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理论》2021,(8)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哥达纲领批判》作为马克思平等观的重要文献之一,是人类研究如何实现平等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在理清《哥达纲领》草案中拉萨尔主义"平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劳动创造和分配平等、政治平等、教育平等、社会保障平等观点的批判。重温其中的马克思平等观,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国情来探寻对于新时期中国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新型平等关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正义传统受制于历史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立场,始终秉承维护特权阶级利益、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终极价值指向,终难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具有抽象性和虚假性的"形式正义"的桎梏。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无产阶级立场寻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路径,以政治经济学为批判工具,揭示了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资本主义实现方式及其历史局限性,致力于从更高级的"异质社会"层面思考人类自由、平等、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实现问题。秉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旨归,马克思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作为正义社会的实现路径,将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作为正义社会的根本分配方式,其正义观具有"实质正义"的性质,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性重构及超越。马克思正义观作为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公平正义理论,对我国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晓刚 《理论导刊》2005,13(11):23-25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在马克思那里这一思想得到改造与升华,并将之作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写进党的文献."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正是马克思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正义思想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这一独特的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与众不同的基本主张,包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正义原则,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路径。这些基本主张既超越了西方传统正义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始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要着眼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调整好收入分配格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社会的新型主体关系,关涉到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等维度。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内蕴着实现人类社会共生发展的理论旨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主体关系思维。"劳动的实践化"推动实践主体地位的平等化,提倡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理念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的生产关系理论指明主体利益的生成动力,要求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逻辑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实践的人类解放性凝聚主体价值的共通性,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确定实现和谐世界之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铮 《学理论》2015,(2):23-25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平等思想,研究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哲学平等、经济平等、政治平等,这几种思想形成了马克思平等观念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按需分配"理论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设想,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但按需分配的含义是什么、按需分配能否实现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马克思的这个设想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个别提法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王鹏 《理论导刊》2020,(2):50-56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思想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刻揭示出了各种共同体的演进规律,指明人类社会走向"真正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前进性与必然性。承继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精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涵盖领域,展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加强烈的实践性,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创新,将在这个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时期,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2)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探究社会前途,探索"现实的人"的存在的理论结晶,它贯穿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全过程。马克思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对资产阶级的"虚假共同体"进行辩证否定,揭露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缺陷,提出了科学的"共同体"思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需要吸收一切人类先进成果,并进一步捍卫、贯彻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包容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  李高明 《学理论》2010,(26):1-2
马克思认为,平等是确保社会的每个人公平地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平等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平等应以劳动作为统一衡量的标准。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思想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