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人戏称:爱情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神话。当我的一个朋友嬉皮笑脸地对我重复多遍这句不知是何方人士说出的名言时,我从他脸上读到的是一种无奈和失望。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仍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这位朋友对我说:现在爱情似乎泛滥成灾,我们又没有火眼金睛,无法分辨出其中的真和假。像我这样渴望得到真正爱情的人已经让“爱情”吓得退避三舍了;现代人谈爱情越来越技术化。我有过一次恋爱,但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那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她对我很好,一切都大方得体让我高兴,可有一天我在她那里发现一本教女人如何讨恋  相似文献   

2.
从教授到副区长记郑州市管城区副区长舒安娜□秋子40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无论是事业或是爱情都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帝在在的人生。舒安娜做梦也没想到,在她42岁时,命运的转折突然就摆在了她的面前。那是1996年冬的一个上午,刚刚给现代...  相似文献   

3.
迷信甚于毒     
血案惊天 !   纵观全案,犯罪嫌疑人李慧杰及其母田雪芹一而再、再而三地得手,固然是因为她们作案心理凶残、作案手段狡猾,但盛行于当地的封建迷信也难辞其咎。   李慧杰毒死第一个丈夫时,不是没有留下破绽,但封建迷信帮了她一个大忙,她只落了个“命硬克夫”之名便侥幸回到娘家。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一个冤死的新郎黄国富及其家人、四邻八乡也笃信李慧杰“命硬克夫”。“命硬”就“命硬”,找个算命先生寻个“破法”不就结了 ?——文中那些善良而无知的乡亲,遭遇李慧杰母女,便好比旧小说中写的“似猪羊入了屠夫家,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4.
刘辉,比较文学硕士,电视台记者。“一个理想的丈夫。”是的.这就是我对成功的看法。在许多女人的心中,她的向往与憧憬无非是爱情。  相似文献   

5.
那天晚上天已经相当晚了,好友查理来探望我。我们本来只是随意聊聊,但查理突然告诉了我妮可和另外一个男人勾搭在一起,这让我怒火中烧。你们知道,我是一个男人,也是一个名人,我不能容忍我的女人与别的男人不干不净.哪怕我们已经离婚了。于是,我很快带着刀冲向妮可在洛杉矶的家中,果然见到了妮可和她的男友。但妮可显然不拿我当回事,她的那个男人还向我示威。这简直是找死,我要杀了他们!查理夺过了我的刀,但我还是与妮可以及她的男人扭打在了一起。我气急了,重新夺过查理手中的刀.实施了’暴力’……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血,难道真的是我杀死了面前的两人?但查理这时提醒我说:“上帝啊.你看你干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她没有一个男友,她有多个男友,多得连她自己也经常混淆彼此的身份,我一直对有着一头红色卷发的她感到好奇,迷惑于她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让自己总是那么处变不惊?或许我永远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她与她那些擦肩而过的爱情以及男人留给她的那一个个瞬间和一道道伤痕。  相似文献   

7.
劫数     
女人就坐在我的对面,中间只隔一张桌子。   女人戴着一副手铐。   我问她答。河南省睢县公安局看守所的一名民警默默地在旁边坐着。   她很配合……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问她:你后悔吗?女人什么都不说,只一个劲儿地低头抹泪。好大一会儿,女人抬起头,用满含伤悲的眼睛望着我说:该过年了,俺那俩孩子可咋办呀!我想俺孩子啊……   窗外,雪落无声。 一顿饭 一顿打   对许多农村的女人来说,挨自己男人的打似乎是一门“普及教育”,学与不学由不得自己。这也许是农村艰难生活的重压,让男人们学会了寻找各种理由发泄;或许…  相似文献   

