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们常常向我提问:律师为何不叫律官?又问.有警官、有检察官、有法官、为什么没有律官?更有甚者,他们说:刑事案件升庭时,正面坐着法官,右侧坐着检察官,左恻坐着的人为何不称律官而称律师?从公诉席和辩护席的设置上看,是平行的、平等的,怎么称谓就不同呢?这些问题,我真朝思暮想过,也查了一些史料,至今我也很难把它说清楚,说明白,说得有理有据。但有一个问题是清楚的,凡是称官者,都有实权。比如:警官有侦查权;检察官有提起公诉权;法官有审判权;行政官员权力也很大,他们都有根据职务各施其权的权力;民间的“官”也…  相似文献   

2.
清代《草堂书屋》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知县,死后到阎王爷那里表功,称他在人世间如何清廉,每到一地只喝老百姓一杯清水。阎王爷笑了笑说:“如果因为只喝一杯水就是好官,我不如在县衙大堂上设一个木偶,岂不连水也不要喝了?你在世间没给老百姓办过实事,遇事总是绕着走,这样的‘清官’如何富民一方?”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双轮集团总经理刘俊卿于1993年刚到“高炉”上任不久,便号召全厂展开了一场“好人是不是好干部”的大讨论上说的。他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人们知道:既要努力地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相似文献   

3.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大怒,下令严办这两个人。狄仁杰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免官。高宗大怒:“砍昭陵的树,使我陷于不孝,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但话说得极为艺术:“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是碰到桀纣就难,碰到尧舜就不难,我觉得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您为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高宗干脆耍赖:“我就是想杀这俩人,法外施刑如何?”狄仁杰说:“律法是您制定出来的,朝令夕改,天下岂不要大乱?”  相似文献   

4.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现实生活中,令群众恨之入骨的贪官毕竟是少数,而百姓感受最多的是被冠以下列称呼的诸官:一曰“懒官”,他们只动嘴不动手,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时,不是在切实付诸行动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造声势、提口号、搞表态,把“说到”当“做到”;二曰“庸官”,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想的不是如何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5.
女謦官把曾芸介绍给我时,我就怀疑自己的眼睛,一个文静腼腆的姑娘怎么会犯罪呢?犯的又是什么罪呢? 在预审时,我的承办(办案警官)就说:你的案子与别人有区别,按当时的社会形势对“三个非常”要着重打击。一是盗窃数额非常大;二是情节非常恶劣;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真正的法治?如何构建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基础或者说法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法学界一直在探讨,但尚未有较为统一、明确的观点。笔者愿在此试陈管见。法治的本质是民治有人说,法治首先是“治官”,而不是“治民”,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常见诸于大报大刊。毫无疑问,这一说法更加接近了法的本质,符合现代法治的控权、限权理念,已经触及到了法治的核心问题。但是,仍然是不彻底的,它没有真正反映法治的本质。“治官”一词所隐含的主语仍然是“官”,谁来治官呢?仍然是官本身。不容置疑,以官来治官仍然是不彻底的、靠不…  相似文献   

7.
施明 《政府法制》2010,(22):53-53
谦称 一个师爷胸无点墨,一心想升官发财,为了巴结讨好上司,特地设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县官。喝酒时,师爷讨好地问:"太爷有几位公子?"县官不假思索地说:"有犬子二人,你呢?"县官反问,可把师爷难住了。他暗暗想:县太爷还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8.
杨海蛟 《政府法制》2012,(24):14-15
虽然党的反腐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官员堕落的新闻总是不绝于耳。公众惋惜的同时也不免发问,这些原本奉公守法、廉洁自清的好官是如何走上不归之路?是制度疏漏之错还是理想信念缺失?如何让好官不再堕落?  相似文献   

9.
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杨晓霞谈起腐败,人们往往把生活上的腐化堕落,经济上贪污受贿与之联系起来,而很少有人把不勤政与腐败联系起来,因为不勤政的干部至多只是个『混官』、『懒官』.他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你能把他怎样?殊不知,这种『混官』、『懒官』,对应该想到的...  相似文献   

