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单位的外国同事被称为“专家”。专家大都是“砖家”,把中国人写的外文敲打得更加外文,也不时对与他们有关的内容添砖加瓦抛砖引玉。如最近,争论新片《洋妞到我家》中的洋妞演绎得是否“到家”,最终焦点集中在了“像不像老外”上,由此抱怨有些中国片拍的老外就像老外拍的中国人一样奇怪,大呼小叫“外国人不是外星人”,还上升到“通过艺术作品对老外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很重感情。而设宴请吃饭又是国人联络感情、表达谢意的一个“平台”、一大习惯:求人帮忙得请客吃饭、商务活动得一起吃饭联络感情、得人好处表示感谢得聚一聚、有了喜事得请要好的朋友同事“撮一顿”……  相似文献   

3.
守望绿色     
曾小榕 《人民政坛》2013,(11):33-33
一位在乌龙江边创业的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北方朋友因公事来到他公司,见面第一句话是“你生活得太奢侈了”,说得他许久没回神。但北方朋友事后的解释,让他也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4.
董云牧 《今日广西》2010,(15):41-43
支持者说,“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反对者云,“裸婚”不过是自欺欺人。 假期归来,同事萨摩王喜气洋洋地向大家宣布;“我结婚了!”正当大家对他的闪电结婚感到好奇,提出要看看婚礼的照片时,他抛出一个新名词——“裸婚”。吓得我们这些人以为他俩真的不穿衣服,实践一把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11,(7):5-5
每次上下长沙市司门口人行天桥,残疾人李先生和他的同事都得费老大的劲。没有电梯,也无法借助旁边商场里的电梯直通到桥上,李先生加上轮椅总共100多斤的重量都得靠同事抬上抬下。“这座天桥确实需要再完善一下,我们残疾人上下楼梯太不方便了。”日前,李先生向记者倾诉了他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临终前,他留下了三个心愿:一是拿出200元,请妻子为他代交最后一次党费;二是儿子要积极进步,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三是……”讲台上,一位党员正在深情演讲,不到10分钟的时间,全场听众已被深深地打动,不少人早已是热泪盈眶……这是发生在“我为党旗增光辉”——“腾隆杯”2006年微型党课演讲比赛决赛现场的一幕,来自闸北区商资公司的曹国娟正在讲述同事王贵平“在生命弥留之际仍不忘交最后一次党费”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7.
婉拒合影     
国人无论在国内或国外旅游,都喜欢和金发碧眼的老外合影,因为非一次成像,所以印出来的照片,—般也不会寄给人家。这类行为实在不太礼貌,发生得多了,也会惹人讨厌。但老外即使心中烦恼,言行却往往比我们含蓄和幽默。国庆假期,有两位洋妞来杭旅游,就亮出了“一张照片10元”的纸牌,婉拒频繁的合影邀约。  相似文献   

8.
小巷鲜汤     
二十多年前,一位同事新婚。当晚,我们一帮人到他的住处“闹洞房”。洞房设在县机关办公楼的第三层,就那么一间房子,一应家具陈设都很简单。我想了四句顺口溜,让一对新人做一个小节目:请他俩手挽手,肩并肩,在房中绕圈圈,绕一圈,我说一句词。前三句忘了,最后一句是“从此少吃牛肉汤”。  相似文献   