8.
挽歌(下)     
第二天上午,童洁还没起床,枕头边的手机电话就响起来,她急切地拿起。路真哥,你已经上火车了?我还没起床呢,我会照你说的办,路真哥你快点儿回来啊。   童洁吃过早饭正歪在病床上翻书,一个年轻女人走了进来。童洁放下书问,阿姨您找谁?   你就是童洁吧?   是啊,您认识我?   不认识,但我知道你,医院的人都知道你,你是他们的奇迹。   阿姨您坐,阿姨您真漂亮,我从没见过像您这么漂亮的人,您是不是演员?   女人微笑着摇摇头。童洁,你多大了?   18了。   家是哪儿的?怎么没有人陪你住院?   我家是平远县…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10.
采访郝治纯教授之前,我一边翻看着她的简历,一边在心中勾勒着一个女地质学的形象。但不知怎的,象没调准焦矩的相片,她的形象总是和崇山峻岭、苍茫林海、广袤原野相互叠印、融合,始终模糊不定。也许,这样一个地质学家的形象才更真实? 但当我踏进郝教授的家门,面对这位鬓发染霜、年愈古稀的老人时,想像的天地立刻成了一片空白。矮矮的,瘦瘦的,清癯得有些纤弱;谈吐从容,气质高雅,一派学者风范。谁会想到,她就是那位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手持地质锤,用男子汉般的豪迈去叩问高山大川的著名女地质学家、女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
荧屏上的蒋勤勤诠释了许多关于幸福的童话,而生活中的她却和世间所有女人一样,经历着感情的悲喜。面对伤害,她曾经坦承自己是爱情白痴,也曾经宣称不再对爱情抱有期望;但如今,一转身,当爱情再度降临,她却还是心甘情愿地坠人了情网, 而这一切,只因她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12.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30):62-63
2009年10月的一天,在陕西某市的一个法庭门口,一个高高大大、三十多岁的男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同志,你好,我是来拿开庭传票的。”当这名男子接过传票和起诉书仔细阅读时,他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然而就在这时,门口又进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男人一见这女人,立刻上前压着火气说:“原来你们把我骗回来就是要钱啊?能不能回去劝劝你姐姐,只要她同意离婚,要多少钱我都愿意给,何必要一次一次闹上法庭这么折腾呢?”女人一听就急了,  相似文献   

13.
孔见 《新东方》2002,(1):75-78
当事实与接受联系在一起并且无法分离时,接受就成了事实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看到一个女人在受苦时,他一定是体验到这种痛苦了。这种痛苦一定是渗透到他的心里,他的神经细胞里。她的泪水不仅淋湿了她的衣裳,也打湿了看着她受苦的人。不然,这个人怎么知道她在受苦!  相似文献   

14.
好男人的“爱情”游戏孔强丰以前总以为花花世界的诱惑与他无关,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女人在他不惑之年主动送上门来,从而陷入她疯狂的“爱情”追逐,当他用血腥的手段挣脱了那段畸情的桎梏时,又戴上了罪犯的枷锁。然而,直到最后时刻他都不知道“相乱”四年“情人”的真实姓名。那是在1997年6月,孔强丰承包了济源市一座立交桥工程,主要负责排水泵站建设。也就在这时,他结识了这个足以毁灭自己一生的女人——薛芳。薛芳出生在1966年,个人生活很不如意,先后嫁过两个男人,总是曲曲折折,不太美满。偏偏她个性强,不认这…  相似文献   

15.
她说“写作使我更孤独”,但却从没有因此而停下过手中的笔,没有停止过用小说写真实的爱情,用散文写真实的婚姻。不能说她的东西唯美,但一直觉得对于沉浸在爱情和婚姻梦想中的女人们来说,她们更需要真实。  相似文献   

16.
最新消息,中国“入世”已成定局。伴随着中国“入世”脚步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两个词儿:机遇与挑战。   老话说,家和万事兴 ,国家亦如此。   无法想像,改革能在一个不得安宁的社会中进行;因此,同样无法想像,没有公安民警的参与配合,我们怎能有一个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社会环境?   今天的中国警察同我们年轻的共和国一样,也正面临着 50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机遇与挑战。   人民把眼睛盯住了警察,今天的中国警察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月 1日, 1000名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作为全国百万公安民警的代表,接受…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成功的角色,不管是在事业的舞台上,还是生活的舞台上。作为一名优秀的歌手,她以温情的音符,一路抚慰着歌迷们成长的心灵;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凭一颗平常心细致地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作为一个幸福的母亲,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美丽的天使们……她是那样清醒并从容地打理着生活的任何细枝末节,像一朵静静盛开的莲花,在自己的世界里散布着每一缕罄香。  相似文献   

18.
她们被称为“爱情教母”,用她们对一场场恋爱的诠释和讲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有人说,女人写作总是在写她自己。情书、细节也总泄露出她们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曾说,她从小就对唯美的东西敏感,如树上的雨滴、苏格兰风笛的声音、珠灰的颜色,以及霓虹灯的流光……不过,最后她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笨拙,比如不会削苹果不会做饭之类。而今,一般女人没有张爱玲的才气,倒是学了她的乖张傲视,也会在文章里写“我是不会做饭的,但是……”而且还理直气壮。关于“女人是否一定要会做饭”这个观点,我曾和母亲争执过,最后她斩钉截铁地总结:“好,你说你不会做饭,那么,你倒是会什么?”张口结舌的我只好去冲快食面。我那时固执地认为,很多女人把做饭当作取悦和笼络男人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朱山坡 《当代广西》2009,(22):54-54
写这篇散记的时候,我曾顾虑地犹豫:因为她是名人,更是名女人,要不要先征求一下她的意见?但很快我便下决心把顾虑从窗口扔了出去,直看到它烟消云散。因为我要写的不是别人,她是我家乡的林白,一个我可以亲热地称她为大姐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