率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分化演进呈现出复杂性的多元化特点.如何确保女性大学毕业生劳动参与率的稳定,不仅使女性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劳动力就业主体分化中引人关注的一个目标人群,而且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与协同学视角,分析女性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分化中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其对于劳动力市场稳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分化演进呈现出复杂性的多元化特点.如何确保女性大学毕业生劳动参与率的稳定,不仅使女性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劳动力就业主体分化中引人关注的一个目标人群,而且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与协同学视角,分析女性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分化中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其对于劳动力市场稳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就业形势从长期看,虽然存在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会保持7%以上增长速度、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在逐年减少等有利因素。但也面临就业弹性系数不断降低、结构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等不利因素,特别是农民工和大专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愈益突出。政府要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内容和首要目标。为此,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注意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小型、微型企业;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进和完善积极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变化趋势看,"十二五"后期,中国很有可能出现劳动力从总量供大于求走向基本平衡的转折点.相比之下,就业结构矛盾、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大学生就业压力等问题在"十二五"时期会进一步凸显,流动就业也会出现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口快,劳动力市场的分化演进呈现出复杂性的多元化特点。如何确保女性大学毕业生劳动参与率的稳定,不仅使女性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劳动力就业主体分化中引人关注的一个目标人群,而且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与协同学视角,分析女性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分化中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其对于劳动力市场稳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差距造成女性参保率低,意味着女性享受社会保险的人数少于男性;二是收入差距造成女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少,意味着女性退休后养老金低于男性.改变社会保险中的性别差异,应从社会政策入手,包括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培训政策等,从而提高女性劳动竞争力和就业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覆盖面;积极研究制定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利益的退休年龄政策.  相似文献   

8.
贵州作为欠发展地区,在走向市场化、现代化过程中,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推进,我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力供求矛盾将会始终存在,甚至还会变得尖锐,企业下岗和城镇失业人员数量将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规模也会不断扩大。我们仍将面临着几百万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未来10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预测未来“十五”和“十一五”时期贵州劳动力就业的前景,是制定就业战略和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对妇女劳动力市场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全球化在就业机会、跨国公司、知识经济、大众传媒等方面给妇女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正在改进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同时,全球化对妇女劳动力市场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妇女低廉劳动力的输出、男女就业方面的差异、大众传媒对旧有性别观念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对妇女廉价劳动力的雇佣等都是妇女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妇女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的就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突出的矛盾。为此,要树立发展是扩大就业的硬道理、政策是扩大就业的生命等新观念,要努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