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网络侵权中的通知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侵权是发生在互联网这一特殊平台上的新型侵权形态,其具有侵权主体匿名性、传播快捷性、影响广泛性和不可逆转性、造成后果严重性等特征。网络侵权通常都涉及直接侵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而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侵权行为实施者在主观心态、损害预防能力和效果上都存在重大差异,网络侵权责任承担区别于一般侵权。通知规则作为网络侵权中的一般规则决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的界限,明确通知规则的产生、发展与责任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反通知规则及其效力,对于理解网络服务提供者违反通知规则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发展,信息渠道更加畅通,通过手机网络传播作品非常快捷方便,导致涉及手机传播网络作品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手机网络传播的途径、方式、范围不同于计算机网络,应当区别对待,明确手机网络搜索快照技术、作品编辑整理方面的问题,并参考一般涉网案件赔偿标准来确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司法实践中网络侵权案件的数量和比例激增,引发了一系列的司法问题。其中涉及到的管辖问题,是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宾 《法制与社会》2013,(8):265-266
网络侵权责任作为侵权责任的一种,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而引起的网络侵权责任概念、归责原则等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介绍网络侵权责任的一般性基础问题和争议问题,借助现行立法规定,阐释其不足之处,进而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网络侵权法律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链接侵权责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2000年1月,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署名叶延滨的《路上的感觉》一书。2001年1月3日,叶延滨致函新浪网站,称通过该网站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他人网站上检索到该作品。叶以新浪未经其同意而上载了其作品《路上的感觉》为由,将新浪告到法院,要求新浪停止此行为。叶  相似文献   

6.
肖岳 《法人》2015,(2):72
当网上销售产品步入常态化的时候,针对以商标侵权为代表的网络侵权立法迫在眉睫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变,网上购物正在成为人民消费的新常态,2014年"双十一",天猫销售额高达570亿人民币,令无数传统商家唏嘘不已。不过,互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互联网侵权问题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审理法院对百度案与雅虎案做出截然不同的判决不是因为诉因上对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区分,而是居于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是否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在共同侵权这一上位概念的统领下,区分两者的意义并不如现在主流观点强调的那么大,本文认为以现行法为基础便能对网络服务商的责任予以公平合理的评价,没必要单独建立间接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诱发了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而且导致许多网络侵权的发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是现代侵权行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网络侵权行为,在网络时代如何规范该类侵权行为,如何建立一套制约相关各方权利、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制度,合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对纲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网络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着作权侵权责任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建构我国网络环境下着作权侵权责任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齐协 《法制与社会》2014,(4):272-275
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则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做到网络侵权亦有法可依。《侵权责任法》中第36条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既有利于依法确定网络服务者的侵权责任,又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但其规定对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网络世界来说可谓相当之简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司法实践,《侵权责任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网络侵权是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侵权方式。网络侵权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如何确定网络侵权应适用的法律?本文通过对网络侵权与传统侵权的比较,结合网络的特性,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杜鹏 《法学杂志》2016,(2):61-69
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新兴媒体的蓬勃涌现,致使新闻侵权现象愈来愈多,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媒体报道中新闻侵权问题的规制首先需要界定新闻侵权的责任类型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抗辩事由.新闻侵权主要包括:名誉侵权、肖像侵权和隐私侵权,不同的侵权类型需要承担不同的侵权责任,也具有不同的抗辩事由,需要具体分析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中国司法》2010,(3):102-105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之后出现的第四大媒体。网络传输信息快、质量高,并具有多媒体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这是其他的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因此网络一经产生便迅速普及,并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之势。在如此发达的网络环境下,信息和作品得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的范围内大量传播,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网络侵权问题——个人的作品只要公之于网络就可能随时随地被无数人浏览、下载、使用,而作者对此却无从控制,因此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极大。而解决网络侵权问题绝非把现实著作权复制粘贴到网络中这么简单,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这个过程存在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3.
