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玉婷 《学习月刊》2014,(18):86-87
通过对2011-2013级武汉科技大学本科生抽样调查,发现主要影响和削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切实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分析和探索,倾听、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并最终使"纲要"课切实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见表1)。一、课程准确定位第一个问题实质涉及的就是关于准确定位课程的问题。《纲要》课程既是一门历史研究型课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纲要”课有历史性、研究性和功能性的三重属性,教师需在授课时准确地认识和传达出这三重属性,因为只有教师准确定位,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明白,这门课拥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④,教学目标为"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⑤。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它更需要求真、求善,需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但是,"纲要"教材史实部分与中学历史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党和党的事业之忠诚与信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忠诚和信仰源自现实,但成就于"神圣"。在中国传统中,中国人相对缺乏"宗教神圣",但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神圣"。这种"历史神圣"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历史的作用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如何叙述与君主统治的合道性("合法性"是一个植根于西方语境的概念,在中国史语境里,"合道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和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在教学目的和任务上的定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管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即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中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陆续在各高校开设.作者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提出了这门课的特色,并围绕如何既突出思想政治性又注重大历史观的教育提出看法,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作用于大学生素质的养成,发挥着系统化、指导性和完善化的作用;作用于大学生行为实践过程,具有行为导向和情感陶冶作用;它促进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科学历史观的形成,有助于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根据“纲要”课程的特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贯穿和渗透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教育。有了历史文化认同的共鸣性,才能增强课程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真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从而主动接受和认可民族历史文化,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的对民族历史文化认知、认同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得到发展,这样“纲要”课才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郭合芹 《世纪桥》2012,(19):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教育中意义重大。通过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学习传统社会中士大夫经邦济世即经世思想;了解和学习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思潮;知道近代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承担了唤起公众责任心的任务;了解学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观,即近代世界观;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成因。在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将大学生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张秀华 《理论学刊》2012,(6):114-1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领会我们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门具有历史性和政治性(理论性)双重属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要求显然是历史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概念化、粗线条、政治化等历史性弱化现象.只有采取史论结合、专题讲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包括《纲要》在内的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能否达成这门课程教学之目的,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大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认同。为了培养大学生对《纲要》课程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世纪桥》2007,(11):107-107,109
从2007年春季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新确立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正式走进高校大学课堂。作者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既突出思想政治性又注重重大历史观的教育,不但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还正确把握《纲要》课的定位和功能,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互动式教学对于改变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单一、沉默的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先动"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为关键,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刘振清  姜秀英 《世纪桥》2011,(11):53-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自开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令人担忧。文章对其进行分析并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现状情况如何?未来应该如何构建其理论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在对某民族高校文化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大一学生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对正在进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实践表示满意,认为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影响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的其他因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改变其体验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消除负面因素就显得尤为紧迫,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利刚 《世纪桥》2009,(11):97-9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国情教育、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创新教育、国际教育、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衔接,实现从教学功能到教育功能的转变,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家余 《世纪桥》2010,(17):69-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军队所有院校于2007年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在提高军校青年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该门课程的强基固本、育人铸魂作用,增强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员对于该门课程真学、真懂、真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深入认识和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完善具体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一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开。本次新课程实验是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鲜明的特点是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两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