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侗族是祖国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现今总人口有一百四十二万余人(据1982年统计)聚居在黔、湘、桂三省(区)毗邻地区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玉屏、三穗、剑河、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散居镇远、芷江、靖县、绥宁、城步、融水、罗城等县。在侗族地区,还杂居有汉、苗、壮、水、布依、瑶等兄弟民族。侗  相似文献   

2.
从《祭祖歌》探讨侗族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祖国历史悠久民族之。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聚居在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共有一百一十万余人①。在侗族聚居境内,也杂居有汉、苗、壮、水、瑶等兄弟民族。侗族,有南北两部方言②:在南部地区的侗族自称为“干”(kgm~(55)),或“金”  相似文献   

3.
侗族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人口一百四十二万余人(1982年),聚居于黔桂湘三省(区)交界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玉屏、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散居于三穗、剑河、镇远、岑巩、芷江、会同、靖县、绥宁、城步、融水、罗城和湖北省宣恩、恩施等县。 侗族住地连成一片,政治经济发展基本一致,风俗习惯大同小异。侗族有共同的语言,属汉壮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但差异不很大,彼此间仍可通话。  相似文献   

4.
侗款文化     
侗族是我国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侗族属古百越支系。由于他们大都聚居在山峦重迭、深山峡谷之中,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势力在侗族地区相当薄弱。为了维持本民族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产生了“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的款组织。侗族人称为“款”,异族人称为“侗款”,后人统称为“侗款”。侗款的原意是指侗族社会的“饮血盟誓”的社会组织。也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遗留  相似文献   

5.
三江县位于广西的北部山区、东与龙胜县相连,南及东南与融安、融水两县毗邻,西界贵州黎平、从江两县,北与湖南通道接壤。境内溪河纵横,到处崇山峻岭。三省坡在县的北端,海拔一千三百多米,是湘黔桂三省(区)的分界线。 三江,唐初属融州,在宋代始置县,旧称怀远,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三江,它是由流经境内的浔江、溶江、孟江(苗江)三条江水在旧县治老堡附近汇合而得名。 三江境内有侗、苗、瑶、壮、汉五个兄弟民族,解放前夕有人口约十六万,其中侗族占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7.
试探侗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在何时何地,由哪一支越人逐步发展形成为现代民族。众说纷纭。据目前所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认为侗族是当今侗地的古“骆越”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自唐宋形成以后,始终聚居在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带”。同时又认为“梧州与古州自唐宋以来都是侗族分布的地区”,因梧州的侗族“人口集密”,遂于“明洪武年间”向“人口稀少”的“中心区”(今侗乡)迁移。这“是侗族分布地区内部的搬家,不存在外来问题”。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剑河 锦屏、天柱、镇远、三穗、岑巩、玉屏、铜仁、万山、石阡,湖南省的新晃、通道、靖州、芷江、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融安、罗城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自治县)。人口约一百五十余万。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侗语内部分为南北两个方言,方言中又各自分为三个土语。侗语是一个分歧较小的语言,不仅方言内各士语间通话无阻,而且两个方言皆可通话。 侗族自称[Kam~(55)](近似金字或(黑甘)字或黔字古音),意如“遮掩”“荫蔽”。有的地方自称[am~(55)]、[n~(55)]。据史籍记载,侗族属百越,可能是骆越人中的一支。魏  相似文献   

9.
今之侗族,主要聚居于湘黔桂毗连地区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三穗,镇远、岑巩、剑河、玉屏、万山、铜仁、江口、石阡、芷江、新晃、会同、绥宁、通道、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据说,大约于清乾隆年间,又有部份侗族由新晃、芷江、玉屏、三江等地,先后迁徙北上,落居鄂西的宣恩、恩施、咸丰等县。一九八二年七月,全国人口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地区,由于大山阻隔,相互间交往较少,因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就拿侗族曲艺来说,北部方言区除“说故事”部分村寨用侗语外,其它曲艺形式多借用汉语了;而南部方言区侗语曲艺则十分丰富。本文拟谈南部方言区的侗语曲艺,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疾,在族源问题上,学界存在分歧,当前争议较多的是外来说与土著说。本文似就侗族是由其现居区域古越人的一支发展起来的土著民疾,作进一步探讨。 (一)侗族分布地域的变迁 侗族自称为“干”,有的地方称“仡更”或“仡金”,仡是词头,可简称为“干”、“更”或“金”,汉族称之为“侗家”。“侗家”的“侗”来自唐王朝在湘、黔、桂边境推  相似文献   