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刑法目的是保护法益、犯罪本质是侵犯法益。本文论述了法益侵害说及其与规范违反说的区别 ;论证新刑法采取了法益侵害说以及法益侵害说的合理性 ;剖析了有悖法益保护目的现象 ,并提倡全面贯彻法益侵害说。  相似文献   

14.
对基本权利的侵害与救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振东 《法律科学》2004,22(1):12-18
宪法是国内法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规范 ,宪法在社会中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该国法治发达程度的标准。基本权利是宪法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的关键就在于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和贯彻。要确保基本权利得到充分贯彻就必须设计一个救济制度 ,使得公民在其基本权利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势力的侵害时 ,都有权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5.
AMARTYA SEN 《Ratio juris》1996,9(2):153-167
Abstract.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discipline of moral rights and in particular the need to embed them in a consequential system. He argues that the widely held opinion that independence from consequential evaluation is the right way of guaranteeing individual freedom is based on an inadequate appraisal of the role of moral rights in the social context. In this perspective he examines two specific cases: (1) elementary 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and (2) the reproductive rights of women in the context of poor countries with the problem of fast population growth. He argues that a coherent goal-rights system which accommodates rights among others goals, can overcome the non-consequential arguments and justify the force of moral rights fully within a consequentiality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6.
周晓冰 《科技与法律》2010,83(1):61-64,69
产品销售者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向公众介绍其销售的产品的商标等信息,但应注意在广告宣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应在使用商标时,使消费者对于该商标的权利人与该产品的销售者之间产生混淆或误解,否则,其行为可能会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从而因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不是私法上的个人信息自决权.个人信息不等于个人私有信息,个人对其信息并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支配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观应该从私法角度转向公法角度,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目的不是确权,而是规避风险.公法上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既不是私法上的个人信息自决权,也不是超个人的信息公共安全.个人信息按照其私密性高低,分别属于三个不同领域,即最核心层的隐私领域、中间层的私人领域、最外层的社会领域.个人信息所属的不同领域直接影响到本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个人同意并不是本罪违法性判断的决定性因素,获得个人同意的行为当然不应该构成犯罪,但未获得个人同意的行为也可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8.
法益性权利:权利认识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为权利人享有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确切的范围,同时也为其他主体不侵害该权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戒线。但法益性权利概念表明,在权利与社会观念相冲突、权利设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政策选择性保护和限制等场合下,权利也会蜕变为实质上的法益,权利的保护也可能会表现为“弱保护”。研究法益性权利问题有利于廓清权利损害赔偿的灰色地带,拓展权利救济的视域,从而促进权利保护制度的体系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The cyber domain is one of the newest and most rapidly evolving fields of knowledge which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area of law—cyber law, that regulate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activities performed over the Internet and other networks. The cyber domain is particularly dynamic: new concepts are constantly developed and need new terminological designations, which in turn need new counterparts in other languages. Formation of these designation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often raises terminological issues that are important to deal with in order to develop a coherent system of the cyber domain terms. The given paper focuses on the terminology that includes the lexical item cyber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signifier of the cyber domain indicating its specific nature.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hreefold: to analys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exical item cyber, to investigate conceptual categories of the EU legislation terminology that includes the lexical item cyber and to establish the Lithuanian counterparts that are used for translation of the lexical item cyber in the Lithuanian equivalents of the English term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e ad hoc English and Lithuanian corpora of the EU legislative documents were compiled. Corpus-driven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extract and investigate the terminology used in the corpora.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believed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learners and teachers of the legal language and legal translation, as well as drafters of legislative and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engaged in cybersecurity matters.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专设“民事责任”一章 ,不仅就两类责任的共性问题作出了阐述 ,而且对两类责任分别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民事责任的复杂性 ,民事违法行为性质的多重性 ,使这两类责任常常发生竞合。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揭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确定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标准 ,以期对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