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8至1998年30年间,围绕着《毛主席去安源》这幅名画,文化艺术界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有关这幅油画的来龙去脉、兴衰沉浮及最后归属,多年来争议颇多、风波叠出,为这幅“世纪名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1967年10月,北京、江西的红卫兵组织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联合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集体创作(刘春华执笔)的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首次与观众见面。由于这幅绘画产生于特殊年代,并具有特殊的政治内涵,所以受到江青、陈伯达一伙的赏识。各大报刊竞相刊登,撰文评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企图借助这幅油画,歪曲历史,抹煞刘少奇等人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历史功绩。 1968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出灿烂的艺术之花——记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诞生》,文章登出后,报刊纷纷转载,各种宣传媒体竞相借题发挥,用华而不实的语言,极尽拔高之能事,将这幅油画描绘成东方的“蒙娜丽莎”,使其得到的赞誉几乎无以复加。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1967年10月,由刘春华参与创作并独立执笔的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首次与观众见面。由于这幅油画的诞生与当时所谓“两个司令部”的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政治问题,所以该画曾一度受到当时中共高层人物的关注。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对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的真实写照。关于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的时间,最初有两种说法:一是“文革”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与全国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合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讲义中的记载:“1921年秋天…  相似文献   

3.
1967年,刘少奇因受到错误批判而从政坛消失后,北京大学、历史博物馆、北京总工会等单位和一些党史、工运史研究人员,商定举办“毛泽东思想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展览”,筹备处成立后,便在首都艺术院校油画师生中物色绘制毛主席七赴安源的创作人员,结果,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刘春华等一行创作人员来到安源,走访当年的老工人,熟悉文字材料、环境,赶绘草图。返京后进行草图观摩时,刘春华的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要求修改,但刘坚持己见。这年10月1日,展览如期在历史博物馆举行。出乎…  相似文献   

4.
正1967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青年教师张培森等人自发筹办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展览的筹备者最初选中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姓赵的高年级学生,由他完成一幅油画的创作参加展览,但当时他正在大连老家探亲,筹备单位决定一两天内就出发到安源,由于没有他的地址无法联系,于是经人推荐,年仅24岁的刘春华临时顶替介  相似文献   

5.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故事卢跃刚谢湘在世界绘画史上,从未有过一幅油画创造过这样的奇迹:它一经画出,在短短的几年中,便印刷了九亿张,遍布全国、全世界。也从未有一幅油画曾经享受过这样广泛的社会殊荣:千千万万人敲锣打鼓地迎送它,并把它作为一个时期民族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泥塑、油画、国画等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安源工人运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许多作品做到了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当代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作于1969年2月。现收藏于安源路矿工  相似文献   

7.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最早出现在1967年10月1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上.为什么举办这个美术展览 ?这是与当时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印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幅身价百倍的油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曾引起过轰动,画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传入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革”时期,曾经风靡全国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有着众多不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史实。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印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绝无仅有。前不久,江西萍乡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黄式国、萍乡市党史学会秘书长黄爱国在《南方周末》撰文。披露了这幅身价不菲的油画在创作过程中的幕后风波与历史真实,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作品欣赏     
曹宇,男,1972年生,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就职于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展览并获奖:《嫁奁》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油画《跋》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获四川美展铜奖;油画《盘》由重庆美术馆收藏;油画《红烛》入选纪念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获四川美展优秀奖;油画《红砖》入选纪念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美展。影视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以《(毛主席去安源)拍卖之后起风波》为题,披露了此幅油画的著作权之争。这条消息借助于中央电视台广阔的电波覆盖面,传入千家万户,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幅油画拍卖550万元,原作者个人因此可得396万元,这对于早已耳闻目睹股市、邮市之沉浮的人们来说,可谓见怪不怪。如果有  相似文献   

13.
一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风靡全国、家喻户晓,被推上了“革命绘画样板”地位的美术作品; 一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多,创造中外美术史上神话的美术作品; 一幅使其作者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年近花甲又身陷纠纷、历经风波。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美术作品。这就是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相似文献   

14.
正1961年侯一民布面油彩《刘少奇与安源矿工》,在时代烙印的背后,我们能感知该油画的社会底蕴。赏析油画应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较高的艺术审美观和独立的艺术思想,当我们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看到一幅佳作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再去看看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因为一幅佳作若是出自一位名声显赫的画家之笔,就如同好的产品同时具有质量保  相似文献   

15.
曹宇,男,1972年生,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就职于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展览并获奖:《嫁奁》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07,(2):F0002-F0002
近年来,萍乡市史志工作办公室围绕“存史、资政、育人”这一主题,撰写出版了《中共萍乡地方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汇》等书籍,征集了一批党史书籍及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由兵团文化中心、七师党委宣传部、七师文联、七师一二六团联合举办的庆祝兵团成立六十周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前辈的足迹》军垦油画作品展,11月6日至12日在乌鲁木齐兵团文化中心展厅举办。为期一周的展览观者如潮,受到各界一致好评。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七师职工军垦油画创作团队近两年精心创作的反映军垦前辈创业历史的47幅作品,通  相似文献   

18.
李南,1961年生,安徽嘉山人。现任教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长白山下春来早》入选中国第八届版画展。《晚归》、《春米图》入选全国第二届三版展。《康巴风情》石版画入选1990年四川版画展。《大爱千秋》入选2008“啊!我的家园”成都市统一战线抗灾救灾美术展览,并被建川博物馆收藏。《“5·12”新娘》入选“震不垮的中国”四川艺术家作品慈善艺展赴新加坡展览。《歌声漫过山谷》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四川省美术馆油画提名展。《母爱》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都市美术作品展。  相似文献   

19.
<正>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主要爆发地之一。安源工运史是江西红色革命史的开篇之作、成功序曲。从1921年至1930年历时近10年,安源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保存了很多的革命旧址旧居和珍贵的红色文物。1.《小学国语教科书》存放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小学国语教科书》,是1924年  相似文献   

20.
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去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首次发出了“要急于创办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指示。由于“安地为独一无二之无产阶级组织”,会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人蔡和森、恽代英、林育南等相继到江西安源巡视,对党、团组织内部的训练予以指导,随后中共湘区党委也派汪泽楷、袁达时等到安源工作。 1924年 10月 28日至 11月 10日,安源党、团地委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其中一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五月会议关于举办党校的决议精神,结合安源的实际,决定“合办党校,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