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南亚》1991,(3)
以仰光大学历史系教授吞昂钦为团长、仰光大学历史研究所行政负责人杜尼尼敏等为团员的缅甸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5人,在应国家教委的邀请访问了北京大学之后,于6月3日来我所访问。 我所领导及缅甸研究室全体成员与缅甸历史学家代表团举行了座谈。座谈会上,我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介绍了本所的发展情况。缅甸历史学家代表团团长吞昂钦教授介绍了缅甸历史研究的中心——仰光大学历史系暨历史研究所以及缅甸目前的历史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当笔者对20世纪缅甸长篇小说创作进行专题性研究时,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就是历史小说在缅甸长篇小说之林中所占有的显著位置。这里的历史小说特指反映缅甸古代及近代(1900年以前)历史生活的作  相似文献   

3.
乌土考     
(一) 乌土国作为清代南海的一个国家而著录于杨炳南的《海录》一书中,其所记载的是关于缅甸的事。但是关于乌土一名的由来则有两三个问题应该研究清楚,在这里我且把自己一得之见提出来谈谈。 (二)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乌土,而关于乌土一名的来源我认为应考虑到如下两点;(A)乌土一词的意思;(B)“乌土”这个音的来源。关于(A)点,这使我们想起乌土一名与称伊洛瓦底江(Irrawaddy)为黑水河的关系。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蒲甘国》(卷2)云:“蒲甘国,自大理国五程至其国,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1,(4)
10月17日下午,以缅甸仰光大学图书馆馆长吴丁貌伦为团长的缅甸图书馆代表团一行四人专程到我所访问。我所副所长贺圣达、胡华生以及缅甸研究室、图书资料室的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1986,(1)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是陈毅同志生前所作《赠缅甸友人》诗中的词句,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两国的客商沿着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的河谷进行贸易(主要是中国的丝绸与缅甸的珠宝玉石)。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中缅两国人民结成“胞波”情谊(“胞波”是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称呼,意为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6.
著者F.N.特赖哲(Trager)是美国纽约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缅甸研究组组长;1951—53年著者曾经领导美国技术合作署在缅甸的工作组在缅甸工作过;1956年著者再度访问过缅甸.著者所著"在缅甸建立繁荣社会1948—1956年"一书在资产阶级学者有关缅甸经济方面的著作中,算是较完整的一本.本文所译的是该书第三章"缅甸的经济与计划"中的第一,二,三,四节;即"农业""林业和矿业""运输,交通和工业","资本形成,投资和财政政策."该书著者的观点明显地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例如该书著者强调缅甸应该着重发展农业,该书在第51页上写道:"农业在缅甸经济中是最有生产性的部门,在提高生产力以提供投资资本方面具有最大的可能性.……在最近几年内将国家所能取得的资金的大部分投入农业生产,将可获得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企图使缅甸继续成为帝国主义垄断集团提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但是该书提供了不少只有从缅甸政府的刊物,文件,印刷品中才能取得的经济资料;到目前为止,我们还难以直接得到这些资料.因此本刊决定把它译出来供对缅甸经济问题有研究兴趣的读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98,(3)
8月11日,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缅甸问题课题组一行4人,到省社科院访问,与我所研究人员就缅甸问题进行座谈.在谈到缅甸经济形势时,日本学者认为,当前缅甸经济形势严峻,困难较多.缅甸的外汇储备目前只有2亿多美元,仅供支付一个月的进口.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在首都仰光,物价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缅甸吸引的外资减少.缅甸在泰国的几十万劳工因泰国金融危机,本国失业人口增加,而被遣返回国,使缅甸的外汇减少,大批人找不到工作.这些因素使缅甸经济更加困难.但是,缅甸经济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这次金融危机对缅甸没有直接影响.日本学者认为,缅甸的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主要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缅甸的发展.如果政策正确,缅甸的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8.
对缅甸的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籍中涉及缅甸的有关著作,就不下一百四十种。近人也有不少有关缅甸的译著,如伊梓鉴著的《缅甸史略》、张诚孙的《中英滇缅边界问题》和姚枬先生译的《缅甸史》等。姚枬先生还写过多篇有关缅甸史的论文。但是总的说来,那时对缅甸的研究,还是零散的、非系统的。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对缅甸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三十五年间有发展也有停顿,但总的说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发展,对缅甸历史和现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回顾一下新中国对缅甸研究的情况,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该是不无稗益的。  相似文献   

9.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侵略军占领缅甸,我和“缅甸战工队”的战友们一道,告别反法西斯斗争中死难的同志们,告别我的第二故乡缅甸和亲友们,跨越崇山峻岭的中缅边境回国。几经辗转,最后抵达了延安。这段经历毕生难忘。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有幸作为学者出访缅甸。这是我阔别30年后的一次旧地重游。对比过去,缅甸的新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阶段性的成功"近年来,人们对缅甸的评价褒贬不一。据我观察,当前缅甸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外国商人对在缅甸经商的兴趣日趋浓厚,据统计,1993年4月至12月,来仰光的外国人共37299人次,其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我获得机会赴缅甸留学,耳闻目睹了缅甸国内社会、经济的一些发展变化。给我的印象是:缅甸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回国以后,我仍密切注视着缅甸的发展。进入1994年以后,缅甸政府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使缅甸经济持续增长。根据缅甸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1994年6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在1994年3  相似文献   