10.
幽默     
《政府法制》2013,(21):33-33
知足 孙悟空找玉帝去闹:“我当弼马温是多大的官呢,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马夫。我这么大能耐,你让我给你养马?这不是欺负猴儿吗?”太白金星赶紧拦住他说:“知足吧,刚参加工作就能养马已经很不错了,你看那边那个太上老君没,多少年了,现在还在烧锅炉!”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党的六中全会公报时,想起中央领导评价过的两幅古楹联,故抄录于此,以供探讨。一幅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另一幅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在藩司大堂上张贴的楹联: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索;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两幅受到领导高度评价的楹联,给人很深的启示:一是它表达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的个中一员。所以为官者绝不能欺压百…  相似文献   

12.
前些年,我去秘鲁参加一个会,在秘鲁的利玛开的拉丁美洲第九届罗马法大会,在那次会议上找对他们争论的一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争论什么问题呢,争论罗马法里面的保民官,我看他们争论得很激烈,就问一个懂英文的人,争论什么问题?他讲争论的是现在在拉丁美洲国家,怎么对待罗马法的保民官,这个官到底怎么样,起什么作用,现在还要不要。最近我读了商务出版社出的一本书,叫《罗马帝国兴亡史),从里面得到了一些关于保民官的信息。罗马在共和国时期的国家大概有三个官,第一个是执政官,相当于咱们的行政官员,执政人不多,第一执政、第…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把“民肥官瘦”还是“官肥民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现实中,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洁报告,效果总是不佳?其症结在哪里?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加拿大某市有一个沿袭数百年的惯例,每一届市长上任时都要称称体重,离任时再称称体重。如果几年市长下来,城市“涛声依旧”,自己却体重大增,吃成“万元肚”,就会引起舆论大哗,公众一片指责。诚然,如此评价一个官员,不免机械武断,但细细思量也不无道理。当个十万上百万人口城市的市长,日理万机,殚精竭虑,昼…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1,(6):3-3
网友维权:我因为说不想干这个行业被老板开除,老板叫我隔天就搬离宿舍,他却要一个多月后才还我钱。我现在没钱生活他也不还我,我怎么办?还有年终奖。节假日加班也没有双倍工资和补休。  相似文献   

15.
面具(2)     
张志浩 《江淮法治》2012,(14):52-54
没有人愿意继续目睹这一惨状,我也不例外。但驱使我继续工作下去的却不仅仅是作为法医的责任,还要包括作为一个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种人间悲剧时对自己良知的拷问:面对这样的惨状,你能做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是我想送给为官者的一句话,不论官大官小。为什么?因为现在为官者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而非当官者也大都太把当官者当回事儿,何以见得?有事为证。  相似文献   

17.
原罗山县龙山乡党委书记章某,任书记二年有余,因贪污受贿三万余元被送上法庭,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使笔者想到一则寓言:说是新官到任,同肯吏日:“做官事体当如何?”吏答:“一年要清。二年要半清,三年便挥(捞钱)矣!”此官叹息曰:“叫我如何能熬得到三年矣!”其贪心之切令人吃惊。然而此官在章某面前却是望尘莫及了。据说章某曾愤愤然抱怨检察机关对他:“相煎何太急”。殊不知,正是他咎由自取,怨得何人?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不思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不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却做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  相似文献   

18.
双休日,我正在写稿,老婆对我说:“你就知道写稿.你说说你一年到头不是白白过去了吗?一点正事也不干……”我不服气地说:“怎么说我也辛勤的工作了一年,等会儿我作个总结给你看,我给你一个交待。让你看看你老公有多优秀。”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政府法制》2012,(21):33-33
看病 诊所门前坐着三个小孩——大男孩、小男孩、女孩。 护士问:小朋友。哪儿不舒服? 大男孩:我吞下了一个玻璃球。 护士问另一个:你呢? 女孩:那玻璃球是我的。 护士又问:那你呢? 小男孩:接下来是我玩!  相似文献   

20.
笑林幽长     
《公民与法治》2011,(2):52-53
先来二十克 王小峰 去沈阳采访,电话联系一个老板。 老板:“你采访收钱吗?” 我:“不收钱.” 老板:“记者采访哪有不收钱的?” 我:“真不收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