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取得成效,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高度的正向相关性,是和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相应赋予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紧密相关的。在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既面临诸多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并仍然有赖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特殊政策的支撑。当前,中央应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开放性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区",赋予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在包括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两岸产业对接合作、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等内容广泛的领域先行先试。如此,可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协调区域发展、促进两岸合作的平台,以便发挥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试验田与先行区作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与辐射源作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先行试验区作用。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3,(2):17-17
1月30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北办事处正式成立,成为在台设立办事机构的首家大陆经贸社团。两岸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的实现,是两岸恢复经贸往来3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加强业界交流、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厦金特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厦金两地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需要并可以重新定位厦金两地的角色与作用。厦金两地应分别寻求两岸当局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层面的特殊政策支持,以厦金经济特区、文化(社会)特区、政治(安全)特区模式,在分别服务于两岸各自参与全球化的需要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需要的过程中,求得自身发展。构建“厦金特区”,不仅有助于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一体化的实现,并可在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台湾海峡区域经济发展、厦金两地自身的开放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两岸ECFA一方面将为厦门经济特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拓展内容与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又必将压缩特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内容与政策空间,相对削弱特区对台政策优势,影响到特区对台经贸关系的拓展,进而影响到特区自身建设与发展。无论是从顺利推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角度看,还是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继续发挥特区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等角度看,ECFA下特区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基本思路与原则是,特定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内容在两岸整体层面尚不具备条件推进的,或需要在特定区域试验探索经验的,可以在特区先行先试。实践中,可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厦门自由经济区",在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5.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商签ECFA与落实基层民众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两岸迈出双向投资第一步、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等,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现阶段,两岸正积极突破商签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从两岸经合会第三次例会看两岸经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两岸关系》2012,(5):27-29,3
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是根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设立的两岸经贸沟通与磋商平台,是两岸制度性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自2011年成立以来,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4月26日,两岸经合会第三次例会在台圆满落幕,本次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的互动与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推进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与开发,必将大大增进两岸往来。密切两岸经济关系,推动两岸互为依赖的“海洋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因此,深入分析探讨海洋经济“互动双赢”的对策与措施。对于切实解决两岸经贸的互动双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经贸这种制度化交往在2011年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台湾地区政策限制,多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主要是台商赴大陆投资为主。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正常化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导致的两岸经贸“非均衡”及其所衍生两岸经贸深化合作问题,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动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张五岳 《台声》2011,(3):34-34
2011年可以说是两岸和平发展重要的一年。就经贸层面而言,两岸都面临物价上涨通胀阴霾笼罩,大陆的“十二五规划”正式出炉,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k)后续协商的成效,将是今年两岸经贸互动最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6,(6):4-4
4月14日~15日,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的影响、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论坛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荣誉主席再次会面。会见时,胡锦涛总书记对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年来,在两岸关系利好形势、国际经济大环境变迁,以及两岸经济自身转型调整的背景下,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朝向深化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特别是开启了机制化进程、步入ECFA时代,不但为两岸更紧密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两岸其他领域交流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曲阳 《两岸关系》2013,(12):6-7
近期,两岸经贸交流好戏连台,两岸各界对推进双方经济合作尤其是产业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增多,方向愈趋明确。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两岸经济均面临更大转型升级压力的背景下,这不仅将会给两岸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而且会有力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进而造福两岸民众、壮大中华民族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5.
王亮 《两岸关系》2013,(10):38-39
9月5—10日,2013年“交流与共享”研讨会在京举办。自2008年起,台盟北京市委已连续举办六届研讨会,始终秉承加强京台两地政党、社团合作、促进丽岸关系和平发展宗旨,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两岸同胞的理解和互信,努力搭建京台两地沟通合作的新平台。此次研讨会共有两岸嘉宾100余人参与。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4月以来,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先后举办了3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论坛最引人关注的成果,就是大陆方面多次宣布涉台经贸方面的优惠政策,向台湾业者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两岸经贸、两岸"三通"的"蛋糕"将会越做越大。在今年4月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宣布了推动两岸"三通"、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10大举措:首次明确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  相似文献   

17.
徐莽 《两岸关系》2007,(10):6-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国共两党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交流活动为契机,祖国大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举措,推动了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埔编 《黄埔》2009,(1):1-1
2009年是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三通时代”的第一年,或可称之为“两岸三通元年”。从这个元年起,两岸人民的往来将十分便捷,仅就台商来说,早晨去上海开会,黄昏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生活一日圈”已成为现实;两岸经贸的通道将更加顺畅,为业者节约大量运输时间和成本。三通为两岸经济带来的效益可以量化,而难以估算的是由此对两岸民众心与心、情与情的连通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正在实现,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标志的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正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与主题。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对台优势和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条件,并可重新定位海西区的对台角色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筠 《两岸关系》2008,(7):13-13
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经贸交流仍处于间接、单向的状态。两岸通商仍存在着许多限制,两岸不能直航增加了货物和人员往来的成本费用和时间等等,这些人为造成的障碍,大大阻碍和束缚了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是近年来台湾经济放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