9.
身为中科院一名博士生导师,周伟东一辈子都在摆弄数学模型,却叉对社区治理相当着迷。 他近20年的社区生活可以一分为二:前10年,寄居日本,体验过“真正的自治”,甚至,作为“老外”,还当上了日本社区自治会的会长;后10年,回国定居广州,正赶上中国住房体制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社区蓬勃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兄弟     
治与郅同姓王,治比郅大一个月,同事们管他俩一个叫大治,一个叫小郅。他们同一天进入保安公司,同在一个单位上班,同住一个宿舍。治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虽然有那么一点小心眼儿,治自打第一眼见到郅的那天起就不太喜欢他,慢慢地甚至有点恨他。治恨他的工作比自己出色;恨他总能得到领导的“偏爱”;恨他有一副好嗓子,总有那么多同事和女孩子成天围着他转,就连自己的女朋友也夸他:“小郅歌唱的真好,而且人长得又那么帅,哎!哪个女孩要是嫁给他……”于是,治就越发的嫉妒了。“既生瑜,何生亮”。治常常这样感叹。想想自己工作并…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重复     
一位同事抱怨说:“咱们这工作可真是太单调了,三年送一届学生。一轮一轮地重复,教材熟得都倒背如流了。以后的日子,我就得三年三年地重复着过,想想都觉得没意思。”听完她的话,一位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同事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觉得单调。每一届的学生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也是丰富多变的。即使是重复曾经的教材,整个过程却完全不一样,感受也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种生动的重复,你因为熟悉才有底气,还能在此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涛,总政话剧团著名演员,曾主演小品《毛病班长》、《三姐妹当兵》、《纠察》、《真情30秒》、《全都忙》等。有一次坐飞机去外地,大家排队过安检。一个小伙子走进安检门,报警器就嘀嘀响,安检小姐起身检查了一下,没有查明原因,就请他再从安检门走一遍,小伙子就烦了,梗着脖子跟人家吵。我在一边忍不住了,说人家也是为了工作,你就多走一遍配合一下有什么不好?我前面还站着一个外国人,他过安检时报警器也响了,他就很自觉地协助安检小姐检查,非常耐心,最后查明是皮带扣在作怪,“老外”如释重负,连声对安检小姐说“Than…  相似文献   

13.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苏星 《当代广西》2010,(18):38-39
一场场感人的报告,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方华,柳州市公安局柳南分局红光责任区刑侦大队一位普通民警,龙城群众称他为“英雄刑警”,外国人称他是“中国警察的骄傲”,同事赞扬他是“我们的好兄弟”,网友称他是“最牛警察”。柳州市政府授予他“龙城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青年联合会授予他“广西青年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堂新教师汇报课,上的是《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同事和领导,一切都按预定程序进行。很快进入“性格无所谓优劣”这一知识点,老师请同学们谈对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的看法。不料一个同学站起来这样说道:“我觉得性格内向的人像毒蛇,很阴毒。” 老师楞住了,所有听课的人都楞住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而又可怕的沉默。这位老师猝不及防,只好含糊几句,让他坐下。不过课堂气氛不再活跃,这样一直持续到下课。 这位新老师就是我。很长时间过去了,我还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我认真对待他的话,那将如何…  相似文献   

16.
本次诺贝尔“新人”揭开面纱,有观众误把化学奖获得者马丁·卡普拉斯当成《哈利波特》电影里的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谁让他们实在长得太像,谁叫此前中国影视平台极少出现这位被老外尊称为“著名马丁”的从文科跳跃到工科、再跳到理科的科学全才的身影呢?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名现年52岁的退伍老兵;他,是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他,是同事心中的热心老大哥;他,国为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8.
大人物姓米,但不叫大人物。他大名兴利,取兴利除害之意。这很符合他警察的身份和职业特色。大人物不过是一个雅号,来源于他的外观形象和性格特色。他个大、头大、嘴大、手大,外加说话高声大气,人称五大。   具有五大特征的小米,也不过二十五六,在单位里属于小字辈,大家就喊他小米。 小米,快,去喊老王来。领导这样叫他。他“哎”一声,二话不说,飞快跑去。小米,来,给我打壶水去。同事也这样叫他。“好”,他应答着,也是二话不说,屁颠屁颠地就去了。   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小米一视同仁,毫无怨言,便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一…  相似文献   

19.
杨海锐 《中国保安》2014,(16):125-126
一米七四的个子,胖胖的脸庞,身着一套合体的保安制服,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他就是吴永铜,郑州市保安服务公司“十佳”标兵,人称“拼命三郎”的东开分公司保安大队长。在同事们的眼中,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在群众求助时耐心细致,在协警抓获盗窃嫌疑人时勇敢果断,在同事遇到困难时充满着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20.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头常见的“农民大哥”;他常带笑容,为人厚道突击》中的“许三多”;就像一位田间地就像那位《士兵领导说,他是位在哪里都让人放心的大队长;同事说,他是位只问耕耘的“老黄牛”:在押者说,他是位把我们当“人”的好警察……他就是烟台市第一看守所四大队大队长于永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