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2.
孟红 《党史文苑》2010,(7):26-30
哈里森·福尔曼是一位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朋友,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报道了模范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及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3.
县市工作性报道怎么做?地方新闻如何做出“厚重”?我认为,首先记者要有思想要有观点,只有记者具备了这一点,才能通过采访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有思想性、指导性、有个性化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2,(7)
最近,中宣部组织了“‘三个代表’在基层”百人采访团下基层采访。新华社接受任务后,立即选调30名骨干记者组成前方报道组,兵分十路,奔赴城乡基层。与此同时,后方成立了专门的编辑小组,负责整个任务的策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为保证采写的稿件立意高、角度新、效果好,编辑组建立了选题报告制度,要求记者每周预报一次选题,编辑组每周召开一次选题策划会,总结前一段报道情况,提出下一步报道重点。为使报道形式多样化,编辑组还指定评论组为采访团稿件组织撰写相关评论,由新闻背景组编发相关背景新闻。为写出精品力作,前方采访…  相似文献   

5.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名记者、出版人、文化学者。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天津。1931年任《京津泰晤士报》记者。1937年任美国联合通讯社记者。1939年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战期间,他积极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如报纸怎样打造核心竞争力.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笔者认为.应对网络的挑战,记者写新闻不能简单地报道事件,而应该发掘深层次的内容.报道和传递观点。一个成功的观点记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朱幼棣,浙江人。1982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国内部,1987年后成为出入中南海的“红墙记者”,1999年后先后又在山西省和国务院研究室从政。《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了他的记者和为官生涯,透露出些许微妙。  相似文献   

8.
周总理肯定记者站工作周恩来抓记者站较多,过问得很具体,很了解记者的工作隋况。他1967年两次接见记者的讲话中,对记者的工作做过评价。4月那次接见中,一开头就说:“《快报》、《简报》报道了很多好消息。我们是依靠你们的《快报》、《简报》了解情况的,靠你们的消息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报道“棱镜门”记者被迫远赴巴西 “棱镜门”的轩然大波裹挟着英国《卫报》的美籍记者格林沃尔德,他与同样参与报道的同仁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卫报》无法再工作下去的他,远赴巴西谋职。  相似文献   

10.
陈方 《党建》2011,(12):49-51
当记者30年,他走遍长江,餐风饮浪,采写的多篇报道引起中央领导和读者的重视;他为群众排忧解难,先后为船员讨回薪水和工程款5000多万元。长江水系许多船民都记住了这位记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很高兴同各位记者朋友见面。昨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些天来,各位记者朋友对这次大会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各国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在此,我代表十八大大会秘书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胡越 《城市党报研究》2004,(6):37-38,34
新闻工作的规律,要求记者具备广博的知识,至少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记者和其他新闻从业者都是社会活动家,需要广泛的交际、敏捷的才思、落笔成章的能力.而为了确保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报道内容事实的准确,要会进行严细的考证、缜密的思维、有探隐索秘的执着精神。有人认为,记者的工作讲速度,导向的正确靠法度,知识面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13.
龙婧 《党建文汇》2009,(11):41-41
一篇报道引来胡耀邦批示 步鑫生的辉煌,和一篇报道有关。 第一个报道步鑫生的新华社原记者童宝根依然记得1983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时平 《党建文汇》2002,(1):36-36
河北省丰润县大令公庄部分村民,7年前在村委会选举时因按自己意愿投了票而遭打击报复,经新华社记者报道后,引起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记者最近到这个村回访时,一进村就被群众团团围住,村民们哭诉:“为俺村上百号人的事,惊动了上上下下一二百名干部。大伙告状花了18万多元,咋到如今还是没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15.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相黎秀石一、无条件投降变为有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7时半,我作为重庆(大公报)随英军太平洋舰队的记者,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甲板上,亲眼目睹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那天,记者手上没有降书全文的复印本,都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相似文献   

16.
刘国信 《党课》2010,(12):115-115
瞿秋白,江苏省武进县人。1920年10月,被聘为北京《晨报》记者,前往苏俄。他采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段文 《廉政瞭望》2003,(7):9-11
国内危机管理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成福教授,就时下国内由于SARS流行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8.
办报纸,写报道,当记者,最难的事莫过于开展舆论监督,批评报道被误认“抹黑”、“添乱”、“制造不安定”,是最易“惹祸”的报道形式。然而,舆论监督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办好报纸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舆论监督同样可以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媒体的风采和威力。  相似文献   

19.
王治国 《党的建设》2011,(11):58-58
据《陕西日报》报道称,陕西省定边县群众反映,该县马莲滩沙地森林公园大量树木枯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定边县林业局局长孙怀胜竟然说:“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老百姓就是事多,好多就是缠访、闹访!”记者问:林业局对公园不是有监管责任吗?孙局长答:“我们的监管只是报项目、设计等。”记者又问:公园的面积有多大?孙局长说:“这个你没必要问。”  相似文献   

20.
灾难是记者的节日,曾是西方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近年来,一些晚报类报纸经常出现大量的灾难报道,个别的报纸的个别版面几乎把灾难报道做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看来有些晚报的总编和记者确实十分热衷于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以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在有意无意中实践了这句名言。 一般地讲,灾难事件比较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在报纸上刊登后能吸引大量的读者,很轻易就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西方新闻界把这类报道称做硬新闻。所以,社会上一出现重大的灾难事件,报界都趋之若骛,大肆炒做。有一阶段,我们省内的个别的晚报类报纸也出现了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