12.
走近堂安     
王彦 《人大论坛》2006,(2):46-48
堂安,一个地处黔.湘、桂交界的火山深处,深藏“侗疆腹地”的侗族小山寨.以它古朴自然、和谐宁静的气质感染吸引着我,令我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13.
侗族,聚居于湘黔桂毗连地区,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三穗、镇远、剑河;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据1982年统计,全国共有1425,000人①。  相似文献   

14.
处于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千里侗乡素有“歌海明珠” 之誉,侗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深沉的情感,含蓄的格调,绚烂的风姿,优美的旋律扣开了人们的心扉,深入侗族人民的心田,成为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侗族人民唱道:“唱得欢,有吃无吃歌不断”。“饿饭饿得眼昏花,还要唱首歌来调节胃肠”。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便有歌声。有首“老人歌”唱道。  相似文献   

15.
在11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侗族占有140多万(1982年数字)成员。他们分布于黔、湘、桂、鄂4省(区)的毗邻之地,居住区域,近似“船形”的南北狭长地带。在语言上划分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又在南北两个方言中,各分为3个土语区。侗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由若干个支系逐步演变成为今天的“掸侗”(jaeml danx)、  相似文献   

16.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社交、育人等活动中心,包容着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鼓楼文化”。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1988年9月底在广西的三江、龙胜召开。出席会议的90多位代表中,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专家、学者、作家、编辑。与会者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围绕弘杨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一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着重就如何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侗族文化的总体把握,开展宏观研究,在深化鼓楼文化研究的同时,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大文化领域的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收到40多篇论文,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选用外,木期刊用以下两篇,以推进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侗语谚语,侗语称li~4 Wa~1' jm~1,译成汉语为:“语言之花道理深。” 在侗族民间流传着一些含义深刻的谚语,如: 我们侗家有谚语。 很早就有谚语了。 侗家不离谚语。 谚语是体现哲理之言。 谚语含意海样深。 以上几条谚语,说明侗族谚语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已经成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丰富多采,至今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 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侗族人民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  相似文献   

18.
侗族的族称     
侗族自称为Gaeml,有的地方读做Jaeml或Jeml,自称一致 ,含义相同。在湘黔桂之通道、黎平、三江的三县交界一带 ,侗族内部还有Jaemlaox、Jaemljaox和Jaemltanx之互称。与侗族相邻居住的水、壮、仫佬、毛南、布依、仡佬、土家等民族 ,对侗族的称呼均与侗族自称相同。相邻居住的苗族和瑶族分别称侗族为tai31 ku435,皆名从侗族自称。由于侗族及其先民历来居住溪峒 ,唐代及以后史籍还以“峒 ( 同山、洞 )蛮”或“峒民”泛称。宋代始有专称 ,北宋时用汉字双音切记为“佶伶”(kei1 3lam35) ,南宋时变为“仡伶” (ke1 3lam35)。明代及以后 ,在历史…  相似文献   

19.
侗族族称、族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据1982年统计,全国共有侗族1,425,100人,分布于贵州省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玉屏、剑河、三穗、镇远;湖南省的新晃、通道、芷江、靖县、城步、绥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融水、龙胜,融安,罗城;湖北省的宣恩、恩施、利川、咸丰。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关于侗族的族称和族源,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从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初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三江位于广西北部,湘、黔、桂在此牵手,榕江、浔江、苗江在此交汇,楚越文化在此交替,宋、明、清建筑在此隐居??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勤劳朴实的侗族人民世代以林为主,层层叠叠的梯田和漫山遍野的茶园是最常见的侗族景致。"百节之乡"、"茶叶之乡"、"楼桥之乡"是三江出场时必须带的名片。60余座古戏台、120余座风雨桥、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