12.
缅甸 由于来自东盟各国(缅甸的主要投资来源国)的投资停滞等原因,缅甸的外资投资额自1998年度以后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从1999年年中以后出现了回升的征状。来自日本的资本投资虽然已趋于衰退,但日本企业已开始对在缅甸投资服装生产的委托加工表示了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缅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圣达 《东南亚》2002,(3):59-64
尽管中国有关缅甸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但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缅甸研究 ,却是进入 2 0世纪后才开始的。长期以来 ,对缅甸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缅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领域包括了缅甸历史、文化、民族、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目前 ,中国学者正在加强对当代缅甸经济和政治、民族问题以及毒品问题的研究 ,并努力加强与国外缅甸研究同行的学术联系。本文拟对中国的缅甸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限于篇幅 ,囿于所见 ,难以论述得全面周到 ,尤其是在提及研究成果方面难免遗珠之憾。一、中国缅甸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文献中…  相似文献   

14.
1988年以来,因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中缅关系的改善以及地区发展环境的好转,缅甸华人开始自我调整,也面临较好的发展空间,华人社团在服务华人自身的同时,其功能逐渐当地化(服务缅甸社会)。华文教育呈现逐渐非华裔化趋向,华商经济(网络)亦得到缅甸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缅甸华人不仅成为缅甸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而且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月 3日(缅甸)莫斯科举行集会庆祝缅甸独立二十七周年,苏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付主席雅斯诺夫、高等教育部长叶留金、外交部付部长费留宾出席。 (6月15日上) 4日(缅甸)苏缅文化联络协会付主席撰文《前进中的缅甸》,祝贺缅独立节。文章称苏缅关系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平与进步的努力有着共同兴趣基础之上的,吹捧奈温已通过成立人民议会将政权交给了人民,缅甸纲领党已变成了人民的党等等。 (6月15日上)  相似文献   

16.
缅甸型社会主义的破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序言缅甸社会主纲领党主席奈温在该党临时代表大会(1988年7月)上表明引退以来,缅甸经历了空前激烈的政治动乱。这次动乱之所以突然爆发是因为民众对奈温政权长年的政治压制和缅甸经济停滞极其不满。动乱之烈、规模之大也是缅甸历史上罕见的,尤其是,8月至9月间,出现百万人参加的总罢工的反政府运动。这个波澜壮阔的运动迫使过去的缅甸社会主义路线不得不作根本性修改。奈温将军率领缅甸军队发动政变,掌握全权。那是1962年3月间的事情。1962年至1974年,奈温在军人政权下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是缅甸唯一合法政党(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第一届大会(1971年)至此次临时大会期间的党主席。自1974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以来缅甸的对外经济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对缅甸经济以及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及其互动的角度分析缅甸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成效和特点以及对缅甸所具有的意义。文章认为,缅甸的对外经济关系对缅甸军政府的维系至关重要,但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严重制约,对缅甸国内经济的支持有限。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经过了全面制裁、逐步取消制裁、与缅甸多方位接触这样三个阶段。美国对缅甸实施制裁的时期,也是中缅关系全面攀升,成为缅甸对外关系中最主要的双边关系的时期。在美缅关系中,中国因素始终是美国调整对缅甸政策的深层次动力,美国在对缅甸政策调整中充斥着对中国因素的关注、评估、疑虑、平衡和遏制等因子。因此,探析美国对缅甸政策调整中的中国因素,对于研究中美缅三边关系,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缅甸可谓是内忧外患。在国内 ,政治斗争跌宕起伏 ,经济濒临困境 ,社会动荡 ,军政府疲于应付。在国际上 ,缅甸军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更为严厉的制裁。缅甸军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基本保持了缅甸局势的稳定 ,但前景堪忧。一、内忧2003年是缅甸军政府执政的第15年 ,一年来遇到了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内忧之一 :缅甸政治和解进程再次陷入僵局军人与反对党民盟的矛盾是1988年以来缅甸社会的主要矛盾。2003年以来 ,昂山素季(以下简称昂氏)在演讲中多次抨击军…  相似文献   

20.
缅甸,是古代我国与印度等西部国家之间海、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印度文化在到达东南亚其他地区前,就由海陆两路进入缅甸,给予缅甸最大的影响。但是,它到十一世纪,即缅族建立的蒲甘王朝(1044—1287)阿奴律陀(Anawratha)在位时(1044—1077),才创建成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这在缅甸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缅甸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缅族创建蒲甘王朝,统一缅甸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