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的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亲爱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2.
朱德 《学习导报》2011,(15):61-62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3.
岁月是一条无始无终的河流,在它日夜奔腾的涛声中,我的父母先后去了天堂,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母亲出身贫寒,天生丽质。年少时随外祖父做小本生意。她不识字,但却有着聪明的经商头脑,是外祖父的得力助手。十八岁嫁给我父为妻,在岁月更迭中度过了她的一生。母亲先后生下8个孩子,后来仅存我们姐弟5人。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申纪兰,一位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别人眼里,母亲是一位名人,而在儿女们的心中,母亲只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作为申纪兰的子女,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一点名人子女的优越感,只是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荣誉。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动,一颗天下母亲共有的平常心。在她眼里,做子女的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直到今天,母亲身上那种特有的勤劳简朴、无私奉献精神,那种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那种尊老爱幼、孝敬公婆的传统美德,一直在影响和教育着我们……母亲教育我们多吃苦…  相似文献   

5.
杨绛 《学习导报》2014,(2):54-54
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我很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女佣们都说:“四小姐最难伺候。”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9月2日,是父母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25年,三分之一的人生,四分之一个世纪,说真的,我为这样一段漫长岁月而感动。电话里,母亲说那天父亲带她去了家饭店花百余块钱吃了顿饭,算是一个小小的庆祝。当她说花了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明显听出她语气里的一丝不舍得。25年来,我的母亲就这样用她的善良、勤劳和节俭经营着我们的家。父亲跟母亲其实一直都是同学,从小学到知青点,他们几乎总是在一起的。所以多年后常常有人问起他们的恋爱经历,两个人又总是异口同声地否认:绝对不  相似文献   

7.
我母亲张朴,今年84岁,出生于豫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的老革命、老党员。她参军后,在部队医院当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忠厚善良,特别吃苦耐劳,一直是深受官兵爱戴的功臣标兵。1955年部队大裁军时,母亲流着眼泪恋恋不舍地转业到地方做人事和档案工作,但无论随着我父亲的工作调动走到哪里,在什么单位工作,她都是被人称道的先进模范。  相似文献   

8.
静远 《新湘评论》2010,(12):54-55
假如没有这一帧黑白老照片,我是无法想象父亲和母亲原来曾经有这样亲爱的关系。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世上。父亲是家中幼子,沉默怯懦,家里穷,考上银行当见习生,晚上读英专,近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相似文献   

9.
静远 《学习导报》2010,(12):54-55
假如没有这一帧黑白老照片,我是无法想象父亲和母亲原来曾经有这样亲爱的关系。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世上。父亲是家中幼子,沉默怯懦,家里穷,考上银行当见习生,晚上读英专,近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相似文献   

10.
11.
吴霜 《学习导报》2012,(4):51-53
在中国,新凤霞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过去,人们谈起这个名字时喜笑颜开:如今,人们谈起这个名字却悄然叹息;过去,这个名字代表过美丽和青春;如今,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坚忍和忠贞。  相似文献   

12.
此文作者是我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玉田暴动的革命前辈张明远的女儿。她的母亲赵达是我党的早期革命者,与邓颖超、江浩等老革命家过从甚密,一生追求进步、积极革命,但命运坎坷。本文作为回忆性文章,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此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王明方 《新湘评论》2014,(20):51-52
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是清明节,正是我母亲的百年生日。母亲享年80岁,这些天来,我格外怀念母亲。1952年初冬时节,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岁多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的家教是不可替代、万般珍贵的。  相似文献   

14.
正难忘的1976.09.09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我的爷爷毛泽东与世长辞。我的父亲毛岸青和母亲邵华在家中设立灵堂,父母当时紧紧牵着我的小手,在爷爷的遗像前宣誓,告诉我要继承爷爷遗志,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那时,我刚刚6岁半。屈指算来,不觉40年的岁月过去了,我也从孩提跨入不惑之年,但我依然能够记得当年的情景,并在经历了岁月流年的沧桑后,更加理解父母当时悲痛的心情。  相似文献   

15.
正~~  相似文献   

16.
正"文革"结束后留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唯一将军2016年11月19日,是老爸铁瑛100年诞辰。那天我雨中离开石头城南京,高铁一小时,来到冬阳明媚的人间天堂杭州。午后4点,走近北山街这熟悉又陌生的大门,习惯地摸出证件,时光隧道里传来士兵一次次的查问:"你找谁?""30号。""什么事?""回家。""我怎么不认识你……"是的,自从1972年5月爸爸临危受命,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半山腰的28号,就成了我们的家。而在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看到中国人用煤作燃料,异常惊奇,便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向欧洲做了介绍,说中国有一种黑色的石头,采自山中,燃烧时和烧炭一样,可见欧洲人当时连煤都不认识。但早在十一世纪,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写了一首《石炭》诗,他在诗中说:"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火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  相似文献   

18.
曾亚波 《廉政瞭望》2009,(10):64-64
2007年,我因工作变动,举家迁往江苏常州。根据母亲的建议,搬家的日子定在国庆节。打点好所有的行装,母亲还特别从一个旧木箱里拿出她的荷包,分给我几张“红歌卡”。她深情地说:“这东西和家里那盆万年青,都要永远留着!”  相似文献   

19.
退休后每个月我最期盼的是过党的组织生活。一可以听到支部介绍一个月来学校的大事,喜闻东北师大新发展;二是希望通过学习党的文件给我鼓舞和力量,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就是最好的一课;三是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同志们相聚在一起,单是见一面精神上就会感到充实和满足。每当这时,党的情结让我仿佛又偎依在妈妈的怀里,让母爱给我甜美和幸福,仿佛又听到  相似文献   

20.
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是清明节,正是我母亲的百年生日。母亲享年80岁,这些天来,我格外怀念母亲。1952年初冬时节,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岁多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的家教是不可替代、万般珍贵的。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都长我10多岁,我记事时,哥哥、姐姐都长大成家了。这就使母亲对我特别地疼爱、呵护,走到哪把我带到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